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中興
周宣王,姓名姬靜或姬靖,西周第十一代國王,在位四十六年,諡號宣王。
前828年周厲王去世後,周召共和結束,周定公及召穆公立厲王太子姬靜為王,是為宣王。周定公、召穆公輔政。宣王在位時振興了宗周,史稱宣王中興。
周宣王即位後,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頓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時的復興,因此史家以「宣王中興」稱之,不過,宣王中興,為時並不長,到了宣王晚年,國勢又走下坡路了。
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伐西戎:宣王四年(西元前824年),秦仲為大夫,攻西戎,被殺。宣王又命其子秦莊公兄弟五人伐戎,得勝。宣王五年,宣王還曾與尹吉甫一起討伐西戎於鼓衙(今陝西澄城西北)。後來,尹吉甫率師直攻至今甘肅省鎮原一帶,迫使西戎向西北退走。
征淮夷:對於侵犯江漢地區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師皇父、大司馬程伯休父等率軍討伐,沿淮水東行,使當地大小方國中最強大的徐國服從,向周朝見。宣王十八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各方國都迎接王命,並進獻貢物。這一時期,宣王還曾命方叔率師征伐荊蠻(即楚國)。
行分封:為了鞏固對周王室對於南土的統治,宣王將其舅申伯徙封於謝(今河南南陽)。宣王二十二年,還繼續西周早年分封,封其弟友於鄭(今陝西省華縣東)。
厲王時國人暴動,大臣召穆公虎將太子靜隱藏在自己家中,被國人包圍。周宣王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脫身。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於流放地彘(今山西霍縣),大臣擁立靜為王。宣王即位後,整頓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時復興。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秦仲為大夫,攻西戎,被殺。宣王又命其子秦莊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勝。五年,宣王與尹吉甫一起伐獫狁(即西戎)於彭衙(今陝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徵狁戰爭中率師直攻至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迫使狁向西北退走。對於侵犯江漢地區的淮夷,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師皇父、大司馬程伯休父等率軍討伐,沿淮水東行,使當地大小方國中最強大的徐國服從,向周朝見。十八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都迎接王命,並進獻貢物。其時,宣王還命方叔率師征伐荊蠻(即楚國)。為了鞏固對南土的統治,宣王將其舅申伯徙封於謝(今河南南陽)。宣王二十二年,繼續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於鄭(今陝西華縣東)。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宣王命周軍於西北(今陝西、山西、甘肅一帶)、東南(今江蘇、安徽、湖北一帶)進攻戎狄和蠻夷的戰爭。
宣王中興,為時短暫。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宣王乾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條戎、奔戎,都歸失敗。 3年後,伐申戎,雖取得勝利,同年卻在千畝之戰中敗於姜氏之戎,喪失了調遣的南國之師。宣王死後子幽王繼位,社會矛盾進一步發展,終於導致西周的覆亡。
晚年的宣王漸漸固執己見,聽不進去不同政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在魯國選立繼承人的時候,他根據自己的喜好,硬逼著廢長立幼。魯人不服,他就興兵討伐,使魯國陷於混亂,這不僅破壞了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也引起了同姓諸侯間的不睦,使得諸侯們對宣王更加不滿。對諸侯尚且如此,對在朝為官的臣下就更加放肆,更加蠻橫無理了。一次,為了一件小事,大夫杜伯觸怒了宣王,被判處死刑。他的老朋友左儒急忙上前勸阻,宣王憤怒地斥責說:「在你眼中,只有朋友,沒有國君,是何道理?」左儒回答道:「國君有理,臣就順從國君;朋友有理,臣就支持朋友。現在杜伯並沒有罪,不該問斬,所以,臣勸諫大王,不要殺杜伯,否則就會枉殺好人。」「我偏要殺他,你能怎樣?」宣王惱怒地說。左儒接道:「臣願陪杜伯同死。」「我偏偏不讓你死,看你能怎麼辦?」宣王說罷,下令左右斬了杜伯。左儒又羞又氣,回到府宅後就自刎而死,此事在大臣間引起一片驚恐。
事後,宣王冷靜下來,感到自己確實過分了些,暗暗悔恨,又不好意思明說,以致寢食難安,得了一種怔忡症。一次,他帶著臣下外出遊獵,藉以散心。遊獵中,他忽然在車上大叫一聲,昏迷了過去,醫治無效,幾天後死去。後來,就流傳開一種說法,說宣王打獵時,忽然看見杜伯從路的左邊鑽出來,身穿紅衣,頭戴紅冠,手持一張紅弓,搭上一支紅箭,射中了宣王的要害,奪去了他的性命,這自然是迷信之言,但其死因確實成為千古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