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堯嫁兩女給舜的險惡用心
[打印本頁]
作者:
covertutty
時間:
2014-6-19 00:39
標題:
堯嫁兩女給舜的險惡用心
四千年前的某個晚上,茅草宮殿裡燈火通明,陶器收藏家堯正在把玩著一個陶壺。該壺製作精巧,壺壁薄如雞蛋殼,足見制壺之人技藝之高超,心思之縝密。誰也不知道堯是在專心看壺,還是在琢磨製壺之人的心思。這是因為此壺的製作人正是部落長老們竭力推薦的盟主接班人舜。
堯與舜之間的較量,或許就像這個雞蛋殼薄的陶壺一樣,蒙上了道德的遮羞布,雙方都小心翼翼,生怕將大局弄亂,卻又是那麼地激烈,招招致命。
如果舜只具有高超的制壺工藝,並不足讓堯心存戒備,甚至暗藏殺機。怪就怪在,舜的才能確實太大了。
舜出生於與華夏民族齊頭並進的東夷族,他的媽媽死得早,從小跟著父親和後母生活在一起。他的後媽有自己的親生骨肉,對舜這個外人的孩子自然不待見。而舜的親生父親是個瞎子,能再娶到老婆,已經是萬幸了,能不事事依著老婆?舜從小就受盡世間的磨難,忍受著後母、親爹,還有弟弟的欺負。但是,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才鍛煉出了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舜。
在十七歲那年,舜自己捲了捲鋪蓋,正式外出打工了。他沒有去繁華的地方,而是到當時最需要開發的地方去現今濟南市以南的歷山。在歷山開荒的日子,也是舜展現政治才華的絕佳時期。在那裡,他遇見了秦朝的創始人伯益,並且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在處理拓荒者的糾紛中,舜對於破壞規矩的人毫不留情,維持了良好的投資秩序,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開荒。
但舜並不甘於山大王的生活,他又跑到了中原的雷澤去打魚,他打到的魚很多,卻也遇到了很多鬥爭,結果他和搶魚的人不打不相識,再一次贏得了漁民的愛戴。接著,他又開始了陶器工匠的生活。他做出了薄如雞蛋殼的陶瓷製品,並將此技術無償傳授給其他的人。
遊歷天下的經歷,使得舜的「粉絲」滿天下,遍佈於農業、漁業和手工業之中。就連大名鼎鼎的華夏部落長老「十二牧」,也成為了舜的鐵桿粉絲。可不,這些長老因此就在堯的御前會議上力薦舜當華夏部落的盟主。
御前會議的「嶄露頭角」讓舜第一次進入了堯的視野。堯,可以忍受一個傑出的開荒者,也可以忍受一個有才能的漁夫,甚至可以與一個與他有同樣愛好的陶器工匠交朋友。但是,堯無法容忍學一行,精一行,而且不甘於任何一個行業的舜。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舜,無疑是自己兒子繼承盟主之位的最大障礙。如果說御前會議,是舜首先對堯的發難,那麼,堯接下來對舜的出手,則是招招致命,卻又顯得那麼溫和。
堯不愧是一個愛才的盟主,他一把年紀了,還親自前往歷山,調查和考驗舜。一個早晨,在山東濟南的歷山裡,這兩個改變歷史的巨人相會了。舜當時正在地裡聚精會神地耕田,一頭黃牛和一頭黑牛拉著犁在前,舜在後。也許是出於同情,也許純屬無聊,舜在犁後面拴了一個簸箕。他趕牛的時候,不是用鞭打牛,而是敲擊簸箕,用聲音來嚇唬牛。
看見這樣的場景,堯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他們開始了第一次攀談。
