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眼周穴位針灸有風險 自信醫師才敢

眼周穴位針灸有風險 自信醫師才敢

有些民眾怕針,但也有民眾就醫時會央求醫師針灸眼睛周遭的穴位。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邱榮鵬指出,並非所有的穴位都適合針灸,尤其針對眼睛周圍穴位,不是每位中醫師都有足夠臨床經驗。即使少部分民眾要求,中醫師多會評估自己是否有把握,以免醫療糾紛。

中醫師邱榮鵬表示,在眼三角的部位下針須特別謹慎,尤其是消毒,萬一出現感染,情況較差者很可能蔓延到腦部,出現嚴重併發症。不過醫師也提到,確有部分中醫師專研眼周穴位的針灸,治療時也能發揮不錯的效果。


攢竹、睛明、四白,承泣,絲竹空等都是眼周附近常用穴,醫師邱榮鵬指出,這些穴位,臨床上不常針灸,但按摩也能發揮一定的養生效果,改善周圍的循環。不過當穴位周圍有皮膚問題及眼睛局部有發炎時,仍建議先就醫,諮詢醫師。


醫師指出,攢竹穴在眉頭附近,約在左、右眉內側的凹陷處,按摩時可以雙手大拇指的指腹,分別按在該穴,其餘4指作弓形,拇指與食指以劃圓方式,揉按穴位。睛明則在眼內角附近,以右手或左手的拇指與食指指腹按壓。四白穴則約在眼袋附近,按摩時可以雙手食指的指腹撫按。


五官的穴位按摩有助強身健體。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邱榮鵬在健康講座中指出,按壓前先放輕鬆,不需要過於用力或頻繁、連續地按壓;每次按摩5-10下,每下停留2-3秒,稍有痠脹感,便能發揮通暢經絡,改善循環的效益。


中醫師邱榮鵬指出,五官科的疾病方面,眼睛、鼻子的不適是大宗,按壓、針灸都有改善效果。某些穴位如鼻旁的迎香,針灸後可以抗發炎,降低血管通透性,快速舒緩鼻炎不適,但拔針後效果無法持續非常久,所以穴位按摩、針灸必須搭配其他療法同時進行,效果才會更好。


中醫認為可以用兩手大拇指及魚際部位在鼻樑兩側上下摩擦,使鼻子周圍溫暖,以雙手指腹對風池、印堂及眼鼻周圍進行指壓按摩,以輕微酸脹但不疼痛為度。


醫師指出,中醫依據患者體質之不同,正式治療時多搭配內服藥物或針灸,若患者能配合平時按摩保健,並進行飲食調理,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聞來源: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