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希拉克略王朝皇帝
[打印本頁]
作者:
ustave
時間:
2014-5-8 00:37
標題:
希拉克略王朝皇帝
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希拉克略王朝第一任皇帝,希拉克略(希臘文:Ηράκλειος;575~641),拜占庭帝國希拉克略王朝第一任皇帝(610~641年在位)
一個從不對人撒謊的人,是不可能借主的名義來撒謊的。當一位英雄正躊躇滿志地準備在歷史舞台上施展他的拳腳之時,他卻遭遇到另一位衝擊力更大的英雄,最終不得不看著自己藍圖中的宏偉大業大打折扣。東羅馬帝國皇帝希拉克略就此必然深有體會,他受命於危難之際,解救帝國於水火之中,然而當他準備大展宏圖之時,卻偏偏碰上幾乎不可戰勝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眼睜睜地看著帝國的大片土地脫幅而去。
然而,歷史上,希拉克略皇帝的最大功績是:對內完成希臘化改革,對外收復被波斯侵佔的領土。軍事上實行軍區制度,使得地方軍隊領袖有一定的自治權和稅收權,增加他們保衛領土不被入侵的積極性。文化上,希拉克略皇帝把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拉丁文改成了通用的希臘文。改奧古斯都頭銜為Basileus(希臘語君主、皇帝的意思)頭銜。從此羅馬帝國完成希臘化改造,使拜占庭帝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文化差異顯現出來。在其死前,曾經策劃通過絲綢之路北道向中國遣使,死後兩年,公元643年使者來到唐朝長安,東羅馬帝國正式和大唐帝國建立外交往來。
在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之後,拜占庭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公元602年,一支士氣高昂的軍隊正在巴爾幹半島上向南進軍,激烈地呼喊著反對皇帝的口號。原來這是拜占庭帝國一支叛變的軍隊,當他們奉命在多瑙河彼岸敵人境內過冬時,在百夫長福卡斯的率領下,公然地暴動起來,向君士坦丁堡挺進去收拾莫里斯皇帝。602年的這次軍隊暴動正是拜占庭帝國內部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在君士坦丁堡群眾的支持下,福卡斯軍隊迅速攻下首都,將皇帝莫里斯和他的子女以及政府中敵視軍隊的代表人物推上斷頭台。百夫長福卡斯一步登天成為帝國新皇帝,而他帶來的是8年的血腥內戰。
名不正言不順的福卡斯從一開始就受到帝國元老院、大貴族和行政官僚的激烈反對,他們迅速在東方各省(包括敘利亞、巴勒斯坦、西里西亞、小亞細亞、埃及等)挑起內戰。拜占庭帝國多年的老對手薩珊波斯帝國皇帝庫思老二世乘機發動對拜占庭的戰爭。604年,庫思老二世親自率兵出征,隨軍帶有一名自稱莫里斯皇帝之子狄奧多西的傀儡,奪取亞美尼亞、兩河流域和敘利亞大片地區。面對各地的反抗,福卡斯皇帝的政府只能採用殘酷的殺戮來對付帝國的名門貴族,結果殺人越多,敵人也越多。當時帝國的時局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最壞的境地。
這就是希拉克略登上歷史舞台時的情形。希拉克略是阿非利加省督之子,他在最恰當的時機站了出來。609年發動起義反對福卡斯,在國內各界已對福卡斯絕望的形勢下,收到了「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效果,很快得到元老派和綠黨的支持。610年順利進軍帝都,奪取王冠,將福卡斯推上斷頭台。同年秋,希拉克略登基稱帝,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610~717)。
初登帝位的希拉克略當務之急是抵禦薩珊波斯的入侵。此時波斯人已經奪取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亞美尼亞、伊比里亞、兩河流域等地,由小亞細亞攻入拜占庭帝國腹地。615年,波斯大將沙辛攻陷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卡爾西頓,直接威脅海峽對面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在這時,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開始由西北進攻拜占庭。拜占庭國內一片混亂,希拉克略處境艱難,遣使向庫思老求和又被拒絕。
為應對危機,希拉克略開始對拜占庭軍隊實行改革,將全國劃分為若干軍區,每個軍區都加強了機動作戰和防禦力量。教會也捐輸金銀資助希拉克略。622年,拜占庭海軍擊退薩珊波斯軍隊,解除君士坦丁堡之圍。在此後與波斯人的相持中互有勝負。戰局的真正轉折發生在626年,希拉克略在可薩突厥人的援助下轉守為攻,由伊比里亞攻入伊朗。第二年,希拉克略佔領波斯軍事重鎮甘扎克。破壞了祆教最主要的拜火祠之一阿圖爾·居什那什普火祠1。庫思老二世急忙帶著聖火撤退了。拜占庭軍隊隨後在亞述古城尼尼微再敗薩珊波斯,洗劫了達斯特卡爾特王宮。庫思老又慌忙逃到泰西封,拜占庭軍隊也尾隨而至。
