發新話題
打印

古之良史 董狐

古之良史 董狐

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他秉筆直書的事蹟,開創了我國史學直筆的先河,後人為表彰他的貢獻,將寫文章能依照事實陳述、公正不偏的人,稱為「董狐之筆」。

當時晉靈公暴虐無道,不但聚斂民財且任意殘害臣民,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他不但不聽,反而蓄意殺害。他派人刺殺未遂後,接著又在宴會伏兵擊殺,也沒有成功,趙盾不得已被迫出逃。當逃到邊境時,聽說晉靈公已被其族弟趙穿殺死,於是返回晉都繼續執政。

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以示筆伐。趙盾解釋說靈公是趙穿殺的,不是他殺的。董狐說:「你身為執政大臣,逃亡未離國境,回到朝中不討伐弒君亂臣,如果說這件事與你無關,誰會相信呢?」

當時史官的「書法」是依禮義記載的,而禮的核心在維護君臣大義。從各種跡象顯示趙盾不但與弒君脫不了關係,且身為執政大臣不討伐弒君亂臣,也不合乎禮義的原則,故董狐定以弒君之罪。對此,孔子大加讚揚,認為董狐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

春秋時權臣掌握生殺大權,以禮義為書法的原則,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信。堅持這一原則的人,往往會招來殺身之禍。例如,齊國太史伯、叔、季,就是因為寫「崔抒殺其君」,結果三人接連被崔抒殺害。董狐之直筆,自然也是冒著生命危險,所以後人為表彰其不畏生死、堅持原則的精神,也以「良狐」之稱表示對他的敬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直筆的含義逐漸擺脫以君臣禮義為內容的局限,發展為「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這種精神為後世正直的史官堅持不懈地繼承下來,因此我國的歷史才能真實的呈現出來,否則可能早就面目皆非了。

現代民主國家的媒體,雖然表面講維護人權、維護信仰自由,可是在利益面前往往對邪惡視而不見,對人權或信仰團體的呼籲聽而不聞,更遑論要其依照事實、公正不偏的報導了。如果董狐生在現代、見到這種情況,恐怕也要掉淚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