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德意志農民戰爭

德意志農民戰爭

  1524~1526年,德意志農民反對封建壓迫的大規模起義。16世紀初,德意志工商業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因素逐漸成長,但政治上卻處於封建割據狀態。教、俗諸侯維護封建特權,加緊對農民剝削壓迫,試圖恢復已開始解體的農奴制,引起農民強烈不滿。西南部地區農民秘密結社,以宗教改革為先導展開反封建鬥爭,並積極準備武裝起義。1524年夏,士瓦本南部農民率先起義。起義者在平民思想家T.閔采爾影響下,制定起義綱領「書簡」。起義迅速蔓延到整個士瓦本,農軍達三四萬人。士瓦本聯盟軍司令G.特魯赫澤斯和幾支農軍達成停戰協議,企圖伺機反撲。這幾支農軍為與官方談判,擬定著名的「門明根十二條款」,要求減輕封建剝削。  1525年4月,特魯赫澤斯背信棄義,鎮壓士瓦本起義軍。同年3月底,弗蘭科尼亞爆發更大規模農民起義。5月,起義軍制定「海爾布朗綱領」,主張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君主國。6月,起義被特魯赫澤斯鎮壓。同年3月,圖林根和薩克森農民、平民和礦工在閔采爾領導下起義,佔領市鎮、城堡、寺院,將封建主的財產分給農民和平民,並在米爾豪森建立革命政權「永久市政會」。5月15日,黑森伯爵率聯軍在弗蘭肯豪森擊敗起義軍。起義軍戰死和被殺者達5000人。閔采爾受傷被俘,英勇就義。1526年夏,蒂羅爾地區農民起義軍在M.蓋斯邁爾指揮下,多次打敗奧地利大公和士瓦本聯盟軍,並追擊潰逃之敵到薩爾茨堡。後來,蓋斯邁爾率軍退往威尼斯堅持鬥爭。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嚴密的統一組織,缺少必要的聯合行動等。德意志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制度。
  農民戰爭大體經歷了上升(1524.5~1525.7)和下降(1525.8~1526.7)兩個時期。上升時期,農民戰爭形成施瓦本、弗蘭肯和圖林根3個中心。在施瓦本地區,繼黑森林和斯圖林根起義後,擴展到克萊郜、赫郜、布萊斯郜和巴爾,席捲施瓦本北部。起義農民在1525年2~3月,集結成內爾特林根、上阿爾郜、湖軍、下阿爾郜、黑森林-赫郜和萊普海姆等6支農軍。弗蘭肯起義集中在諾德林根、安斯巴赫、洛滕堡、維爾茨堡、班貝格和比爾德豪森,集結成陶伯爾河、尼喀河- 奧頓瓦爾德和比爾德豪森等農軍。圖林根為德意志北部農民運動的中心。3月17日米爾豪森的平民集團和市民推翻城市貴族議會,選出實際上由閔采爾領導的「永久議會」,以求建立沒有剝削、沒有階級的社會。1525年4~5月,德意志西部許多城市也相繼發生騷動。
  起義農民在戰爭中提出許多綱領性的條款,其中主要的是《十二條款》和《書簡》。施瓦本北部農民軍在1525年 3月初制定的《十二條款》中申明了要求自由的願望:廢除農奴制;取消小什一稅和死亡稅;由村社自由進行宗教活動和選舉傳教士,實現狩獵、捕魚和伐木自由;取消16世紀初強加於農民的過重的勞役、地租及其他捐稅等。其目的是改善農民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提高農民生活水準,而不是要求消滅整個封建制度。
  《十二條款》是農民戰爭中溫和派的綱領。1524年末閔采爾門徒制定的《書簡》是北德意志農民運動中的激進派的綱領。它的核心是反對壓迫人民的官廳和實行暴力革命,指出宮廷、寺院和教堂是封建主的權力基礎,主張處死壓迫者和叛徒,焚燬城堡,沒收寺院和教堂。《書簡》和《十二條款》是起義農民的指導準則。此外,1525年5月制定的海爾布朗綱領,主張農民和市民及低級貴族聯合,建立以王權為代表的中央政府,市民參加國民議會,廢除國內關稅,取消城市貴族對商業的壟斷。這個綱領代表市民的利益。
  1524年5月~1525年7月,農民戰爭進入高潮,成千上萬農民擺脫了封建剝削和壓迫,成為自己土地的主人,一些貴族和騎士也參加了起義,起義農民焚燬了數以千計的貴族莊園、教會寺院和諸侯宮廷,在德國西南部和中部的廣闊地區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但是,在聯合起來的諸侯軍隊鎮壓下,圖林根和薩克森、阿爾薩斯、弗蘭肯、施瓦本的農軍被各個擊破。閔采爾被俘,英勇犧牲,其他起義領導人和無數農民慘遭殺害。1525年8月,農民戰爭進入下降時期。
  在下降時期,農民戰爭在蒂羅爾茨堡地區繼續進行。起義由M.蓋斯邁爾領導,1526年5~6月薩爾茨堡農民軍接連打敗前來鎮壓的巴伐利亞軍、奧地利軍、施瓦本聯軍和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僱傭軍。最後由於被優勢敵軍包圍,不得不於7月退到威尼斯,農民戰爭最後失敗。
  這次農民戰爭從根本上動搖了天主教會和封建貴族的統治,對德意志社會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托馬斯‧閔采爾轟轟烈烈的偉大的德國農民戰爭雖然失敗了,但其影響卻是巨大的。他從根本上動搖了天主教會在德國的統治,削弱了1000多年來教會在歐洲的特權地位,促進了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入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許多寺院和教堂被搗毀,許多教會領地和其他財產被沒收,天主教會在政治、經濟上的權力大為削弱。封建主的城堡被摧毀,許多貴族被消滅,騎士或死於戰火,或淪為諸侯的臣屬,使他們本已沒落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很多體面的家族破落了,只有靠伺候諸侯維持生活。因此,恩格斯把德國農民戰爭視為歐洲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決戰。從這時起,近代無產階級的先驅者,「手裡拿著紅旗,口裡喊著財產公有的要求」登上了政治舞台。   
  德國農民戰爭也給革命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鬥爭實踐證明,廣大農民是反封建的主力軍。在同封建反動勢力諸侯、教會、貴族的決戰中,他們最英勇。但農民要取得徹底解放,還需要無產階級的堅強領導,而無產階級同樣也只有與農民結成鞏固的聯盟,才能領導革命取得勝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