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後的騎士--卡爾.威廉
卡爾幼時目空一切,以嚴歷山大大帝自詡,傲視天下英雄。有人曾問卡爾對亞歷山大有何評價,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想我將與他在伯仲之間。」
「然而亞歷山大大帝只活了23歲!」
「阿,活了23歲就征服無數國家,這難道還不夠嗎?!」
卡爾黃口小兒,即出此狂言,可見實非凡夫俗子。其父聽到隨從報告後,撫掌大笑道:「孺子可教,必在其父之上,也能超越偉大的古斯塔夫·瓦薩。」
一天卡爾在宮裡閒步,看見掛著兩幅城市圖,一幅是匈牙利的城市,被土耳其奪走,下面寫著:「上帝將它給了我,上帝又從我手中收回」;另一幅是立窩尼亞首都裡加。小王子立即拿過一支筆在裡加城市圖下面寫道:「上帝將它賜給了我,魔鬼絕不能從我手中將它奪走!」真是人小志大,這種偉人氣掀不是任何高明太子太傅調教得出來的。常言道,從小看大,從大看才。卡爾幼時出此狂言,長大後難怪幹出常人不敢幹的事情。
卡爾接位時,不僅是瑞典國君,同時是芬蘭、立窩尼亞、西裡西亞、英格利恩、維斯馬、維堡、呂根島、厄雷爾、波美拉尼亞,以及不來梅和凡爾登公爵領地等毫無爭議的主宰。所有這些地方都是他的祖先征服的,由蒙斯特條約和奧利瓦條約保證,在瑞典的恐怖鎮壓下被統治了數十年。他一登上王位便成了歐洲國家爭端的調停人。
瑞曲法律規定,國王年及十五歲便可接位。然而卡爾十一世死前立下遺囑,國王接位年令推遲到十八歲,由皇太后黑德維·埃裡奧諾娜垂簾聽政。皇太后成立以她為首的五人攝政院,管理全國大小事務。皇太后才智平平,且年事已高,但雄心勃勃,企望皇孫接位後她仍享最高權威。她施展一切詭計使孫兒遠離國家政務。年輕的國王整天無所事事,除了打獵,便是操練部隊。他表面上若無其事,甚至樂在其中,決不顯露任何不滿,決不做主任何足以使皇太后引起警惕的事。皇太后暗暗自喜喜,皇孫年幼貪玩,她可穩穩地長期執掌朝政。
父親死後七個月,即1697年11月的一天,卡爾正檢測閱幾個團的操練,身後站著攝政院的軍機大臣皮佩,此人似乎也在全神灌注地看部隊操練。
「我敢斗膽請問陛下此刻正在思考什麼嗎?」皮佩說。
「我在想,」國王說,「這些勇敢的戰士全都聽從我的指揮,他們和我都不應該聽命於一個婦人。」
皮佩幾乎要跪下來高喊國王萬歲,他立即意識到年輕的王子決非碌碌無為之輩。如此血氣方剛年紀,懂得韜諱,能夠忍耐,實為不易,將來定成大業。
皮佩抓住這個機會,決心與國王站在一起,鋪佑國王作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不足以推翻皇太后,於是便找了阿克塞爾·斯伯爾伯爵。伯爵剛直不阿,有膽有識,與皮佩一拍即合,成了國王的心腹。
他們聯絡了攝政院裡的其他三位軍機大臣,商妥以攝政院名義擁戴小國王當政。
他的抱成一團向皇太后正式提出,皇太后聽後如晴空霹靂,嚇得目瞪口呆。攝政院將此總是提交四等級議會,議會一致同意,無一反對。三天後議會便將政府置於年輕國王的領導之下,皇太后的權力、威望立即化為烏有。皇太后隱退了。國王正式加冕。他騎著一匹紅棕烈馬,馬頭用砘銀裝飾起來,閃閃發光;手持君主權仗,頭戴王冠,緩緩走進斯德哥爾摩,好不威風。
加冕典禮是在烏普薩拉舉行的,由烏普薩拉大主教主持。自從瓦薩國王改革教會以來,教會特權一減再減,主持國王加冕典禮恐怕是教會剩下的僅有的一項特權了。
然而這位可憐的主教在實施這一特權過程中,倍受奚落和難堪。主教根據慣例,給王子抹了油,手持王冠,要給王子帶上,以完成加冕程序。誰料,此時王子突然一把奪過他手中王冠,自己戴上了!而且自始至終以嚴厲的眼光盯著主教。卡爾十二世這個舉動被當場許多人視為王者風範,他們熱烈鼓掌,感歎不已,認為這預示關瑞典又出了一位大有作為的國王。甚至受過他父親虐待的臣子也為他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讚歎。
他崇尚武功,立志要成為「北歐的亞歷山大大帝」。1697年即位後不久即投入爭奪波羅的海霸權的戰爭。 1699年派遣軍隊支援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反對丹麥,1700年8月出兵進攻西蘭島,迫使丹麥媾和。此後,和英國、荷蘭結盟,同丹麥、波蘭、俄國及薩克森等國展開了爭奪波羅的海的角逐,北方戰爭爆發。1700年8月,俄國彼得一世率領4萬大軍侵入瑞典,圍攻軍事要塞納爾瓦。同年11月卡爾十二世以7000人擊潰了俄國大軍。1701~1706年對波蘭戰爭獲勝,迫使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退位,將政權交給瑞典扶植的新王。
1707年以4萬餘眾出征俄羅斯。俄國實行焦土政策進行抵抗,雖然在兵力上和裝備水平上佔優勢,但由於俄國的焦土政策,沒有補給,推進得相當緩慢。1708~1709年冬季酷寒,瑞典軍隊由於凍傷而大量減員(多麼像拿破侖!)。1709年6月28日瑞俄兩軍在烏克蘭的波爾塔瓦決戰,瑞典軍大敗,卡爾十二世逃往土耳其。 1715年返回瑞典,又組織進攻挪威的戰役。
1718年11月30日第二次進攻挪威時受傷致死。
後人評價為「功虧一簣的國王」,他雖然大大地擴展了瑞典的疆土,但好大武功造成的問題也很多。因此在他死後,佔領的不少地方都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