堯問:「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拱手以揖,並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於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
舜的絕妙主意,讓堯對他的好感劇增。堯覺得這個年輕人將來必擔大任,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另外一方面,這個人無疑將成為自己的兒子未來的競爭對手。
有的看官一定會說,乾脆,堯帝趁機殺死他,以除後患。這是多麼狹隘的觀點啊。堯,畢竟是有道德之人,他是打著尋找接班人這塊遮羞布的,此等露骨的手段不能為之。另外,舜的身後是強大的東夷,如果殺了舜,定會得罪東夷族,這對於當時陷入水災的華夏族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於是堯作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那就是,他送給舜大量的牛羊,外帶兩個美女,一把古琴。這兩個美女不是別人,正是堯帝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他讓舜帶著自己送的美女,穿著細葛布衣服衣錦還鄉了。
堯不可謂不聰明。從表面上看,堯給舜送禮,是愛惜人才的表現,可以為自己博得一個好的名聲。其實,這是堯一舉幾得的計謀。一方面,舜的聲望與日俱升,讓這樣一個紅人當自己的東床快婿,可確保東夷之地的安寧。另外,自己的女兒不是笨蛋,她們嫁給舜,自然會利用舜和父母弟弟的矛盾,想法地將舜除掉,為自己的兒子繼承華夏盟主掃清障礙。最後,即使退一萬步,舜真的成了氣候,當了華夏盟主,也不算華夏部落聯盟到了外人手裡,畢竟舜也是自己的東床快婿嘛。
可不,中國歷史上最早,也是最厲害的美人計開始起作用了。舜的爸爸瞽叟和同父異母弟弟象對舜更加憎恨了。在舜小的時候,這些家人就極其地憎恨舜,但他們還沒有置舜於死地的打算。可當舜帶著牛羊、美女回家之後,卻屢次遭受父親兄弟的「毒手」,這與他兩個老婆不能沒有關係。
娥皇和女英是堯的女兒,自然是堯的代表。她們就像華夏族駐東夷族的大使一樣。她們暗示瞽叟和象,快把舜害死吧。舜死了,舜的財產就歸你們了,我們這兩個大美女也歸你們了。舜死於自己人之手,與堯沒關係。而娥皇和女英嫁給舜的弟弟,也算是與東夷族的「和親」,是不會損傷華夏族與東夷族之間關係的。
這不,瞽叟開始對舜下毒手了。他讓舜去修補穀倉的房頂,自己卻在穀倉周圍鋪上乾柴。然後,瞽叟點燃乾柴,把舜置身大火之中。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舜創造性地發明了降落傘,他挾著兩個又大又寬的寬邊斗笠,像鳥兒張開了兩隻翅膀,從高高的穀倉頂上飛了下來,逃過了這一劫。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瞽叟讓舜去挖井,等他挖得夠深的時候,瞽叟和象就一起往井裡填土,想把舜給活埋了。
瞽叟和象幹完這一切,以為大功告成了,他們就拍拍身上的灰塵,開始瓜分舜的財產了。瞽叟得到了舜的牛羊,而像卻一下子抱住了經常和他眉來眼去的娥皇和女英。「這下好了,沒了舜,我可以和這兩個小美人兒長相廝守了。」象得意地吻著美人的臉蛋,彈著舜的古琴,高興之極。不料,此時一雙粗糙的手卻拍在了象的肩膀上。
「誰呀?」象生氣地回頭一看,好像見到了鬼魂,「我的媽呀,大哥,你怎麼又回來了。」象嚇得癱倒在地。舜,竟然又活了。原來,在打井的時候,舜就留有一手,在井邊挖了一個通向外邊的暗道,父親與兄弟填井的時候,舜就從暗道裡逃了出來。但舜沒有馬上回家,他倒要看看,父與弟在他死後到底要幹些什麼?不料,他的老婆和財產都被父和弟給霸佔了。他能不氣憤嗎?
