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高盧的最後一戰

高盧的最後一戰

  高盧起義領袖維欽托利(Vercingetorix)站在阿萊西亞要塞的山坡上,注視著山腳下凱撒的羅馬士兵象忙碌的螞蟻一樣挖壕築牆,修建起一個古今罕見的巨型雙環防禦工事。內環工事周長十五公里,用於圍困在阿萊西亞要塞據守的高盧起義軍,外環工事有二十八公里長,用於抵禦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的高盧援軍。凱撒的六萬大軍就在這兩道工事之間紮起七座大營,互為犄角。如果羅馬軍隊的統帥換了別人,維欽托利一定認為他是失心瘋了。但凱撒是不能以常理來度量的,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維欽托利此刻的心情非常複雜,他一方面慶幸羅馬人終於吞下了他這個誘餌,戰局正在向他構想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擔心高盧援軍不能擊破凱撒的外圍陣地,實現他的裡應外合,一舉殲滅凱撒大軍的計劃。
  山腳下的羅馬營地裏,凱撒也在憂心忡忡地向西南方向瞭望。那邊一英裏遠的地方,就是高盧援軍剛剛安扎的大營。凱撒一個月以前就已經洞察維欽托利的戰略企圖,剎那之間撤退的念頭劃過他的腦海。畢竟,凱撒並不是非要打這場戰役,他的政治前途並不取決於高盧的平定,而兩線作戰則是兵家大忌。凱撒心中的顧慮只是一閃而過,立刻淹沒在萬丈豪情之中。這局面雖然兇險,但也是一個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高盧抵抗力量的大好時機。凱撒馬上命令部下修築外環工事,分兵據守內外兩道陣地,準備和高盧人決一死戰。
  這一個月以來,整個高盧有四十三個部落響應了維欽托利的召喚,傾巢出動前來馳援,根據凱撒在「高盧戰記」中的記載,高盧援軍最後達到二十五萬之眾。高盧人一英里外的營地不斷膨脹。入夜,從羅馬人的陣地向西南方向遠遠望去,高盧人宿營的篝火如同滿天的繁星,讓這些久經沙場的羅馬士兵也感到不寒而慄。隨著高盧援軍的不斷壯大,凱撒的面色也越來越凝重起來。他督促士兵不分晝夜地深挖塹壕,加固寨牆。一場古典時代前所未見的大決戰一觸即發。
  公元前一世紀的高盧,大概包括現在的法國,加上比利時和瑞士的一部分。高盧人是凱爾特民族(Celts)的一支,已經在高盧生活了一千年。此時高盧人口大約有九百萬。雖然被希臘羅馬人稱作野蠻人,高盧人的文明程度其實相當高。高盧人主要從事農耕,雖然畜牧業也相當發達。高盧人的冶煉工藝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擅長製作鐵器。這時的高盧,已經產生了許多相當規模的城鎮,比如阿瓦利肯(Avaricum),被凱撒稱為阿爾卑斯山以北最美麗的城市。
  高盧人的外形和羅馬人有很大區別。根據希臘學者迪奧多羅(Diodorus)記載,高盧人「體型高大,皮膚白晰,髮色金黃,嗓音銳利而洪亮;男人們喜歡留長鬚,而貴族通常蓄濃密的八字鬍;他們追求外表的美麗,精心打扮自己,無論男女都佩帶金銀項圈和戒指,穿著講究,喜歡留長髮,並結成一條條小辮;他們尤其喜歡飲酒,每飲必醉。」高盧人和日爾曼人截然不同,後者是遊牧民族,不事農業,更加輕剽好戰,通常衣衫襤褸,看上去更像野蠻人。
  雖然高盧人文明程度要高於其他的所謂野蠻人,他們和蠻族還是有不少共性。最突出的地方是高盧人頭腦簡單,毫無心機。他們性情急躁,容易衝動,也容易氣餒。高盧人的社會在某些方面已經非常接近希臘羅馬的文明世界,但他們在戰爭藝術上還是蠻族的水準。高盧人的軍隊缺乏訓練和組織,注重個人的驍勇剽悍,作戰只靠蠻力而不講策略。由於性格上的弱點,高盧人打仗沒有韌性,經不起挫折,在意志力的較量中往往會敗給堅韌不拔的羅馬人。
  羅馬共和國的早期,高盧人在戰爭中還能佔到上風。公元前386年,高盧人曾經攻破羅馬,大肆劫掠,索取一大筆贖金後方才離去。布匿戰爭中大量高盧人加入漢尼拔的軍隊,跟隨他征戰意大利。後來羅馬日益強大,高盧人難與爭鋒,只能逐步後退。布匿戰爭以後,羅馬擴張到高盧南部,在今天的馬塞周圍的普羅旺斯地區建立高盧省,而未被征服的高盧大部分地區被稱為「自由高盧」。
