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殷紂王殘暴事實探源

殷紂王殘暴事實探源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後世對於商紂的殘暴事實,可能有誇大之處。但他和夏桀一樣,是一個有名的暴君,則是無疑的。」(《中國古代史》)
  既然肯定說紂王「是一個有名的暴君,則是無疑的。」對紂王的殘暴事實,我們就不能人云亦云,就應該讓其事實確鑿。對殷紂王殘暴所舉的事實,幾乎都一樣。這些事是誰講的?什麼時間講的?如果是當事人講的,應視為可信;如果是當時人講的,應視為較可信;如果是後人講的,基本上應視為不可信。常言說:三里地沒真信。意即「演義」厲害,甚至無中生有。
  我們不妨循著歷史的印跡,去探訪殷紂王「殘暴事實」的源頭。
  周文王慇勤事紂,周武王也慇勤事紂。這時 他們不會公開講紂王的壞話。周武王與微子搞牧野軍事政變時,在《牧誓》中大罵殷紂王。《牧誓》是武王對紂的控訴書,滅紂的動員令。紂王的劣跡和殘暴事實的內容都應集中在《牧誓》中,它應該是紂王「殘暴事實」集大成者。
  《牧誓》共有二四五個字,數紂王罪過的僅五十八字,只佔全文的五分之一。從內容上說,共開列出紂王的三條罪狀:一是聽信婦人的話;二是不祭祀祖宗和上帝;三是任用四方逃亡的奴隸而不任用同宗兄弟。這三條所謂罪狀均屬於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從今天的觀點看,表現的是殷紂王思想觀念超前,更新了。反而證明武王、周公思想觀念的陳舊、落後。這三條不是紂王的罪過,連錯誤也不是。在這關鍵的事件、關鍵的時刻、關鍵的誓詞中,武王、周公為什麼沒有列出紂王一絲半點的「殘暴事實」呢?既無「醢」,也無「脯」,既無「剖腹」,也無「折脛」,既無「炮烙」,也無「蠆盆」,連囚其父親文王的事也沒提。說明這些「殘暴事實」不存在。
  統觀《牧誓》對紂王的指責,與其說是對紂王的控訴,不如說是對紂王的表揚。它說明紂王思想的進步,觀點的超前。同時也說明武王周公們的保守落後。在殷亡之後,三監叛周之前這幾年裡,周人對紂王的殘暴事實應該大加揭露和批判了吧!然而,沒有。我們沒有發現這期間周人對紂王罪過的任何揭露和批判。為什麼既無提及,更無批判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找不到。
  武王入殷,聞殷有長者,武王往見之,而問殷之所以亡。殷長者對曰: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武王與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則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旦曰:我己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惡告王,不忍為也。若夫期而不當,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呂氏春秋 貴因》)武王不知殷亡的原因,竟然還要向殷長者。可見武王自已也知道其伐殷理由不足,需要趕快找伐殷的理由。可惜長者並不睬他,將他支走之後就不見他了。為了避開這種尷尬,周公旦自己作了一個下台階的解釋:若夫期而不當,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周公這種自我解嘲的能力,確實很強。
  長者對武王和周公的避而不見,一方面表現了長者對紂王沒有太大的意見,另一方面也表現出長者對武王們的不滿和蔑視。
  武王並不恢心,他又換了一個角度:武王勝殷得二虜而問焉,曰:若國有妖乎?一虜對曰:吾國有妖,晝見星而天雨血,此吾國之妖也。一虜對曰:此則妖也雖然非其大者也。吾國之妖甚大者,子不聽父,弟不聽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呂氏春秋 慎大》)其實,後一虜講的「吾國之妖甚大者,子不聽父,弟不聽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這句話指責的是誰呢?是子,是弟,是不行君令者。同情的是國君。君令不行,導致國亡。誰之過?難道是國君之過?「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武王得到了虜的這句話就要下拜,就以為貴。可惜虜講的妖不是紂王,而是不執行紂王命令的人紂的反對派、作亂者、叛徒。武王實在是白再拜了。
  但是,武王並不放棄。
