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我國第一艦-紀德艦

我國第一艦-紀德艦



基隆級驅逐艦是我國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作戰軍艦,滿載排水量接近9,600噸,超過對岸7,300噸級的「現代級」級驅逐艦,防空火力遠高於後者,為目前兩岸噸位最大,防空作戰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若稱「台灣第一艦」實當之無愧。

        首先回台的基隆(DDG-1801)、蘇澳(DDG-1802)兩艦,原為美國海軍紀德級驅逐艦中的史考特(USS Scott,DDG-995)、及賈拉罕(USS Callaghan,DDG-994)。另外兩艘左營艦(原USS Kidd,DDG-993)及馬公艦(原USS Chandler,DDG-996),仍在美國訓練中,預計明年返國。

        這4艘紀德級驅逐艦是美方折衷台方要求後的結果,1997年台海飛彈危機後,台灣海軍計畫籌建具聯合防空反潛能力的大型艦,確保我海上交通線安全,向美方要求出售具先進戰系的大型作戰艦4至8艘,美方評估後雖未同意出售神盾系統艦,但建議先買紀德艦,在短期內提升艦隊防空及戰場管理戰力,也可先行規畫神盾艦的戰術運用、準則發展等。海軍評估後認為紀德艦偵蒐能力優異、所需預算不高、更重要的是獲得期程短,算是目前的最佳選擇,全案總預算為新台幣284億餘元。

        2004年3月,接艦官兵次第赴美展開接艦啟封作業,接受美方嚴格訓練及認證,通過裝備測評、火砲及飛彈試射後,基隆及蘇澳兩艦在11月1日由查爾斯頓啟航,經巴拿馬運河、聖地牙哥、夏威夷珍珠港、關島等地整補,到達關島時卸下美國旗,改掛中華民國國旗,同時兩艦也與美軍太平洋艦隊實施聯合海上操演,經歷38天、12,000海浬航行後,以全戰備姿態返抵國門,比原定時程提早6個月。

優異的艦體設計

        紀德級艦與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基本艦體及上層結構幾無二致,史普魯恩斯級艦為美國海軍從二戰以來建造數量僅次勃克級,也是最大型的驅逐艦,反應美國70年代艦艇設計理念,艦體為寬水線面設計,耐海性佳,艦體以上為塊狀的長船樓設計,大幅增加艦內容積,改善人員居住舒適性,同時武器系統採模組化設計,可隨時更新修改武器及電子系統配置,保留未來改良潛力,並減少改裝成本,另外艦上也採自動化以減少人力成本。光是輕排水量5,700噸,便比前代的基靈級(Gearing,海軍最後一艘陽字級驅逐艦瀋陽艦即為基靈級)大上一倍,也比昆茲級、查爾斯亞當斯級艦都大上許多,設計之初的滿載排水量就有7,800噸,經過改良後的後期艦也達8,000噸以上。紀德艦因為加上對空蒐索雷達及相關戰系,可能加上台灣海軍自己的加改裝,據海軍提供資料,噸位更飆上10,500噸,但仍不影響其耐海性及操作性,另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也採用相同的艦體設計,滿載排水量亦達9,500噸左右,不得不佩服當初設計者的遠見。

動力系統

        紀德級與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驅逐艦相同,均採用全燃氣渦輪複合動力系統(COGAG),可輸出8萬匹馬力,並採用兩具可變螺距及逆向的車葉,海況4級時仍可維持航速30節以上,最大航速更可達33節,17節時續航力達8,000浬。4具萊康明LM-2500主機採前二後二配置,輔助發電機亦為燃氣渦輪機,所有主機、推進器軸、輔機都以水密艙隔開,提升其安全性,由於台灣海軍早已開始使用LM-2500燃氣渦輪主機,對該型主機應相當熟悉。另外紀德級艦也採用同級的靜肅性措施,包括主機隔音、氣泡噪音屏蔽等,航行靜肅性優異。

防空能力優  反潛戰不足

        紀德級艦防空能力優異的秘密在於其配備的SPS-48E平面陣列雷達(本刊220期),設計之初是裝置在史普恩斯級艦二號桅原來裝置SPS-49的位置上,在1988至90年間進行新威脅提升(New Threat Upgrade,NTU)時將位置提高並改向後方,減少艦上結構的干擾,並提升對低飛掠海目標的偵蒐能力,其位置比勃克級艦的雷達更高,更有利於偵蒐掠海飛彈,同時也加裝SPS-49(V)5長程對空蒐索雷達,輔助SPS-48E實施對空蒐索及資料核對。