  公元前59年,凱撒出任羅馬高盧省的總督。野心勃勃的他急於建功立業,賺取政治資本,而廣袤富饒的自由高盧地區自然成為他的目標。千百年來高盧都是由相互獨立的部落組成,高盧人雖然同文同種,但從來就沒有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觀念,部落之間爭鬥頻繁。凱撒於是對症下藥,定下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正巧這時居住在日內瓦湖地區的一個高盧部落向高盧西部遷徙,想從普羅旺斯借道,遭到羅馬當地政府拒絕後,他們就強行通過,這樣就給了凱撒一個借口入侵高盧。
  在以後的三年間,凱撒轉戰高盧,先後擊敗比利時的高盧部落聯盟,維涅蒂(Veneti)和內爾維(Nervii)等高盧部落,終於控制了整個高盧地區。公元前54年,凱撒高盧總督的任期結束,他的政敵則四處活動,準備奪他的軍權。不得已,凱撒只好離開高盧回到羅馬打通關節,而他的部隊則分散在高盧各處。高盧人看到羅馬軍隊分駐各地,而且群龍無首,正是揭竿而起的大好時機。這時高盧最強大的阿爾文(Arverni)部落首領維欽托利挺身而出,領導自由高盧的起義。
  維欽托利在凱爾特語中是「武士之王」的意思。維欽托利具有高盧人少有的精明頭腦和政治眼光,他深知高盧人不團結一致就無法對抗羅馬,所以花了很多時間聯絡高盧各部落,建立起一個統一戰線。在他的倡導下,高盧中部和北部上百個部落史無前例地走到一起,為一個共同的信念-自由高盧-而戰。
  維欽托利曾經在凱撒的部隊中擔任騎兵將領,因而對羅馬軍隊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他深知羅馬軍隊經過幾百年戰爭的錘煉,已經爐火純青。羅馬士兵都是職業軍人,他們組織嚴密,武器精良,訓練有素,羅馬將領尤其以頭腦冷靜著稱,在戰場上幾乎不會犯錯誤。反觀高盧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基本上是烏合之眾。部隊由各部落首領統帥,不同部落的兵力差異很大,少到幾百人,多到上萬人,而且只有少數是部落首領豢養的武士,其他人都是臨時應徵的平民。高盧各部落之間從來沒有協同作戰過,而且經常不聽維欽托利的指揮。讓這樣的部隊和羅馬人打會戰無異於自殺。
  維欽托利為高盧軍隊設計的戰術是游擊戰。他極力避免和羅馬軍隊進行任何形式的會戰,或者進攻羅馬人的據點。鑒於高盧部隊騎兵多,機動性好的特點,維欽托利主張襲擊羅馬人的輜重或後衛部隊,而且是打了就跑,決不戀戰。凱撒對這種戰術深惡痛絕,在他的「高盧戰記」裡稱高盧人都是懦夫,不敢和他正面交戰。其實維欽托利每次戰鬥都要費盡口舌約束部下,阻止他們不顧一切地攻擊羅馬人的戰陣。
  因為羅馬軍隊通常是在戰區就地籌糧,維欽托利首創了「焦土抗戰」的策略,他命令鄰近羅馬領地的各部落燒燬所有的村莊和農田,斷絕羅馬軍隊的給養來源。高盧軍隊在燒燬數百個村莊以後,來到阿瓦利肯。他們不忍心毀滅高盧最美麗的城市,拒絕執行命令,進而強烈要求死守阿瓦利肯。維欽托利無奈只得同意。結果這個決定導致了高盧人的第一次慘敗。
  凱撒在羅馬得知高盧人起義以後,火速返回。凱撒僅率少量騎兵,穿越積雪數英尺的荒原,日夜兼程,跋涉五百公里和他散佈在北方的部隊會合。凱撒糾集六個軍團,然後揮師南下,追逐維欽托利的主力部隊。公元前52年春天,凱撒兵臨阿瓦利肯城下。羅馬軍隊在這裡展示了其技術上的優越性,他們修建了兩座高達二十五米的移動攻城塔,和一座寬三十米,斜面長達一百米的攻城階梯(Siege Terrace)。高盧人血戰二十七天以後,阿瓦利肯城破,羅馬軍隊將城內四萬居民盡數屠殺。
  阿瓦利肯的陷落打擊了高盧人的信心,不少高盧部落脫離了起義陣營。維欽托利率領自己的部隊退回阿爾文的首府日爾戈維亞(Gergovia),凱撒大軍尾隨而來。維欽托利在城外紮起一座空營迷惑羅馬軍隊,而將主力部署在兩側的山坡上。羅馬軍隊輕易地攻佔這座營壘,進而撲向日爾戈維亞城池。這時維欽托利突然從兩翼發動攻擊,擊敗了羅馬軍隊。此戰羅馬部隊陣亡一千人,其中包括四十六名軍官。這是凱撒在高盧遭受的唯一一次失敗。
