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的暗殺傳統的歷史根源
恐怖主義其自殺的行徑,有長遠的歷史傳統。伊斯蘭教成立時,阿拉伯人原是遊牧民族,粗野無文,很多是以搶掠為生。及穆罕默德以其驚人的宗教感召力,把他們統一起來,然後進軍世界,侵佔了敘利亞、耶路撒冷、埃及與波斯,成為一大文化與宗教。可蘭經的教化是以仁愛和平公義為主,但也容許在公義的前提下,發動聖戰(Jihad)。中世紀阿拉伯人的文化水平日漸提高,甚至超越同期的歐洲。然而因聖戰觀念,他們自始就產生了一個暗殺軍政要人的傳統,是如今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的歷史根源。
穆罕默德死後,繼任者稱為哈里發(Khalifa﹐英文caliph)意為「代表者」,由各領袖公舉出來,是宗教、政治和軍事集於一身的領袖。結果只有四任哈里發為正統從宗教方式推舉出來,第五任開始靠政治軍事勢力而自稱哈里發,不再其宗教的威信。在伊斯蘭教的歷史中,四位正統哈里發,有三位都是被行刺而死,第二任歐麥爾(Umar) 攻滅波斯,後被波斯奴隸所暗殺。其後兩任都被伊斯蘭教的異見者行刺,第三任奧斯曼 (Uthman)因麥地那的領袖不滿其任用小人,結果被刺殺而死。第四任是穆聖的女婿阿里(Ali),上任後寬恕了行刺者,因行刺者是其妻的前夫兒子。因此引起不滿,操控大馬士革軍政權的穆阿維葉(Muawiyah)起兵挑戰其權威,阿里對他開戰獲勝,但卻寬恕了他。阿里的一批追隨者對此益表不滿,認為阿里不夠公義,背棄了「古蘭經」教義,這批人乃分離出去,稱為哈瓦立及派(Kharajites)意為「退出者」。
後因阿里在Nahrawan 一戰中屠城,哈瓦立及派者中人因妻子被害者,於六六一年刺殺了阿里。其後穆阿維葉出兵討平阿里的勢力,最後圍攻擊殺阿里之弟侯賽因(Husain),穆罕默德家族至此被伊斯蘭教徒自己毀滅淨盡。穆亞維葉自封為哈里發,建立了倭馬亞王朝(Umayyad),但已成世俗的軍政領袖。而被摧滅的阿里系絲殘餘,否認其權威,自己組成十葉派(shia其徒眾名shiltes),退往伊拉克,後到波斯(今伊朗)建立根據地,以恐怖主義行動攻擊其它伊斯蘭教徒。
此外,暗殺阿里的哈瓦立及派,建立一種激進社會改革的理想,一面與十葉派激烈爭鬥,一面則同樣對正統伊斯蘭教加以攻擊,這兩派就成為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根源,因為他們的軍力遠遜於倭馬亞王朝,故用激烈的暗殺手段對付敵人。哈瓦立及派較喜歡與倭亞王朝正面交鋒,兩個世紀的不斷戰爭,漸被摧毀。十葉派則用迂迴手段秘密鬥爭。在第十世紀末奪得波斯為其根據地,明則採取戰爭,暗則派刺客行刺,成為一另類的伊斯蘭教派集團,人數較少而十分凶狼,由其分支教派,更出現以暗殺為專業的國家,成為恐怖主義的根源。
伊斯蘭教的恐怖主義暗殺傳統,在中世紀甚至成為一個國家組織。在第十世紀左右,什葉派有一更激進教派分支出來,名為亦思馬因(Ismails)教規就是奉教和專門刺殺敵人,包括刺殺伊斯蘭教中的溫和派。其教民在波斯以東山區立足,奪得?海南一帶險要山地,建數十個堡壘而立國,各國稱之為迷途者(Malahidas)中文史書譯「木剌夷」(刺字不是刺字,音「啦」)。木刺夷國弱人少,但靠專業暗殺令各國畏懼。在敘利亞這教派名Has Chischin,讀音為Assissin,此即為「刺客」一辭的來源,這可說是以恐怖主義立國的國家,後為蒙古西 征時摧毀。
在這時期,伊斯蘭世界受到十字軍反攻聖地,開始鼓吹聖戰觀念,又建立一批自殺敢死隊,稱為Mufahedin,意為「信仰戰士」,專門以自殺方式進擊敵人。如今這名辭,就被阿富汗游擊隊所採用,先是反蘇聯,繼而是反美和反西方。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就是這種「信仰戰士」的部隊,原屬阿富汗南部的Durrani部族,信奉巴基斯坦激進遜尼派的迪奧賓(Deoband)派,追求純正古蘭經教訓,反對非回教徒干預國家事務,要求趕絕所有外國人,領袖為奧瑪,支持者大多為地區性的部族,都是單純而未見過世面的農民和牧民。其教規重視清修,與世隔絕,不准信徒讀書、照相、看電視電影,連運動、下棋、放風箏等遊戲都不容許。他們由於是激進遜尼派,故與激進的什葉派勢不兩立,曾企圖攻滅什葉派聖城 Mazar-i-Sharif (阿里墓所在地)與伊朗亦劍拔弩張。
他們亦為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伊斯蘭世界而憂心,因為西方淺薄的世俗-王義,將威脅伊斯蘭文化的價值。故此他對西方採取一種義和團式的仇視心態,如同伊朗的霍梅尼一樣,要求徹底消滅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