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6「軍刀」(F-86 Sab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設計的第一代噴射式戰鬥機,用於空戰,攔截與轟炸。1947年10月1日首飛,1949年服役。這是美國早期設計最為成功的噴射戰鬥機代表作,除了大量的次型與軍援之外,也衍生出海軍型的FJ怒火系列戰機。同時,第一架在俯衝時超音速以及世界上第一架裝備空對空飛彈的戰機,也都是F-86。它的家族後來衍生出F-100超級軍刀(Super Sabre,或暱稱為軍刀45)戰鬥轟炸機,是第一架能在平飛狀況下超音速執行作戰任務的戰鬥機,也曾大量軍援北約各國。接替機種為衍生於F-100的YF-107A(Ultra Sabre,後來競標時為F-105擊敗)。
F-86其設計來自於北美航空公司在二戰時期開發的噴射戰鬥機計畫,1945年1月1日北美接受美國海軍承包開發XFJ-1艦上噴射戰鬥機原型機,後來美國陸軍航空隊於1945年5月23日加入,陸航版本稱為XP-86。但1945年6月北美的技術人員從投降的德國攜帶回他們的噴射戰鬥機實驗數據後,開發團隊發現如果要滿足高速戰鬥機的性能,後掠翼設計不可或缺,於是北美向空軍要求變更設計的許可;在空軍允諾後XP-86將原本流用P-51的主翼和垂直尾翼全部換掉變成後掠翼與新設計的垂直尾翼構型,新設計的XP-86在1947年10月1日首飛。1948年美國空軍成立,機體編號也修正成XF-86,經過測試美軍對XF-86的性能相當滿意,也要求北美航空盡快將此型機量產,首批量產的F-86A在1949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F-86的主要服役時間是1950年初開始,此時正好韓戰爆發,她也是當時聯合國軍中最先進的噴射戰鬥機,因此用以應付由蘇聯製造的米格15。F-86與米格-15相較之下,最大水平空速、升限、中低空爬升率都低於米格機,但她因為飛行控制裝置與飛行操作細節設計較為先進,所以高速狀態下的操控性較米格機佳,運動性靈活,也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台,配合雷達瞄準儀,能夠在低空有效對抗來自於蘇聯、東歐、大陸地區共軍等空軍飛行的米格-15。它亦是美國第一架裝設彈射椅的戰機。在1950年末至1951年初,在朝鮮半島的西北部,從鴨綠江以南至清川江之間的空域,米格-15對F-86造成相當威脅。美國飛行員開始以 Mig Alley 稱呼這個區域,認為進入這個空域就要展開宛如後巷(back alley)中的混戰。而中文媒體大多將alley翻譯成了「走廊」,從而有了「米格走廊」一詞。
武器系統包括6挺白朗寧M2HB12.7公厘重機槍,6挺機槍的子彈會於離機首1000尺集於一點。另外它可以攜帶2000磅炸彈或8枚5吋無導向火箭。
民國44年(1955),我國開始接收在朝戰戰場上試驗成功的RF-86F軍刀式偵察機,替換當時落伍的RT-33偵察機。中華民國當時前後接收7架RF-86F軍刀式偵察機,均為F-86F-30NA所修改。
民國45年(1956)7月21日,中華民國空軍為掩護12偵照隊的RF-86F,與大陸地區共軍爆發空戰,是為七二一空戰。
民國46年(1957)2月1日,7架RF-86F軍刀式偵察機交由復編的4中隊使用。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砲戰,中華民國空軍在美軍陸戰隊323戰鬥機中隊技術人員的支援下,以「明星計劃」為代號將當時仍在機密保護中的40套AIM-9響尾蛇飛彈與飛彈掛架裝備於中華民國空軍的F-86F戰機上。同年9月24日九二四溫州灣空戰,中華民國空軍的四架F-86F戰機各裝備2枚AIM-9B型響尾蛇飛彈由 新竹空軍基地起飛,取得使用飛彈彈擊落6架大陸共軍空軍的米格-17、另有6架敵機遭到機砲擊落的戰績。李叔元中校首創第一個以空對空飛彈擊落敵機的紀錄。
民國48年(1959)3月,RF-86F軍刀式偵察機正式退役,並由駐韓美軍轉交南韓空軍使用。
中華民國空軍的F-86F於民國66年(1977)退役。
中華民國空軍於1950至1970年代共使用320架美軍援助的F-86F日間戰鬥機,並為民國47年(1958)台海危機時的主力戰機,立下赫赫戰功。除F型外美軍另軍援7架RF-86F及18架F-86D全天候戰鬥機;其中F-86D機隊於民國55年(1966)交還美國,F-86F則於民國66年(1977)全數自空軍退役。
機員數 1位
生產商 北美航空
造價 USD$219,457 (F-86E)
機身尺寸
長 37尺6寸 11.4公尺
翼展 37尺1寸 11.3公尺
高 14尺8寸 4.6公尺
重量
空重 10,093磅 4,582公斤
戰鬥重量 13,790磅 6,300公斤
動力
發動機 1 × 通用電氣J-47渦輪噴氣發動機
推力 5,200-10,000磅 24千瓦
武器系統
機槍 6 x 0.5寸(12.7公厘)白朗寧M2.50重機槍
炸彈 2,000磅(900公斤)
火箭 8 × 5寸(127公厘)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