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奧托一世
奧托一世Otto Ⅰ(912.11.23~973.3.23),德意志薩克森王朝第二代東法蘭克國王(936~973),兼意大利國王(或稱倫巴第國王),神聖羅馬帝國奠基人和首任皇帝(962~973)。亨利一世之子。奧托一世是一位有作為的國王,是十九世紀末德國統一以前最強有力的統治者之一,被後世尊稱為奧托大帝。
奧托一世在936年即位後,積極打擊封建割據勢力,抵禦匈牙利人入侵,維護中央集權。至949年完全控制士瓦本、法蘭克尼亞、洛林、巴伐利亞和薩克森五大公爵領地。951年入侵意大利,娶意王遺孀為妻,在帕維亞加冕為意大利國王(或稱倫巴德王)。955年在奧格斯堡之戰中徹底粉碎匈牙利人的入侵。961年應教皇請求再次進軍意大利,平息當地叛亂。次年2月在羅馬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966年出兵南意大利,受到拜占庭帝國抵制,被迫議和。他長期奉行對外擴張政策,不僅給被侵略地區人民帶來苦難,也影響了德意志的統一。
936年成為薩克森公爵,後立為王。即位後,積極打擊封建割據勢力,抵禦匈牙利人入侵,維護中央集權。
937年平定巴伐利亞公爵叛亂後,變公爵世襲制為國王任命制,剝奪公爵的宗教權,並以征討、聯姻等手段,至949年完全控制士瓦本(由其兒子統領)、洛林(由其女婿統領)、巴伐利亞(由其弟弟統領)、薩克森和法蘭克尼亞(二者由奧托一世本人統領)五大公爵領地,建立起強大的王權。他利用基督教對易北河以東實行殖民統治,殘害西斯拉夫人。
951年入侵意大利,娶意王遺孀為妻,在帕維亞加冕為意大利國王(或稱倫巴第國王)。
953年,奧托一世兒子和女婿因權力分配問題對奧托不滿,聯合美因茨大主教反對奧托一世。奧托一世籠絡德意志貴族抵抗反叛者並取得勝利。
954年,奧托一世召開帝國會議,討論重新分配土地問題,並借此會議將親信安插到各個公國之中,控制了各國內政。
955年在奧格斯堡之戰中奧托一世御駕親征,徹底粉碎馬扎兒人的入侵。
961年,意大利教皇若望十二世和意大利城市貴族爭奪權力失敗,奧托一世應教皇請求再次進軍意大利,平息當地叛亂。
962年2月在羅馬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稱他為「奧古斯都」。加冕後的第11天,奧托一世與教皇簽訂了著名的《奧托特權協定》,規定了皇帝對教皇的保護,教皇要絕對效忠於皇帝的義務,教皇的人選由皇帝來決定。
963年,奧托一世廢黜教皇若望十二世,確立利奧八世為新教皇。這一舉動開啟了皇帝任免教皇的先例。
966年出兵南意大利,受到拜占庭帝國抵制,被迫議和。
東法蘭克立國之初,疆土轄萊茵河、易北河和多瑙河之間地區,古稱條頓地方。當時王權微弱,由部落首領演變來的地方公爵勢力強大。十世紀初,東法蘭克王國有著名的四大公爵,即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和士瓦本公爵。強大的公爵根本不把國王放在眼裡,經常興兵作亂。奧托的父親亨利一世統治時期(919~936在位),許多貴族窮兵黷武,南方的巴伐利亞公爵和士瓦本公爵公開抗命。亨利被迫一再用兵,仍然不能平息。
在東法蘭克內部雖然存在著地方公爵的分裂傾向,同時也存在著一股要求加強王權的力量。首先許多中小土地佔有者為避免地方公爵的吞併和渴望對公有地的侵佔需有王權的支持;其次教會為擴大自己的土地,也希望獲得王權的幫助。還有對外戰爭與外族的入侵也促使了德國的政治統一。德法兩國為爭奪洛林曾進行了長期的戰爭。920年,法軍兵臨沃爾姆斯城下,亨利只好將洛林歸屬法國。局勢更為嚴重的是,從907年起,幾乎連年遭到匈牙利騎兵的洗劫。馬扎兒人不僅橫掃四個公爵轄區,而且遠及洛林、阿爾薩斯和法國。德國有滅亡的危險。為求得生息,亨利被迫向馬扎兒人納貢。以後亨利實行軍事改革,建立騎兵,在薩克森邊境修築許多軍事要塞,如奎德林堡、梅澤堡、不來梅、馬德堡等都是這時新建或重建的。亨利的這些措施為抵禦外侮、敉平內亂和加強王權創造了條件。934年,馬扎兒人因亨利停止納貢發動新的進攻,為亨利所擊敗,但是馬扎兒人以後並未放棄侵擾。外族入侵的威脅,國內進一步的封建化,都要求有強大的王權。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奧托登上歷史舞台,開始施展其政治才幹。
936年初,亨利中風病危,召開貴族會議於愛爾福特,決定王子奧托繼位。亨利死後,「全體法蘭克人和薩克森人遵照先王的遺囑選舉王子奧托為他們的首領」,「他們就這樣按自己的習俗擁立奧托為國王」。這種業經先王內定之後,還得再由全體人民進行一次選舉方為合法的做法,正是古代日耳曼人民主制的遺風。選舉完成以後,美因茨大主教將象徵王權的寶劍(驅逐基督的一切敵人和野蠻人)、手鐲和斗蓬(恩澤廣被)以及權杖(訓誡臣民)授予奧托,美因茨和科倫兩位大主教還給他塗聖油戴金冠。
