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軍人多,坑道多,軍人與坑道的故事也多。說故事,不免帶有幾分神異色彩,話說從頭,先了解馬祖鑿坑道的梗概。
馬祖戰略位置重要,在國共軍事對峙的年代,國軍弟兄用炸藥和人工挖鑿方式,在堅硬的花崗岩山壁中建造坑道,做為掩蔽據點及保存戰力之用。馬祖今日能擁有密度如此高的坑道設施,是犧牲了無數生命換來的鬼斧神工。
▲別亂拍!小心打擾到「老前輩」。(記者田欣雲攝影)
在諸多坑道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北海坑道了。因戰略需要,民國57年由中央一聲令下,「北海案」作戰工程計畫啟動,駐馬祖官兵分別在東引、西莒及南、北竿等4處,祕密開鑿能掩蔽登陸小艇的「地下碼頭」。負責執行的國軍弟兄晝夜輪班,有的因爆破時操作不慎而捐軀,有的因吸入過多粉塵而休克送醫,最後,除了西莒坑道因地質關係而開鑿失敗外,其餘3座北海坑道皆在3年內竣工,堪稱軍事奇蹟。
▲到南竿北海坑道體驗搖櫓、划獨木舟,已是遊玩馬祖的經典行程。(記者田欣雲攝影)
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馬祖,富神祕色彩的坑道一一解禁,開放民眾參觀,如今到南竿北海坑道划獨木舟,去北竿北海坑道聽立體聲海濤,到東引北海坑道尋幽懷舊,都是登島後必玩行程。不過,如果想了解從前官兵在坑道中的生活場域,我最推薦東引的這處「安東坑道」,特別是它裡頭還住了位「老前輩」。
▲進入安東坑道,首先會遇到坡度呈30度的向下陡坡。(記者田欣雲攝影)
安東坑道整體空間往下發展,穿過迷彩塗色的道口,得先走260公尺陡降坡,回程還要再踏464階上來。負責導覽的弟兄介紹,這裡曾有一個連的兵力駐守,探訪岩洞內的小寢室、連長室、彈藥庫、中山室,想像從前有群保家衛國的男兒,每天得忍受潮濕幽暗,據說許多人還因此患上風濕毛病。
▲坑道內潮濕幽暗,生活環境遠不如一般軍營。(記者田欣雲攝影)
來到東北角的坑道口,觀海平台旁佇立了一尊平舉右手的阿兵哥塑像,身著八零年代此地駐軍戎裝,不知是不是因為衣褲、軍靴、盔帽和S腰帶用的全是真品,讓塑像看起來格外逼真。發現我看得出神,導覽弟兄趨前拍了拍肩,向我說了段「它」的故事。
當地官兵習慣叫它「老前輩」。老前輩出現在安東坑道還不到10年,雖然並非模擬哪位官兵的樣貌塑造,但因為形體真實,又位處坑道末端,總不免增添些許神祕色彩。有傳言老前輩在夜晚會起來活動筋骨,也有人說曾拍到老前輩右手換左手的照片,但消息來源都已不可考。不過這位導覽弟兄要說的,卻是自己親身經歷。
▲佇立在坑道東北角的「老前輩」。(記者田欣雲攝影)
某天,前任指揮官帶貴賓參訪安東坑道,隨行人員負責拍照記錄,晚餐前,長官希望將照片整理成影片,與來賓一同分享。由於時間有限,弟兄們火速後製完成,卻在測試播放到某張照片時,影片自動中止,重新調整照片順序後再試,播到某張照片又斷,趕著交件的弟兄無奈,只好將實情向長官反映。
▲坑道口外的觀景平台,可遠眺老鼠沙石林、獅子回眸等山海美景。(記者田欣雲攝影)
「把那張拍到老前輩正面的照片拿掉。」經長官一提醒,後製弟兄才意會到發生了什麼事。說也神奇,把照片刪除後,影片果然就能順利播放了,「其他的我不敢說,但做影片這是真有其事!」參與影片製作的弟兄這麼說。
「拍老輩前要先報備一下,也別嘻笑、不尊敬。」我想,尊重老前輩,不止限於靈異迷思,也帶著倫理與傳承的意味。當你知道有群人,為了國而顧不了家,顧不了父母、妻、子,甚至顧不了自己的生命時,油然而生的尊敬與感念,是不用他人特別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