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北方雄獅」古斯塔夫二世

「北方雄獅」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阿道夫,瑞典國王、統帥,軍事改革家。為謀求波羅的海霸權,1611~1629年先後同丹麥、俄國和波蘭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三十年戰爭時期,1630年率瑞典軍隊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在1631年布賴滕費爾德會戰、1632年萊希河會戰和呂岑會戰中,指揮瑞典軍隊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聯盟軍隊。但不幸在呂岑會戰中陣亡,終年38歲,而他的名字將永載史冊。時至今日,他依然被視為瑞典歷史上最傑出的國王。
  古斯塔夫·阿道夫 Gustavus Ⅱ Adolphus(1594~1632),瑞典國王(1611~1632年在位)統帥。生於斯德哥爾摩。瑞典瓦薩王朝創立者古斯塔夫·瓦薩之孫。1610年隨父出征,與丹麥作戰。1611年繼位。1612~1613年與丹麥軍隊作戰失敗,被迫割地求和。1614~1617年率軍對俄國開戰,取得勝利,獲得芬蘭灣周圍土地。後進行軍事改革,實行普遍徵兵制,建立戰鬥力強大的常備軍,精簡軍隊編制,改善武器裝備,使炮兵變成獨立兵種,並使其與步兵、騎兵和後勤兵密切配合,採取靈活的線式戰術。1621年發動歷時八年的對波蘭戰爭,接連獲勝,幾乎全部佔領波羅的海沿岸。1630年率軍參加三十年戰爭,深入德意志腹地。1631年在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中擊敗蒂利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軍,獲「北方雄獅」稱號。次年在列克河之戰再次擊敗蒂利,攻佔紐倫堡,進逼慕尼黑。同年11月16日在呂岑會戰中擊敗華倫斯坦率領的帝國軍,但本人亦陣亡,終年38歲。
  古斯塔夫二世在瑞典歷史上的地位獨一無二,其實他的爺爺古斯塔夫一世·瓦薩也挺厲害,領導瑞典人打翻丹麥統治、宣佈瑞典獨立、開創瓦薩王朝的正是此君,綽號「勇士國王」。只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孫子更比爺爺強,古斯塔夫二世的雄起使他那偉大的爺爺也黯然失色!古斯塔夫二世天資聰穎,對政治、軍事、歷史、文學都有極大興趣,懂得八門語言,他11歲就和一幫大臣坐在一起商討國事,16歲第一次縱馬揮劍馳騁疆場,瑞典國會因為這位少年君主的出類拔萃而廢除了繼位登基的年齡限制17歲時繼承王位成為一國之君。
  古斯塔夫·阿道夫有著瑞典王室固有的智力早熟和瘋狂愛冒險的血統特徵,幼時顯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氣,是瑞典人眼中的神童。當然,他最感興趣並精通的是歷史和軍事,他崇拜的對象是領導荷蘭獨立戰爭的軍事天才奧蘭治親王毛裡斯。
  1611年,隨著他父親卡爾九世,17歲的古斯塔夫就成為瑞典國王。然而,年輕的古斯塔夫面對的是十分複雜的形勢。他的堂兄,時任波蘭國王的西吉斯蒙德一直宣稱自己才是瑞典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並得到一些瑞典貴族的支持。而從他祖父古斯塔夫·瓦薩時代就結下瑞丹矛盾,和從他伯父約翰三世時代結下的瑞俄矛盾,此時仍剪不斷,理還亂。瑞典與上述三國之間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而在國內,因他父親卡爾九世對西吉斯蒙德的支持者進行了清洗,製造了「林雪平慘案」,使得國內的貴族反對勢力強大。而丹、波、俄三國的連年戰爭,已使得瑞典國內民窮財盡。總之,用「危機四伏」來形容古斯塔夫繼位時的處境,是再確切不過的了。