        SPS-48E為平面陣列雷達,其雷達波僅能在一個向度上變換,以機械旋轉方式達成360度掃瞄,經電腦處理,雷達掃瞄軌跡不會斷續,其最大俯仰角為69度,最大偵測高度為10萬呎,蒐索半徑為400公里,發現飛機的最遠距離為270公里,攻艦飛彈則為31公里,經過多次改良,紀德艦上的雷達應已提升至1996年水準,具對抗攻艦飛彈能力。其他指管通勤能力包括後主桅上加裝Link16資料鏈,大成系統及天頻系統,與台灣地面及空中防空網連成一氣,確保台灣海空交通線暢通。

        紀德艦的火力配置包括前後兩門127公厘艦砲,前後兩座Mk26雙臂式發射器,可發射標準2式中程防空飛彈,射程可達73公里,備彈數52枚,在美方實施接艦訓練時兩艦均曾各試射一枚標準2型3A區域防空飛彈,均命中目標。Mk26 mod3及mod4可發射ASROC反潛火箭,但台灣海軍這4艦似不能配備ASROC。

        該4艦並未改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又因預算問題,飛彈也減裝至僅37枚,面對飽和攻擊時的生存能力,一直是外界關心的焦點,歷次漢光聯合作戰電腦兵棋推演中,模擬結果都是遭共軍反艦飛彈飽和攻擊而擊沉或癱瘓,雖然同時也牽制了中共船團。因此提升該艦對抗飽和攻擊能力應是海軍當務之急。

        當然反艦任務不是非靠海軍水面艦不可,空軍戰機如F-16同樣也可掛載魚叉飛彈進行攻艦任務,現代級面對的威脅不會小於紀德,但中共也有水下兵力優勢,相對而言我方則居弱勢,雖然紀德艦配備的SQS-53號稱偵潛能力強,但缺乏長程反潛武器,而且4艦中除基隆艦(史考特號)外,另三艦因直升機甲板未施行強化工程、未加裝直升機輔降系統,可能無法配備S-70這一級的重型反潛直升機,長程反潛能力堪憂,面對中共優勢水下兵力,海軍恐怕需正視此一問題。

        另外過去也有人批評,海軍從派里到拉法葉,再到紀德級,原先計畫為高低性能混合編組,即較大而較少的4,000噸大型艦,搭配較小但數量較多的1,500噸左右小型艦,但因政策轉折,變成高與更高性能搭配,7艘舊陽字號退役後換得4艘紀德艦,艦艇數量益形減少,但原來計畫在國內建造,以廉價、數量多為主的次級艦(光華5號),至今仍無下聞,而以打帶跑戰術擔任快速襲擊任務的光華6號飛彈快艇建造計畫,也因開標作業問題延宕,使得國內造艦能量一夕中斷,人才及技術無以為繼。未來海軍建軍備戰時,不但得全盤規畫因應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作戰需求,國內經濟發展及技術提升也應一併納入考量。

偵蒐系統

聲納 SQS-53A

3維對空雷達 SPS-48E

2維對空雷達 SPS-49(V)5

平面蒐索雷達 SPS-55

飛彈射控雷達 SPQ-51D

火砲射控雷達 SPG-60

火砲射控雷達 SPQ-9A



武器

Mk26  雙臂式標準防空飛彈發射器 x2

Mk45 127公厘艦砲 x2

魚叉飛彈 x8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x2

Mk32 324公厘魚雷發射管 x6



C4ISR系統

電戰天線 AN/SLQ-32

高頻天線 AN/WSC-3

資料鏈 LINK-16

資料鏈 大成系統

衛星通訊系統 天頻系統



本艦諸元

艦長:171.7公尺

艦寬:16.8公尺

吃水:6.2公尺(包括聲納:10公尺)

滿載排水量:10,500噸

 

主機:LM2500燃氣渦輪主機 4部

最大速度:30節以上

續航力:7,800浬(僅開一部主機,速率17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