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漢明章之治

東漢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就是指中國古代東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那時採取了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的政策,使他們在位期間成為漢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
  光武帝死後,子莊立,是為明帝(57~75)。明帝死後,子炟繼之,是為章帝(75~88)。明、章兩代大體承繼了光武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使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成就,故史稱「明章之治」。
  這一時期的治績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輕徭薄賦、減省刑罰:明、章帝勸課農桑,薄賦稅,減徭役,修水利,又安置無地貧民,貸給糧食、種籽、農具。如屢下詔令,以苑圃地和郡國公田賦與貧民耕種,幾度蠲免租賦。史載明帝末年「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馬被野」。章帝時又放寬刑律,廢除苛法五十餘條,政治從寬厚。
  (二)、力倡文教,崇尚儒學:明帝秉光武遺教,尊崇儒術,他曾親赴太學,主持「大射」、「養老」等禮,又升堂講說,故上至宗室諸王大臣子弟,下至於宮廷衛士,莫不受經習儒。章帝更親赴闕里祭祀孔子,又召集當時名儒,群會於京師的白虎觀,討論諸經的異同,故學術風氣一時大盛。
  (三)、征伐匈奴,威服西域:西漢末至東漢初,匈奴的勢力又有所發展,成為北邊的嚴重威脅。建武二十四年(48)後,匈奴因內亂而分為南北二部,南匈奴逐漸內附,但北匈奴仍不時入侵。明帝時,遣竇固(? --88)等於永平十六年(73)擊敗北匈奴,追至天山和蒲類海(今新疆巴裡坤湖)。同時又派班超(32~102)出使西域各國,使西域各國再次斷絕與匈奴的關係,重新歸附漢朝。後來至和帝永元元年(八十九年),竇憲(? -- 九十二年)率師出擊北匈奴,大破之,北匈奴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竇憲等「遂登燕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不久北匈奴之餘眾在屢敗之後,乃向西遠徙。
  明章之治和文景之治一樣,均屬王朝初後不久出現的「治世」。但文景之治等前有短暫的動亂,後有另一「盛世」接踵而來。而明章之治前承光武之治,二者同為東漢之鼎盛時期,其後再無盛世之再現,政治即趨向紊亂。其因應與西漢社會之弊病並未克服有關,一方面土地兼併、吏治敗壞仍頗為嚴重,另方面,外戚干政、宦官擅權又逐漸加劇。於是東漢的黃金時代稍縱即逝,為時極短即轉入中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