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天主教的起源及歷史簡介

天主教的起源及歷史簡介

  天主教的起源,開始於納匝肋人耶穌宣傳福音。耶穌生活於羅馬皇帝第伯略及比拉多作猶太總督的時候,他三十歲時開始出外宣講天國福音傳播救恩的喜訊。他從跟隨他的人群中揀選了十二個人作為宗教徒,他在三年的傳教生活中,不斷地以奇跡和異能顯示自己是聖父、聖子、聖靈,是救世主,並教導人應彼此相愛、彼此寬恕、善度人生、善待生命。因著服從和救贖的需要,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他死後第三天卻復活了。數星期後,他的宗徒們便開始宣講他去而復活的消息,傳播他啟示的一切真理,並按照他的教導和榜樣去勸勉眾人善待生活,這就是天主教的起源。普遍意義上來說:天主教的生日就是聖神降臨日(耶和華降臨日)。
  在西方,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為基督教(即廣義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即狹義的基督教)三大派別。據新的統計,現在全世界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數已達50億,佔世界人口比例的85%,其中基督教徒人數約22億,穆斯林約13億多,佛教徒約3億多。從信仰人數和地域分佈看,基督教(廣義)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而天主教又是基督教(廣義)中歷史最悠久、人數最多的派別。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在中文裏直譯為「羅馬公教」。「Catholic」一詞意為「全世界性的、普遍的、廣泛的」,用中文「公」可以概括。天主教自認為代表延續下來的基督教會。該教傳入中國後,取《史記·封禪書》中「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表述「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和「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萬物」的思想,取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與中國傳統信奉的神靈相區別,故稱其為天主教。
  天主教起源於西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最初時作為猶太教的一個異端出現,在猶太下層人民中流傳,於西元135年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初期的基督教(廣義)遭到羅馬帝國的鎮壓,西元312年明智的羅馬皇帝承認基督教(廣義)的合法地位,以後奉為國教。隨著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054年基督教(廣義)正式分裂為東西兩派,西派教會以羅馬為中心形成公教傳統,即天主教,主要分佈在西歐各國。東派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自稱「正教」(正統之意),即東正教,主要分佈在地中海東岸和東歐各國,這是天主教的第一次分裂。西元16世紀初,馬丁·路德、加爾文發起宗教改革運動,陸續產生了脫離羅馬教廷的七個新教派,即從天主教裏分出了新教,這是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
  教廷位於羅馬城西北,面積0.44平方公里,既是宗教的又是政治的國家實體,是一個具有雙重性質的、政教合一的、特殊形態的國家,政權機構為「羅馬教廷」。教廷的性質決定了其外交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其外交宗旨是實現其對世界各國天主教的訓導權和管理權,宣揚天主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社會價值觀。天主教曾於元代一度傳入中國,後隨元亡而中斷。明萬曆十年(西元1528年)利瑪竇來華傳教,天主教再次傳入中國,一般以此年作為天主教正式傳入中國的開始。鴉片戰爭以後,天主教在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天主教徹底擺脫了羅馬教廷和國外教會的控制,逐步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自選自聖的道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