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發生於春秋時代魯僖公二十八年(西元前632年),敵對的兩國分別是晉國和楚國。原本較被看好的是具有堅強實力的楚國,但是由於晉國運用了精湛戰略,使得晉國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強大楚國,稱霸中原。

話說春秋時候,齊國最為強大。但是當齊桓公死後,霸業逐漸衰弱,這時,野心勃勃的楚國就想起而代之。楚國通過侵略擴張,慢慢的征服了中原幾個弱小國家,所以中原除了晉、齊、秦三大國之外,可以說實際上已經都納入楚國的控制範圍了。正當楚積極向北發展之際,在今山西、河南一帶的晉國也日漸興盛起來。長期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終於回國即位,重振晉國士氣,他執政清明、任用賢能,且整軍經武、高舉「尊王」旗幟,晉國一時聲勢大增。宋國就在此情況下倒向晉國。晉國的背叛使楚成王非常生氣,便聯合多國一起攻打宋國。
宋派大司馬公孫固來晉求援。晉國大夫先軫認為這是「報施救患,取威定霸」的好機會,極力要求出兵援助宋國。但晉文公出於諸多考慮,對出戰沒有絕對把握,兼之遠征變數又多,因此猶豫不決。此時,狐偃向晉文公提出建議:可以先打曹、衛等小國,引楚軍北上,如此則可救宋。晉文公接受此建議,於是迅速進攻曹、衛。

晉軍一路攻打,直逼衛國首都楚邱(今河南滑縣一帶),衛國趕緊派人到楚告急求援。楚成王馬上親自率軍,連同申、息二鎮的軍隊一起去救衛國,只留下部份將領繼續圍宋。晉軍攻衛、曹兩國,原來是計畫引誘楚北上和晉決戰、解宋圍,然而楚繼續圍攻宋國,如果晉文公不救宋國,不但不能報答宋襄公對自己的恩德,而且失去宋這個盟國將對晉不利。但是又顧慮到直接發兵打楚救宋,就無法達到引楚軍北上到曹魏之野決戰的謀略。

這時,先軫提出了好方法,一方面讓宋國送重禮賂賄齊、秦,使他們干預宋楚戰爭;另一方面是將曹、衛土地贈給宋國,彌補宋國的損失。曹、衛是楚的勢力範圍,楚決不會善罷甘休,而齊、秦既收了厚禮,必然會與宋友好,促使齊、秦、晉結成聯盟,楚便會陷入孤立地位。

結果事情果如預料一般。晉軍除攻打衛國外,還進攻曹國,曹軍都城失陷,曹共公被俘。楚成王在親率軍隊進攻途中,聽說晉已移兵攻曹,於是打算如何救曹國。豈料不久又有消息說晉軍已俘虜曹國國君,這使楚成王大驚失色。衛降曹破,再繼續下去,勢必與晉軍發生直接衝突。楚又聽說秦要出兵援晉的消息,於是決定立即停止進攻,退兵自保。但大將成得臣卻拒絕執行撤軍命令。

成得臣派人到晉營中說:「請將衛、曹兩國恢復,我們楚軍也會解宋之圍。」先軫看出了陰謀,對晉文公說:「如果我們不答應楚的要求,會將三國都得罪,而楚軍又獲得美名。不如我們私下允許曹和衛復國,再想辦法離間他們和楚的關係,同時把楚的使者扣留起來,以激怒成得臣。」晉文公採用了先軫的意見。於是曹、衛復國,且立即和楚斷絕了關係,成得臣果然被激怒,撤出宋國,改向晉國進攻。

楚軍撤出宋國,正中晉國下懷。而晉軍退避三舍,以實踐晉文公在楚避難時的諾言:如果兩國交戰,晉軍先退讓三舍。晉軍以此達到了取信於民的目的,並激勵晉軍士氣。雙方戰爭一觸即發,晉方有晉、齊、秦三大國和宋兵,楚方則有楚、陳、蔡、鄭、許五國軍隊,雙方大隊人馬在城濮擺開陣勢。

楚軍氣勢驕傲囂張,絲毫不把晉軍放在眼裡,成得臣輕視的下戰書說:「請晉君在一旁觀賞,這將是我軍和晉軍的玩耍之戲。」晉答復說:「晉軍已先退避三舍,既然楚還不肯停戰,那只好戰場上相見了。」

西元前632年4月4日清晨,楚軍大將成得臣胸有成竹的發出:「今日必無晉」的號令,命令左右兩軍分別向晉軍進攻,務必凱旋而歸。晉則由將領欒枝巧妙利用戰場上沙塵滿天飛的特性,作為掩蔽虛實的工具。胥臣把馬身上蒙上虎皮,以壯大聲威並混淆敵軍視覺。楚軍進攻之後,由秦軍應戰,秦軍假意撤退之後,欒枝便將樹枝拖在兵車後飛奔,塵沙飛揚,致使楚軍看不清晉軍後方虛實,再由晉軍副帥胥臣指揮,大批兵車於隆隆戰鼓聲中衝出,由於馬身上都蒙著虎皮,使得敵方戰馬驚嚇狂奔,陣容大亂。如此經過一番激戰,楚軍終於支撐不住,陷於重圍。晉軍最終獲得了整個戰役的勝利,晉文公因此役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