僅僅在部落聯盟中培育黨羽,對於舜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結交更多有實力的人。正如前文所敘述,堯以及他的祖宗擔任部落盟主過程中所樹立的敵人眾多,這些敵人與舜有著推翻堯的共同目的,極有可能成為舜的同盟。
話說堯帝的祖父顓頊的後代有八大賢人,被稱為「八愷」,勢力很大;堯的老爸帝嚳的後代中也有八大賢人,被成為「八元」,他們的勢力也不小。這些人都具有繼承黃帝家族所創立的華夏民族的資格,所以,帝堯對這些人深懷戒懼,處處打壓,害怕這十六家族對自己的統治形成威脅。這十六族因為沒有出頭之日,也備感鬱悶。對於這麼好的同盟軍,舜能放過嗎?於是他主動向這十六族發出了信息。
如果按照現代西方政黨制度,堯家族屬於執政黨,而這十六家族則屬於在野黨。堯非常糊塗,不懂得聯合在野黨,不知不覺就孤立了自己。而舜將這些在野黨團結起來,其力量足以撼動執政的堯了。這十六族中的任何一家都是皇帝的後裔,都代表著正統,而堯卻是篡奪哥哥的位置而當上盟主的,合法性都值得懷疑。
擔任司徒一職的舜帝,拔擢了這十六族中人,讓「八愷」主管土地,讓「八元」主管倫理教化。通過這十六族,舜掌握了華夏聯盟的經濟政治命脈。另外,舜經營多年,朝堂上已無反對之人。更重要的是,雖然堯不太情願,但他卻是合法的繼承人。
篡位吧!舜!不急不急,舜必須對堯十分地尊敬,他和堯的所有鬥爭都是在一塊遮羞布下展開的。這塊遮羞布就是「堯深明大義,禪讓盟主之位給舜」。他們倆人的鬥爭是不能撕破這塊遮羞布的,誰先撕破,誰就倒霉。堯的篡位,就是明顯撕破遮羞布的行為,這是不得人心的。其實,舜是不需要撕破遮羞布的,他已經實質上控制了華夏聯盟的所有權力了。
三年後,舜教唆百官造反,八十九歲的帝堯不得不讓舜攝政。攝政的舜,離真正當權僅僅一步之遙了。此時不排除異己,何時排除?在攝政的位子上,舜逐步開始行動,屬於堯的那班人全部被清除掉了。譬如,重臣驩兜被流放到南方的崇山,蚩尤的後裔三苗被流放到西方的三危山,禹的父親鯀被流放到東方的羽山等等。
堯對舜的做法是不滿的,他和他的兒子丹朱正在招兵買馬,準備將舜帝這個黃帝家族的外人趕走。堯,畢竟是一代盟主,而且仍未退位,其號召性也是不容小看的。此時,舜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其後果將很嚴重。
舜立即秘密地囚禁了堯和丹朱父子倆。在囚禁地平陽,女婿舜與老丈人堯見面了。
「我想見一見我的兒子丹朱和親戚。」堯說。
「我傻啊,我剛剛扣下了丹朱的勤王之師,如果讓你和他見面,他又想辦法奪我的權力了。」舜終於說了實話。
「那麼,你要逼我做什麼呢?」
「不做別的,繼續你的承諾,把那塊遮羞布變成真實的。你扮演一個英明的盟主,拋棄你的兒子,選擇我作為華夏部落聯盟的頭頭。」
「你... ...」 堯氣得說不出話。
「其實也不用勞累你,你的大印在我這呢。我蓋上你的大印,就算你同意了。」舜高高興興地離開了平陽。
過不久,可憐的堯就鬱悶地死在了平陽。
在喪禮上,舜哭成一團,他執意要為堯守孝三年,看上去比堯的親生兒子還要孝順。倒是堯的親生兒子丹朱還在舜的控制之中,哪敢隨意哭泣,害怕哪一天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
守完孝,百官都勸說,舜啊,堯深明大義,覺得自己的兒子無能,一直培養你當盟主,現在你坐這個位子吧。舜則說,不急不急,還是讓丹朱坐吧,他畢竟是堯的兒子啊。可丹朱哪裡敢坐,他自己現在連性命都沒有保障。
就這樣,舜推辭了好久,不得已,坐上了盟主的位子。
那時候,起源於堯時代的洪水一直沒有徹底解決。洪水淹沒了大半個中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堯任命的水利部長鯀治水不利,只知道堵塞,水越堵越多,結果終於氾濫了。這是橫在舜面前的一大難題。
意氣風發的舜處理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殺人,他殺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水利部長」鯀。治水不利,就該殺嘛。更重要的是,鯀就曾經反對舜繼承堯的位置。不料,鯀的兒子大禹主動請纓,想去治水。「沒想到,這孩子挺有骨氣,那就你去吧,你要是治不了,照樣殺你。」舜恩准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舜認為,他的這第一把火燒得夠厲害了,一定為他樹立了威望。殊不知,他的這把火其實是為他自己燒的。若干年後,他所做的一切又重演了,只不過他扮演的是「堯」這個角色,大禹利用他的方法,將他徹底打敗了。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