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玩姐弟戀玩垮祖宗基業
一個二十七歲的年輕皇帝,在曾祖母舉行的家宴上,看見了一個三十三歲的大齡剩女,於是,眉目傳情,緣定三生,玩了一場姐弟戀。這是史料中記載的宋寧宗與楊皇后的愛情故事,有點俗,但絕對真實。其產生的歷史影響不亞於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扔下的原子彈,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南宋亡於寧宗」。
楊皇后生於1162年,原本並不姓楊,具體姓什麼,待考。周密在《齊東野語》裡對楊皇后的姓氏由來做了相關記述:「(楊皇后)既貴,恥其家微,陰有所遺,而絕不與通。密遣內璫求同宗,遂得右庠生嚴陵楊次山以為侄(按:當為兄)。既而宣召入見,次山言與淚俱,且指他事為驗,或謂皆後所授也。後初姓某,至是始歸姓楊氏焉。次山隨即補官,循至節鉞郡王雲。」
因其養母張夫人是個傑出的民間藝人,所以,趙炎推斷,她很可能就是民間愛好藝術的小姑娘而已。張夫人常進宮廷演出,跟高宗吳皇后私人交情不錯,去世之後,吳皇后念及張氏的好處,聽說其養女頗聰慧,就召她進宮侍奉,時年十一二歲,宮中謂之「則劇孩兒」,可見演藝水平不低。
到1195年,寧宗繼位,小姑娘已美人遲暮,是三十三歲的剩女了,若無特別機緣,恐只能老死宮中。和一般宮女相比,楊皇后有著許多優勢。首先是容貌端莊,驚人的耐看;其次是非常有才華,知識淵博、「善通經史」,會寫詩,還精研書法;最關鍵的一條,是她「舉動無不當後意」,深得吳太后喜愛,可以有機會見到皇帝。果然,宋寧宗對她一見鍾情,得吳太皇太后賜婚,封平樂郡夫人,此後一帆風順,五年間從婕妤、到婉儀、旋即封為貴妃,寧宗原配韓皇后去世,她就做了皇后。
這一場姐弟戀玩出了許多矛盾,隨著這些矛盾的一一爆發,既改寫了南宋的歷史進程,也最終葬送了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夢幻。
首先是立后的矛盾。韓皇后去世,時為貴妃的楊與曹美人競立正宮。權臣韓侂胄認為女人才學高、知古今、性機警不是好事,不宜立楊為后,而曹美人性格溫柔,便勸諫皇上立曹。宋寧宗不聽,姐弟戀情感正濃,隨即立了楊。雖然楊遂了心願,但對韓卻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1207年,韓侂胄北伐中原失利,個人威望嚴重受挫,楊皇后認為機會來了,恰好時任禮部侍郎的史彌遠,正積極拉攏被楊皇后冒認為兄的楊次山,雙方一拍即合,內外聯手,共同設計把韓侂胄殺死在玉津園。韓侂胄死後,史彌遠實際掌權,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謚號,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簽訂宋金和議,史稱「嘉定和議」,由金宋叔侄之國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由20萬增為30萬;另加「犒軍銀」300萬兩,這是以往和議中從來沒有過的。
其次是立嗣矛盾。本來皇位繼承人是趙竑,他對史彌遠的擅權跋扈十分不滿,想在即位後遠貶史彌遠。但被史彌遠安置在趙竑身邊耳目所偵知,史彌遠就不時地在宋寧宗面前誹謗趙竑,以圖廢趙竑,另立他人為繼承人,未能得逞。寧宗死後,史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法,讓楊次山兒子「凡七往返」,逼迫楊皇后同意廢掉趙竑後將其害死,另立趙昀為帝,就是宋理宗。
第三是內廷與外廷的矛盾。宋理宗繼位前十年,基本上就是個傀儡,他為了感激楊皇后的恩德,不但尊她為太后,還作了垂簾聽政的規定。但朝政大權已經旁落史彌遠之手,楊皇后無以與爭,只好在宮中頤養天年,70大壽時,她主動提出退出政壇,詔禱天地百神,大赦天下,第二年即壽終。
史彌遠兩朝擅權二十六年,獨攬朝綱,大權在握,對金一貫採取屈服妥協的政策,對人民則瘋狂掠奪。他還大量印造新會子,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並且把舊會子折價一半。致使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南宋國勢急衰。其後又歷丁大全、賈似道兩位奸相大肆折騰,國家基本上已經完了。
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宋寧宗玩姐弟戀,楊皇后不會上位,史彌遠就篡不了權,昏庸無能的宋理宗就做不了皇帝,南宋的國本不至於那麼快就發生動搖。雖然南宋小朝廷的命運最終必亡,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如果不是史彌遠領導的主和派倒行逆施,主戰派的力量當會有所伸張,蒙元焉能輕易橫掃江南?從這個角度來看,趙炎以為,「南宋亡於寧宗」的論斷還是靠譜的。
現在再說女人是禍水,那就多餘了。女人長得美不是罪,是天生麗質;美女有心計、有才華、有野心,同樣不是罪,而是聰明,有上進心。楊皇后大概就是一個具有上進心的女人,而不是故意禍國殃民的禍水。那麼,要怪只能怪宋寧宗好色誤國了,恐怕也站不住腳,他也不想這樣的。男人哪有不愛美女的?天性使然。一場不怎麼轟轟烈烈的姐弟戀,個中誰是誰非,我不下曲直結論,只還原歷史的真實,分析歷史內在的某些走向與規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