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黑衣大食

黑衣大食

  白衣大食統治的後期,新興的阿拔斯派利用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不斷擴大實力,到了750年,阿拔斯派推翻了「白衣大食」的統治,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定都庫法,762年遷新都巴格達。這就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在承襲倭馬亞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專制主義的官僚機構。哈里發和從前一樣,獨攬軍政和宗教大權。為了加強中央權力,縮小地方總督的統治範圍,全國分為20幾個行省。各省以首都巴格達為中心,開闢了四通八達的驛道,各地設立驛站,傳遞信息,加強中央和地方的聯繫。哈里發擁有10萬近衛軍,隨時可以開往任何地方鎮壓人民的反抗。
  阿拔斯王朝初期,注重農業生產,改善和擴大水利灌溉系統。同時,調整剝削政策:把田賦的最高額,從收穫量的1/2改為2/5,並且禁止向農民額外徵稅。因此,八世紀中葉至九世紀中葉,阿拔斯王朝的經濟和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敘利亞大馬士革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波斯灣東岸和阿姆河流域,是阿拔斯時代的四大穀倉。
  這一時期的「黑衣大食」手工業也很發達。大馬士革的綢緞、敘利亞的玻璃、布哈拉的毛毯、埃及的紡織品等都聞名遐邇。其他手工業,如金屬加工、制陶、造紙,特別是武器製造,也都有較大的發展。首都巴格達,不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國際貿易中心城市之一。除首都外還有許多大城市,如巴士拉、開羅、亞歷山大裡亞、大馬士革、庫法等。國際貿易十分活躍,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經阿拉伯商人轉銷世界各地。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等沿海城市,都是阿拉伯商人經常來往的地方;巴格達也有專賣中國貨物的市場。由於阿拉伯商人穿梭各地,也就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的使者的作用。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就是在這個時候由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去的。
  然而,阿拔斯王朝的繁榮是建立在對各族人民殘酷地剝削和壓迫的基礎之上的。帝國內部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十分複雜,人民起義、教派鬥爭一直不斷。深受剝削和壓迫的群眾,不斷掀起反抗鬥爭。阿拔斯王朝在人民起義和各教派反抗的不斷打擊下,逐漸走向衰落。西班牙、馬格裡布、埃及、敘利亞等地先後獨立。到十世紀以後,阿拉伯帝國已經是四分五裂。所謂帝國,已徒具虛名,實際上只保有巴格達四月伊拉克的一部分。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攻陷巴格達,解除了哈里發的政治權力,只保留宗教領袖的地位。1258年,蒙古西征,阿拔斯王朝湮沒在強悍的蒙古鐵騎之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