  日爾戈維亞之戰極大地鼓舞了高盧人的士氣,他們發現原來凱撒也不是不可戰勝的。大批高盧部落又回到了起義陣營。凱撒也意識到了對手的厲害,他揮師北上,同圍攻巴黎的四個羅馬軍團會合。凱撒在高盧北部停留了幾個星期,招募了數千日爾曼騎兵,這樣他的部隊就包括十個軍團和大量僕從部隊,一共六萬大軍。維欽托利派一支部隊去攻打普羅旺斯,調動凱撒南下救援,準備在路上伏擊凱撒大軍。
  維欽托利並不指望能夠一舉消滅凱撒,他打算放過羅馬大部隊,而攻擊他們的後衛和輜重車隊。可惜高盧人被勝利沖昏頭腦,把維欽托利的部署丟到九霄雲外,他們一望見羅馬軍隊的身影就不顧一切地衝了上去。遭到突然襲擊的羅馬軍隊立刻收縮行隊形,組成一個巨大的正方形空心防線,將輜重車隊夾在中間。高盧人的進攻如同海浪撞擊岩石一樣,絲毫無法撼動羅馬戰陣。這時留在外圍的羅馬和日爾曼騎兵開始從側後攻擊高盧人。進退維谷的高盧軍隊頓時崩潰,四散而逃。
  維欽托利率領剩餘的部隊撤退到阿萊西亞要塞。這個要塞位於一座三百米高的平頂山上,三面都是陡坡,有河谷環繞,只有西面是一個緩坡,易守難攻。維欽托利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他在凱撒合圍以前派大批信使前往高盧各部落,請他們派兵來援。維欽托利要在這裡吸引住凱撒的大軍,然後和外圍的高盧援軍裡應外合,一舉消滅凱撒。
  阿萊西亞城內只有一個月的存糧,維欽托利於是做出了一個決定,成為他個人名譽上的唯一污點。維欽托利把城內的老弱婦孺全部驅趕出城。這些人向羅馬人哀求,願意賣身為奴,請他們收留,遭到拒絕。結果他們在兩軍陣前的無人地帶風餐露宿,哭告無門,沒有幾天就盡數餓死。
  凱撒在阿萊西亞修建的雙環防線,是羅馬軍隊土木工程的頂峰之作。兩條防線構造相同,都是由兩道深兩米半,寬五米的塹壕組成,兩道壕溝相距約十米,之間放置由削尖的木樁做成的鹿砦;緊貼著第二道塹壕是高四米的寨牆,牆後每隔一百米就建有一座箭樓。羅馬士兵還在壕溝外面挖了不少陷阱,裏面插滿尖利的樹樁,阱口用雜草樹枝掩蓋。在阿萊西亞被圍困兩個月以後,高盧二十五萬援兵終於到齊,各路援兵推舉羅馬的叛將康謬(Commius)為統帥,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攻防戰。
  這天清晨,高盧人像漲潮的海水一樣湧到羅馬的防線前面,突然間無數的號角吹響,高盧人群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咆哮,狂飆一般衝了上來。衝在近前的高盧人為陷阱和壕溝所阻,迎接他們的則是羅馬士兵的弓箭和標槍暴雨一般的攢射。看到無法克服羅馬軍隊的塹壕,高盧人退了回去。入夜,高盧人捲土重來,這次他們帶來大量樹枝,填進塹壕裏。用這個辦法高盧人越過了兩道壕溝,直達羅馬人的寨牆之下,這裡高盧人再次受阻,羅馬人的寨牆上插滿了尖利的樹樁,無法攀援而上。戰鬥持續了一整夜,高盧人前仆後繼,好幾次幾乎就要攻破寨牆,都被凱撒的愛將安東尼率領預備隊前來堵住缺口。到天亮,高盧軍隊傷亡慘重,只得再次退了回去。
  高盧援軍統帥康謬召開軍事會議,向當地人問清楚地形以後,派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迂迴到羅馬防線的北側,第二天正午,這支奇兵突然攻擊羅馬防線上最薄弱的一段,與此同時,高盧援軍主力從西面發起總攻。維欽托利也率軍衝出要塞,攻擊羅馬人的內環陣地。這是凱撒的軍事生涯中受到的最嚴峻的一次考驗。羅馬人的防線多處被突破,凱撒身披猩紅色斗篷,親率他的衛隊來回奔波,趕到最危急的地區,他的出現往往能使羅馬士兵士氣大振,將高盧人壓回去。戰鬥進行到下午,凱撒知道自己的防線支持不了太久,現在是孤注一擲的時候了。凱撒的日爾曼騎兵在防禦戰中還沒怎麼派上用場,凱撒命令他們從防線的南側出發,迂迴到高盧人的背後發起進攻。雖然日耳曼騎兵只有幾千人,他們的突然襲擊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威攝,高盧人的戰鬥意志終於崩潰了。凱撒看到高盧人亂成一團,也率羅馬步兵出擊。到這時高盧援軍完全瓦解,各部落爭先恐後地逃回自己的領地。
