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太平盛世成康之治 [打印本頁]

作者: ikya    時間: 2014-6-5 01:38     標題: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太平盛世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太平盛世。這是由於西周初年以禮治國、崇尚道德教育、實施惠民政策和嚴格執行法制的結果。不過「成康之治」到康王後期已經出現種種衰亂跡象。如沉湎女色、征伐不斷、刑罰不慎等;而非史家歷來所說,是自後來昭王開始衰落的。
  成康之治是指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的40餘年間所形成的安定強盛的政治局面。為懾服商頑民而建的東都成周城落成後,輔政大臣周公還政於成王,周朝進入鞏固的時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繼承文王和武王的功業,務從節儉,克制多欲,以緩和階級矛盾。又令周公制禮作樂,即王朝各種典章制度的創立和推行,大規模進行自周武王時開始的分封制。西周分封 ,是以宗法血緣關係為紐帶,建立起周天子統轄下的地方行政系統,從而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加強周王朝統治的作用。分封制還為維護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的產生,提供了重要前提。成康時代的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之世,周還曾命諸侯征討淮夷、東夷,加強對異邦的控制。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史稱天下安寧,刑具40餘年不曾動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讚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武王滅商居功至偉,他死後,太子誦繼立,是為成王。成王年幼,曾經輔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代行國政。周公是一個大政治家,依據周國原有制度,參酌殷禮,有所損益,定出一套鞏固封建統治的制度來,這就是後世儒家極力稱頌和推崇的「周公之禮」或「周典」。
  武王的兩個弟弟管叔、蔡叔懷疑周公將篡奪王位,詆毀周公,並與殷民聯絡,一時朝野流言四起。紂王的兒子武庚認為有機可乘,也積極圖謀復國。於是,他們勾結在一起,並糾集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國部落起兵反周。周公處在內外交困的地位,非常困難。他首先向召公解釋,尋求幫助,隨後毅然地率領軍隊,進行東征。經過三年的艱苦作戰,周公殺武庚,黜管蔡,攻滅奄徐等十七國,俘商貴族及遺民為俘虜,因為他們頑固地反抗周的統治,被周王稱為頑民或殷玩。
  為了消弭殷商的殘餘勢力,也為了鞏固西周的統治,周公首先命令諸侯在伊洛地區合力營建新城,即東都洛邑。洛邑建成之後,把曾經反對周朝的「殷頑民」遷徙到這個地方,嚴加控制。同時,封投降西周的紂王兄微子啟於商朝故都,成立宋國,管理殷商之後;封武王的弟弟康叔於紂都,成立衛國,賜以殷民七族;封周公的兒子伯禽以奄國舊地,成立魯國,賜以殷民六族。這樣,殷商餘民遂被分而治之,天下局勢大體太平。
  西周的疆域空前廣闊,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實行了分封制。即周天子實行「封土建國」政策,按疆土距京城的遠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賜予分封者(大部分都是諸侯)。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權,實行全面的統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對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納貢賦、隨王祭祀等義務。西周的分封,在武王時即已開始,但大規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康王時期。西周的分封,在一定時期內加強了周王朝統治的作用,維護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
  周公功成身退,還政於成王,周朝進入鞏固時期。成王姬誦在位後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後來,姬誦病倒,擔心兒子姬釗不能勝任國事,於是下令召公、畢公用心輔佐。不久,姬誦病死,康王姬釗繼位。召公、畢公率領諸侯,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告誡他要節儉寡慾,勤於政事,守住祖先的基業。姬釗在位時,不斷攻伐東南各地的少數民族,掠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一次大戰中,周軍俘虜了犬戎兵13000多人。為了慶祝勝利,康王賞給參戰的貴族盂以1700多名俘虜,作為奴隸使用,並將此事用長達291個文字鑄在鼎上。這只鼎在清朝中期被發掘出來,至今還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