這一次輪到薩珊波斯內憂外患了。危急的形勢引發了宮廷政變,庫思老被投入監獄。卡瓦德二世(庫思老與拜占庭公主馬利亞所生)被擁立為王。628年2月底,根據卡瓦德的命令,庫思老二世被殺於獄中。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他又殺死了所有的兄弟,據說共17人。不久,兩國簽訂和約,薩珊波斯撤出了從埃德薩到亞歷山大里亞的領土,兩國交換俘虜,歸還「真十字架」。至此,拜占庭帝國所面臨的危機可以說暫時告一段落。
在戰爭中,希拉克略已經嘗到了軍區制的甜頭。戰後,希拉克略仍然感受到來自帝國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外族的壓力,便決定在全國推行軍區制。軍區制原來已在北非和意大利實行,希拉克略將其移植到東方各省,先後建立了亞美尼亞、奧普西金、基維萊奧冬、阿納多利亞和色雷斯五個軍區,他的後繼者們繼續完善並推廣軍區制的範圍,使之終於成為拜占庭帝國一項基本制度。軍區制的實質就是地方軍政合一,地方軍事長官兼有行政管轄權,一身二任,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節度使制度。實際上使全國都處於軍事管制之下。由於拜占庭帝國容易受攻擊的地理特點,戰爭已成為國家和政府的經常性職能,軍區制對拜占庭帝國來說顯然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希拉克略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建立軍役和封建義務合一的軍事屯田制。為解決財政不足的危機,希拉克略將戰亂時期沒收的大貴族的土地和田產分封給服軍役的官兵,作為軍餉。份地可以世襲,也可以轉讓,但轉讓份地則必須將軍役義務一起轉讓給繼承人。他們戰時作戰,平時耕地,向政府交納賦稅,免除徭役。希拉克略的繼承者們繼續鞏固軍事屯田制。此舉解決了當時面臨的財政危機的同時,促進了小農經濟,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關鍵。
希拉克略同教會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在危機年代,希拉克略得到教會的資助。他採用了大批動用教產的措施,利用教會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號召全國軍民同仇敵愾。但戰後,教會的追債使雙方矛盾頓起。另外,面對帝國東部地區的嚴峻形勢,為籠絡人心,滿足埃及、敘利亞「基督一性論」派的異端教徒,希拉克略提出了他自己的「二性一意」論,認為基督具有二性但只有一個意志,但遭到教會的強烈反對而作罷。儘管如此,希拉克略同教會的矛盾還是良性的,沒有發展到像後來利奧三世那樣通過「搗毀聖像運動」來摧毀教會的地步。
就當希拉克略忙於整頓內政之時,他聽到了帝國東南部傳來了陣陣戰鼓聲。就在希拉克略奪得帝位的同一年,阿拉伯半島上的麥加城出了一位先知,他自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向大眾傳播真理,從此穆斯林的熊熊之火在世界的咽喉部位迅速蔓延。633年,新生的阿拉伯國家將戰爭矛頭指向了拜占庭帝國。這一年,哈里發的軍隊四路並進,進攻耶路撒冷、布斯拉、大馬士革、霍姆斯。得到這些地區的「基督一性派」的支持。634年,阿拉伯方面以悍將哈立德為帥,先後在外約旦的布拉斯和巴勒斯坦之艾支那丹大敗拜占庭軍隊。635年攻克大馬士革,巴勒斯坦、敘利亞相繼落入敵手。希拉克略派遣王弟提奧多拉出戰,一度收復大馬士革等城,但在6月的約旦河之雅爾穆克河口一戰中慘敗,提奧多拉戰死。此後阿拉伯人乘勝追擊,到641年希拉克略去世之時,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乃至埃及等地區已成為生機勃勃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從此,拜占庭帝國已經成為一個領土大為收縮,在阿拉伯人的打擊下掙扎的國家。
晚年的失敗不能否定希拉克略一生的奮鬥。希拉克略對歷史的影響無疑是重大的,這體現在兩方面:首先,他對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有存亡續絕之功。在西羅馬帝國衰亡後,東羅馬帝國在當時的歐洲已幾乎是文明唯一的火種,若亡於異族之手,那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不知又要延長多久。其次,他所建立的軍區制和軍事屯田制不但成了拜占庭帝國的根本制度,而且對後來的奧斯曼帝國及其他中東國家均有深刻的影響。
順便一提,希拉克略在位時面對的前後兩個對手,薩珊波斯如下山前的夕陽,阿拉伯帝國則如初下山之猛虎,拜占庭的一勝一敗,與對手的強弱不同關係很大。拋開軍事上的勝敗,希拉克略的可貴之處在於,以一個務實的政治改革家的角色,建立了軍區制、軍事屯田制等制度,確立了軍事立國的指導思想,這對於強敵環伺的拜占庭帝國來說絕對是生存的必要。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