  維欽托利在阿萊西亞山上絕望地目睹高盧援軍的覆滅。他的部隊已經彈盡糧絕,無力再戰。他於是召集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對大家說:「我起事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高盧的自由。現在既然戰敗,我必須接受這個命運。我把自己交給你們處置,你們可以殺了我向羅馬人謝罪,也可以把我綁上獻給羅馬人。」於是高盧人決定投降。
  第二天,凱撒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他自己端坐在高台之上,投降的高盧人在他面前魚貫而過。最後出現的是維欽托利,他穿著自己最華麗的戰袍,坐騎也經過精心梳理;他策馬來到台前,繞台一周,然後跳下馬來,解開身上的鎧甲扔在地上,最後安詳地坐在凱撒的腳邊一動不動,直到被羅馬士兵帶走。高盧人有組織的抵抗到此結束。維欽托利被囚禁六年後,在公元前46年作為凱撒的戰利品拉到羅馬遊街,然後於大庭廣眾之下被處以絞刑。公元前44年,凱撒遇刺身亡,僅僅比維欽托利多活了兩年。
  後世史學家評論這場決戰,大多認為凱撒贏得相當僥倖。古往今來,圍城的人被反包圍,不得不兩線作戰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有凱撒穫得了勝利。倘若高盧援軍在後方留一支預備隊,扛住日耳曼騎兵的進攻,恐怕用不了多久羅馬的防線就會崩潰。凱撒成為這場血戰的勝利者,除了要歸功於他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可能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維欽托利是高盧歷史上的一個悲劇英雄,他的敗亡幾乎是注定的。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帝國已經成型,而他面對的是凱撒這樣傑出的對手。維欽托利本可以和凱撒合作,或和凱撒的政敵合作,這樣至少能保證榮華富貴。但在他心目中,高盧的自由重於一切。維欽托利選擇向命運挑戰,在竭盡所能之後,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常常讓後人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凱撒在高盧征戰八年,造成一百萬高盧人喪生,另有一百萬被賣作奴隸。凱撒和他的將領們在高盧發足了戰爭財。高盧戰爭以後的數十年間,羅馬加速了對高盧人的同化,不願被同化的高盧人投奔英倫三島的凱爾特部落,留下的高盧人逐漸變成了純粹的羅馬子民,於是高盧人作為一個凱爾特民族徹底消失了。
  維欽托利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無人關注,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這時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突然對維欽托利產生濃厚的興趣。拿破侖三世急於為法蘭西民族定位,尤其需要和日爾曼民族的英國德國,以及拉丁民族的意大利西班牙劃清界限。他發動法國所有的歷史學家投入一場尋根運動,結果維欽托利在一千八百年以後突然走俏,他征戰過的地方湧進大批考古學家,到處掘地三尺。拿破侖三世表彰維欽托利為法蘭西民族英雄,親自為他寫傳記,維欽托利的雕像也在法國各地樹立起來。其實從血緣關係上講,蘇格蘭人或愛爾蘭人和維欽托利更接近。維欽托利泉下有知,也許會嘲笑法國人張冠李戴,病急亂投醫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