  古斯塔夫首先擺平了國內的貴族,這中間,一位重要人物奧克森斯蒂耳那發揮了重要作用。奧克森斯蒂耳那是個非常傑出的人物,28歲已經成為參政會頭號人物,在他的作用下,貴族和國王之間簽訂了史稱「古斯塔夫·阿道夫憲章」的一系列條款,規定國王不得掠奪貴族的領地和財產、不得隨意逮捕貴族等,以換取貴族對國王的效忠。古斯塔夫的妥協一方面是形勢所迫,但另一方面也與他將事業的重心放在對付國外的敵人有關。奧克森斯蒂耳那後來成為一代名相,當古斯塔夫在外搏殺時他負責內務,古斯塔夫戰死後他接管軍隊繼續作戰,為君臣相得的典範。甫一即位,便遭到世仇丹麥、俄國先後的襲擊。但總算損失不大,特別是迫使俄國簽訂 「斯托爾波沃」條約,以放棄俄國皇位為代價(約翰三世時代曾對俄國皇位提出過要求),確保了瑞典對波羅的海地區的佔有,俄國仍然沒能獲得出海口。咬緊牙關挺過去的剛剛即位的缺兵少銀人心不穩的6年之後,古斯塔夫終於長長舒了口氣,1617年10月,他在烏普薩拉大教堂舉行了遲到六年的加冕儀式。從這一年起,他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將瑞典推上了歐洲強國的地位。
  瑞典人口稀少,資源短缺,遠離歐洲商道,是當時歐洲的窮國。古斯塔夫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國人(主要是荷蘭人)來瑞典開辦企業,開採瑞典豐富的銅、鐵礦藏,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堅實的軍火工業。為增加收入,古斯塔夫將當時的稅收從實物稅改為貨幣稅。收入增加以後,古斯塔夫就開始了最引人注目的軍事改革,他因此被譽為歐洲近代軍事之父。首先是實行義務兵役制度。德意志三十年戰爭中各國軍隊都是僱傭軍,紀律性和忠誠度很差,古斯塔夫實行徵兵制後,戰鬥力明顯加強了,紀律也明顯好於其他國家的軍隊。古斯塔夫還是最早讓士兵統一軍裝的。其次,他對作戰時的方陣進行了改造,將作戰面拉長,縱深減少,有利於火器密集地發揮威力。他還使炮兵成為獨立的兵種,同時提高炮兵作戰的機動性,減小炮身重量,使炮兵能夠與騎兵、步兵更協調地聯合作戰。當然,這一切還依賴於古斯塔夫對軍隊高效的實戰操練。
  當古斯塔夫的改革初見成效之時,波蘭首先撞在他的槍口上。從1621年起,古斯塔夫幾度進軍當時隸屬波蘭的立沃尼亞,奪取了首府裡加,1626年取得關鍵性的沃爾霍夫會戰的勝利。在這些戰鬥中,古斯塔夫的戰場指揮技術漸趨成熟,當他的能力和經驗達到顛峰狀態的時候,終於在德意志三十年的戰爭中為他自己,也為瑞典取得了空前的榮譽和威望。德意志三十年戰爭是一場歐洲新教與天主教勢力的大搏殺,實際上也是一場德意志統一與分裂勢力的大搏殺,在前兩個階段:波希米亞階段(1618~1624)和丹麥階段(1625~1629),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傑出軍事家華倫斯坦和提利的領導下,新教聯盟均遭到慘敗。這時,歐洲各個新教國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瑞典,年輕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扮演德意志新教救世主的時機已經成熟。在老奸巨猾的法國首相黎塞留的挑唆和資助下,古斯塔夫於1630年張牙舞爪地撲向了德意志。他以新教的保衛者自居,要讓德意志那些天主教軍隊嘗嘗他瑞典雄兵的厲害!
