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歲的小孩也會被憂鬱影響
研究者表示,如果學齡前孩童有憂鬱症狀,不要用藥物,使用遊戲治療。
May 21, 2010 – 童年一般被視為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但是,根據最近更新的資料,年僅3歲的學齡前孩童也會發生憂鬱症。
研究這項議題已20年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Joan L. Luby醫師在心理科學最新動向(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文章中寫道,多年來,專家們認為孩童因為尚未發育成熟而不可能發生憂鬱。
在1980年代中期,專家們發現,6歲的學齡孩童有臨床憂鬱事實,不是暫時性的憂鬱,而是嚴重的心智健康狀況。
過去10年間,Luby醫師與其他專家發現,可能連年僅3歲的小孩也會發生。
父母親或許想知道3歲孩童的憂鬱典型,但是,Luby醫師表示,這不必要,因為有更令人擔憂的事情,就是腦部異常,我們的研究發現,可能早在3歲時就發生,且不一定是因為生活中不好的事情引起。
她表示,學齡前的憂鬱和影響成人的疾病一樣,是有遺傳基礎,但也可能是因為有壓力的事件,不過不一定會有相關的壓力事件。
Luby醫師表示,學齡前的憂鬱並不常見,但是的確有發生過,Luby醫師向WebMD表示,發生率估計約為1%-2%,這和學齡孩童至13歲左右者的發生率差不多,年紀更長者才會增加。
Luby醫師表示,即便學齡前的憂鬱並不常見,及早加以確認並治療是相當重要的,才能緩和病情。症狀不一定和成人都一樣,專家們依舊在研究最佳的治療方式。
【確認學齡前孩童的憂鬱】
Luby醫師表示,雙親們可能會誤將憂鬱孩童視為「乖」小孩,憂鬱的孩童比較不會弄亂週遭環境,他們不是那種吵鬧的小孩。
她表示,罪惡感是最大的特徵,如果某件事情出錯,他們看起來可能會相當難過,認為都是他們的錯。
Luby醫師表示,另一個警訊是,無法像一般的學齡前孩童一樣玩耍。
她表示,對生活感到缺乏樂趣也值得加以探究,學齡前孩童的睡眠和食慾、活動力也可能和他們的同儕有所不同。
Luby醫師表示,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兩週,就該尋求幫助。
她表示,對專家們而言,問題在於這兩週期間的症狀是否對成人帶來困擾,而且須為臨床憂鬱徵兆,不只是暫時的鬱悶,孩童也是。
她建議家長,如果他們的小孩的症狀明確且持續一、兩週,就要尋求協助,即便症狀在這段期間並非一直持續 。
她表示,孩童的天性是開朗活潑的,所以,症狀可能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和消失。
【學齡前孩童的憂鬱:尋求幫助】
憂心的家長們要去哪尋求協助呢?Luby醫師表示,你可以找小兒科醫師,但是你得提醒一下你的小兒科醫師,並非所有的兒科醫師都知道3歲前的學齡前孩童可能發生憂鬱 。
她表示,家長們也應尋求心智健康照護者的幫助。
雖然抗憂鬱藥物是成人憂鬱症的主要療法,但是絕對不要用於學齡前孩童。她向家長們表示,絕對不要使用藥物,這些藥物並未在孩童身上進行試驗;建議進行心理治療,就孩童而言,使用遊戲治療。
Luby 醫師正在檢視一個修改版的療法,稱為親子互動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簡稱PCIT),這原本是用於品行疾患的小孩。
藉由PCIT,品行疾患孩童的家長被要求和他們的小孩合作,以改善「利社會行為」且減少負面行為。Luby 醫師正在檢視的版本是,聚焦在教育雙親促進孩童的情緒發展,其想法是,情緒發展上及早加以改變可以對憂鬱有所幫助。
她希望可以證明及早介入比觀察更有效,也證明效果可以持續到少年期。她正對300名孩童研究此一方法,其中有些有憂鬱、有些是其他心智健康問題、有些是健康對照組。
【學齡前孩童的憂鬱:更多看法】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護理學特聘教授、系主任Bernadette Melnyk博士表示,學齡前孩童憂鬱的及早介入是相當重要的,Melnyk博士也是青少年與孩童心智健康擁護者,她為WebMD回顧這篇更新版報告。
她表示,父母親需知道,有些憂鬱幼童一開始被誤診,因為情緒異常的小孩會坐臥不寧、過動、憂鬱時易怒,經常被誤診為ADHD。
她表示,如果父母親有憂鬱病史,他們的學齡前孩童的憂鬱風險較高。
Melnyk博士表示,不論任何年紀,忽視或否認憂鬱是有危險的,重點在於,不論年紀,評估與辨識各年齡之孩童憂鬱,以便可以及早介入。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Kathleen Doheny
審閱: Laura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