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和議」奠定南宋苟且偷安的開始
南宋是1127年繼北宋滅亡建立的,直至1276年它的政治中心臨安易主,這個政權前後存在了149年。在近一個半世紀中,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它的前100餘年經常處於北方金國的威脅之下,南宋朝廷內部也因此出現了投降派與抗金派的鬥爭。在此所稱的投降派,即指主張與金妥協的議和派,其代表人物大多口碑不佳,而諸如秦檜之流,則遠非口碑不佳可概括之。
北宋滅亡後,金先後在原北宋黃河以南統治區,扶植起張邦昌的偽楚和劉豫的偽齊兩個傀儡政權,短命的偽楚只存在了一個多月,偽齊則維持了不到八年的時間。
偽齊的傀儡皇帝劉豫,原任北宋濟南知府,此人在北宋滅亡的次年金軍進攻濟南時,殺死抗金將領關勝而降金。因為倒戈反宋有功,劉豫被委任為金京東、淮南安撫使、知東平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節制河外諸軍。金國奪取黃河以南中原之地之後,儘管一度將南宋的高宗皇帝追趕的雞飛狗跳,但是徹底消滅南宋的目標無法實現,遂決定在佔領區建立一個傀儡政權。於是,在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和左監軍完顏昌(也稱撻懶)的推薦下,劉豫於1130年被金太宗冊封為偽齊皇帝,與金為「父子」關係。不過偽齊政權並不得民心,一方面金在偽齊境內有大量駐軍對偽齊加以節制,另一方面偽齊為支持或參與進攻南宋的戰爭開銷,橫徵暴斂,故百姓並不支持這個傀儡政權。1134年,偽齊對南宋用兵不利,次年金、齊聯合南侵也損失慘重。等到兩年後再次南侵失敗,偽齊在金國主子的眼裡已經連雞肋都不如,其自身也衰弱的只有苟延殘喘的份了。於是不久傀儡皇帝劉豫便被廢黜,這也標誌著偽齊傀儡政權的壽終正寢。
隨著偽齊的衰落,南宋統治者萌生取而代之的一線希望,不過代價是成為金國的臣屬。紹興七年(1137)二月,南宋高宗趁著派遣王倫出使金國奉迎北宋徽宗棺木之機,命王倫向金轉達此意,而金也果然於同年將偽齊的劉豫給廢黜了。王倫使金似乎為南宋與金兩國關係的演變營造了祥和的氣氛,正如在他九個月後將返回南宋之際,剛剛升任左副元帥的完顏昌臨別贈言所說:「好報江南,自今道途無壅」。不久,返回南宋的王倫即向高宗皇帝稟報前情,高宗皇帝欣喜不已。
秦檜在今天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其知名度絕不亞於秦皇、漢武,不過說到此人,他在靖康年間的一些個人經歷還是不能略過的。靖康二年(1127),曾臨時擔任過北宋割地談判代表的秦檜,被南下的金軍俘獲,他在金軍那邊混的不錯,成為上賓,還上書金軍統帥宗翰,倡言金宋和議;1130年,跟隨完顏昌南征自己的祖國的秦檜,甚至還當了高參,幹上金軍隨軍轉運使的差事。不過,秦檜很快就受命於完顏昌,被派遣潛回南宋做北國的臥底。秦檜也不負金主的再造之恩,很快就成功地混進「革命隊伍」,並且登上南宋朝廷權力的核心,成為主和派首屈一指的重量級人物,可謂青史有名,而且是大名。秦檜的到來讓南宋高宗皇帝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因為被抗金派裹挾得下不來台階的高宗皇帝,看過秦檜起草的求和文書便發現,原來他們的政治見解是如此的一般無二。於是,秦檜不費吹灰之力就戴上了禮部尚書、參知政事的烏紗,開始了與高宗皇帝長達20 餘年的政治「二人轉」生涯。
紹興和議是南宋王朝定都臨安之後啟動的第一件大事,儘管當時這個王朝擁有一大批積極抗金的愛國將領和一定規模的軍隊;統治者癡心於議和的初衷,無非是希望用臣服與歲貢換取一個苟安的局面。
在金廷對南宋使節王倫表達的求和、臣服之意願做出首肯的回應之後,高宗皇帝即迫不及待地於1138年三月初提升秦檜為尚書右僕射(右丞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全面落實求和(投降)之要務;而隨著幾個月後議和的反對派趙鼎被解除尚書左僕射(左丞相)官職,秦檜也踢開了自己賣國的制劫,成為獨相,一心一意貫徹高宗皇帝的投降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