  武王已克殷,後二年,武王又問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惡,以存亡國宜告。(《史記 周本記》)武王在紂王的反對派這裡,在被紂王關在監獄裡箕子這裡,也沒得到紂王的「淫虐」。
  武王苦苦尋找了二年,竟沒尋找到紂王的「淫虐」。真是太難了。
  轉眼,武王死了。轉眼,周公二次東征了。轉眼,又三年過去了,周公東征勝利了。
  周公派康叔到朝歌建立衛國。因為康叔年齡小,周公唯恐康叔上任之後出差錯,便給康叔下了三份誥書,教他如何執政。
  如果周公掌握了紂王的暴虐,他會告訴康叔,讓其引以為戒。然而三份誥書均未講出紂王的任何暴虐。只是說,你到殷的故土,要廣泛地尋求殷商過去聖明國王的治國之道,用以治理臣民。你要很好地考慮殷商遺老的思想動態,要研究一下他們究竟要幹什麼,這樣,你就會知道應該怎樣治理才能使他們順服了。(《尚書·康誥》)
  《康誥》是康叔到朝歌上任之前,周公對康叔的訓誡之詞。如果周公抓住了紂王的殘暴事果,那麼,周公就會、也應該把紂王的殘暴事實告訴康叔,使康叔引以為誡。然而沒有。
  《酒誥》是周公給康叔下達的有關飲酒的政策。在這篇文誥中,周公抓住殷人飲酒,紂王飲酒這一點,對紂王大加指責。並且說,紂王和他的臣民都放肆地飲酒,酒氣都衝到天下了。最後得出結論說,酒氣被上帝聞到了,上帝一氣之下便滅殷了。
  你看,周公抓住殷人飲酒,紂王飲酒這一點,是多麼地能自由發揮啊!酒氣都衝到天上了,真會誇張。如果周公真的抓住了紂王的殘暴事實,那真不知道會誇張到什麼程呢!
  《多士》是周公向殷遺民發佈的誥令。周公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殷遺民,我為什麼要滅亡你們殷國,紂王犯了多少、什麼樣的罪狀。這樣把紂王的罪狀一一列出,讓殷人自己說紂王應不應該滅。但周公沒能作到。周公只是對殷遺民反覆說的是:你們這些殷國的遺民,時運不佳,上天把喪亡的大禍降給你們殷國。我們周國幫助上天行使命令,奉著上天聖明而威嚴的意旨,用王者的誅罰,命令你們殷王終止帝業。現在我要告訴你們這些殷國的遺民,不是我小小的周國敢奪取殷國的大命,因為上天不把大命給予那些善於說謊而又胡作亂為的人,所以才輔助我周國。假如上帝不給我們,我們是不敢妄求這個大位的。上天是聖明而威嚴的,我們下民只有本著上帝的意旨行事。」
  周公面對殷遺民沒有說紂王半點殘暴事實,把滅殷的責任完全歸給了上帝。特別是周公又對殷遺民說:「你們這些殷國的遺民聽著,現在我周王奉上天神聖的命令,命令說:『滅殷。』我們完成了這個命令,並報告給上帝。上帝要你們服從我的統治,不許懷有二心,但你們一定要和我王家為敵。我要說:『是你們無視法度,我們並沒有先進攻你們,是你們在自己的都邑,首先發難。』我考慮上天既己降下大禍給殷,所以也就不再治你們的罪了。」。這裡周公除了不承擔「弒君」的責任外,又推給殷民一點,你們在自己的都邑首先發難。這就把微子搞牧野政變的老底暴露出來了。可見周公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周公死,並未找到殷紂王的殘暴事實。儘管周公能言善辯,面對殷遺民的反抗,面對殷遺民的責問,他說不出滅殷的理由,顯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可見紂王確實沒有殘暴事實。
  當時人,當事人都找不到紂王的殘暴事實,三百多年過去了,春秋末年,才有了紂王的淫虐。再後來,什麼炮烙、「醢」、「脯」、「折脛」、「剖心」、「蘇妲己」、「肉林酒池」等等。可見紂王的殘暴事實源自春秋末年,並且不是源自紂王本人所為,而是源自後人的編造。這樣的殘暴事實可信度有多高呢?
  尚無文字記載,只在有些人口頭亂傳時,面對為紂王造罪的情況,當時,紂王的鄉人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憤憤不平地譴責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盡歸焉。」(《論語·子張》)正是由於子貢的抗議,為紂王講公道話,所以《論語》堅持了公道,沒有為紂王橫加不實之詞。
  幾百年之後的人,沒有任何依據,將天下之惡」強盡歸給帝辛的不實之辭,我們怎麼會信以為真呢?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能說:紂王「是一個有名的暴君,則是無疑的」呢?《風俗通·孝文帝》曰:世之毀譽,莫得其實。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或至以無為有。故曰堯舜不勝其善,桀紂不勝其惡。桀紂非殺父與君也,而世有殺君父者,人皆無道如桀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