  1630年,古斯塔夫僅率領1.3萬瑞典軍,在德國登陸,正式開啟了三十年戰爭的第三階瑞典階段。此時帝國軍隊總司令華倫斯坦已經被迫辭職了,古斯塔夫的對手是接任總司令的提利伯爵。戰爭開始階段,古斯塔夫採取穩打穩扎的策略,鞏固波羅的海河岸地區作為後方基地,然後沿著奧得河一步步上溯,在一些小的戰役中打敗帝國軍隊。
  1631年,因形勢所迫,原來保持中立的德意志新教國家勃蘭登堡和薩克森先後倒向瑞典一邊,使得古斯塔夫十分有利,開始放膽攻入德意志心臟地帶。是年9月,瑞典和薩克森聯軍主力同提利的帝國軍隊主力在萊比錫附近的布萊登菲爾德相遇,進行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會戰。這場戰役中,雙方的左翼都被對方擊潰,但古斯塔夫的軍隊顯示出更高的戰術素養,在左翼薩克森軍隊潰散之後,迅速填補了缺口,穩固了陣地,最後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1632年4月的列克河戰役,古斯塔夫在一支實力與自己差不多的軍隊面前強渡過河並擊敗了對手,提利伯爵也在這場戰役中喪生。接著,古斯塔夫進軍天主教聯盟的大本營巴伐利亞。
  在這種情況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得不重新任用心存顧忌的華倫斯坦為統帥。華倫斯坦復出後打敗薩克森軍隊,進軍薩克森,準備切斷古斯塔夫的退路。於是,古斯塔夫被迫回師薩克森,雙方均在萊比錫附近集結軍隊,又一場決戰到來了,這就是著名的呂岑戰役。這場大戰是在大霧中展開的,一開始瑞典軍進展順利,但當古斯塔夫從戰線右翼回援中央過程中與隊伍脫離,結果在與帝國軍隊的格鬥中陣亡。瑞典軍隊在伯恩哈德的率領下繼續奮戰,仍然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
  後來,瑞典在法國介入戰爭的情況下,終於堅持到了三十年戰爭的勝利。瑞典成為除了本土外,還擁有芬蘭、德意志北部沿海地區、芬蘭灣、裡加灣的北歐大國。古斯塔夫一直以戰神的形象被後人記住。他的軍事改革及他在戰場上的神勇表現確實深刻地影響了歐洲軍事的發展,並改變了當時的政治格局。當然,古斯塔夫並非僅僅是一個雄赳赳的武夫,他在內政方面同樣成績斐然。
  三十年戰爭是德意志人的噩夢,但對於寒冷孤僻、遠離商道的北歐半島上的瑞典人來說,則是一次全面展示自己實力、提升自己國際地位的絕佳機會。古斯塔夫二世的戰爭動力,與其說來自於對新教的熱情,倒不如說來自於古代北歐海盜冒險精神的冥冥召喚更為恰當。
  小國王古斯塔夫自幼就有「獅性」,登基後更是雄心勃勃,準備大展身手,他任命他的好朋友、行政高手阿克薩·奧克森謝納伯爵為內閣首相(這位伯爵當首相時才20多歲,他是瑞典歷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和咱們歷史上的李斯、蕭何、諸葛亮差不多。獅王戰死後他繼續輔佐獅王的女兒克里斯蒂娜女王,可謂鞠躬盡瘁),讓他負責總理政務,而自己則把更多的時間用於軍事,二人配合默契,堪稱世界歷史上一對極其經典的「君臣黃金搭檔」。
  「北方雄獅」的吼聲再也聽不見了,但是雄獅開創的軍事制度並沒有隨他而去,在此後一百年中,瑞典的軍事實力一直強大無比,儼然波羅的海地區的霸主。雖然今天的瑞典已非昔日的超級軍事強國,但古斯塔夫影響猶存。這位勇猛無敵、才華橫溢的軍事統帥已經改變了世界,他在歷史上首次將「職業化」、「正規化」和「現代化」引入了軍隊和戰爭,其軍事創新成為歐洲軍隊的標準和楷模,其「全新戰術」影響西方軍事達一個多世紀之久。無論在歐洲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他都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偉大統帥,「現代戰爭之父」這一至高榮耀的桂冠足以使他矗立巔峰,傲視群雄,他的雄獅威名和漢尼拔、亞歷山大大帝、愷撒、腓特烈大帝、拿破侖等帝王名將一樣,成為西方頂級軍事高手的代名詞。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