奧托登位後,致力於打擊割據勢力和抵禦匈牙利的侵擾。937年,即奧托即位的第二年,巴伐利亞公爵謀反。他兩次發兵征討,然後命原公爵之弟仍當公爵,同時又採取種種辦法限制其權力。奧托直接任命巴伐利亞主教,授以原屬公爵的司法權,人稱「奧托特權」。他又任命一位權力很大的巴拉丁伯爵,代表中央在巴伐利亞處理司法事務和徵集稅收。奧托還讓弟弟娶巴伐利亞公爵之女為妻。947年,公爵死,女婿繼位。這樣,奧托用征討和聯姻兩種辦法,終於把巴伐利亞拿到手裡。他對士瓦本和洛林也如法炮製。944年,洛林(928年起,德國又奪回洛林)公爵死,奧托派他後來的女婿、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去繼承,把洛林拿到手。949年,士瓦本公爵死,他命令原公爵女婿、自己的兒子繼承。奧托是第一個完全控制五大公爵領地的、強有力的德國國王。當時德國的王權比同時期的英、法強大得多。德國僧侶到法國,曾對那裡的混亂感到吃驚。在中世紀,強大的王權無疑具有進步意義。有了它,才能捍衛民族獨立,才有可能獨立地發展經濟和文化。955年,在奧格斯堡以南的萊希河畔終於取得大敗匈牙利騎兵10,000多人的勝利(奧格斯堡戰役)。從此匈牙利的入侵被制止住。德國的國際影響越來越大。希臘、羅馬和基輔羅斯的使節紛紛來朝,959年,基輔羅斯還請奧托派教士去傳教。
奧托一世和其他許多德意志國王一樣,狂妄地以古代羅馬帝國及其皇統的合法繼承人自居,醉心於征服意大利以重建羅馬帝國和進一步稱霸世界的政策。薩克森王朝建立不久,腳跟還未站穩,便對居住在易北河以東的西斯拉夫人發動侵略戰爭。928年,亨利一世起兵征討魯日茨塞爾維亞人、留提契人和奧波德利人,佔領哈菲爾河畔的留提契人名城布蘭尼堡(意思是「森林保衛者」,即後來的勃蘭登堡),在那裡建立寺院、堡寨和移民區,向斯拉夫人徵收沉重的捐稅,實行殖民統治。奧托一世於946年在斯拉夫人地區設哈菲爾堡主教區、於948年設勃蘭登堡主教區、馬格德堡大主教區和北方馬爾克,利用基督教做為統治工具。大批斯拉夫人被屠殺或被賣為奴隸,猶太商人又把斯拉夫人奴隸輾轉賣往西歐各地。十世紀時,斯拉夫一字竟成了奴隸的同義語。
951年,國內形勢剛一穩定,奧托一世便啟釁端第一次侵入意大利,戴上意大利國王的鐵冠(傳說該冠冠邊系釘耶穌於十字架之鐵釘製成)。955年,萊希河勝利後,奧托便稱起「大元帥」,實際是皇帝了。961年,羅馬教皇與意大利封建主義間發生內訌。奧托利用教皇乞兵平亂之機,再次進軍意大利。962年2月,奧托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舉行彌撒,教皇約翰十二世為他加冕,稱他為「羅馬皇帝」,其帝國被後世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它的意思是,帝國要象天主教會一樣,包括一切基督教王國,它是古代基督教羅馬帝國的真正繼承者。這樣,在古羅馬帝國滅亡幾百年以後又冒出來一個「羅馬帝國」。從此,每位東法蘭克國王和羅馬人民的國王上台以後都想重演一遍去羅馬的加冕禮,以此為無尚光榮。這個神聖羅馬帝國一直存在到1806年方壽終正寢。
重建羅馬帝國和稱霸世界,目的是掠奪更多的土地和財富。意大利瀕臨地中海,是東西貿易的要衝,富冠歐洲,自然是德意志諸侯首先垂涎的對象。德國和意大利之間雖然聳立著阿爾卑斯山,但有許多山口和商路相通,來往不算太困難。奧托一世侵入意大利後,便將那裡洗劫一空,囊括金銀以去,留給當地人民的是家畜死盡、田地荒蕪和饑饉頻仍。馬克思明確指出:奧托一世之侵略意大利,目的是控制意大利的商業,以恢復「希臘人同德國人之間的商業來往」。這種政策不僅給被侵略人民帶來痛苦和災難,而且也給德意志民族帶來不幸的後果。奧托一世晚年集中精力侵略意大利,本人很少返回國內,把有生力量都消耗在侵略戰爭上,國內割據勢力往往乘機鬧事。奧托受到內外夾擊,顧此失彼,疲於奔命。這樣,終於使已經在望的國家統一事業化為泡影。恩格斯說:「德國內部雖然缺乏經濟聯繫,但本來還是會實現而且甚至還可能更早實現(例如,在奧托王朝時期)中央集權的」,但是,「羅馬皇帝的稱號和由此而來的稱霸世界的野心使得民族國家不可能組成,並且使得力量在歷次侵略意大利的征戰中消耗盡了」。
962年,奧托在承認教廷產業的同時,也要求教皇接受皇權。奧托以查理曼繼承人自居,自視為教廷產業的「宗主」,以此與教皇建立起封君封臣關係,相互承擔職責。後來,奧拓先後指定兩位教皇(963年的利奧八世和965年的約翰十三世)。體現了奧拓與教皇之間宗主與附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