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壓力下 上海學生程度領先全球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上海學童為什麼在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領先全球?教育專家表示,上海的家長與學校教師互動密切、學生的升學競爭壓力明顯,促成了上海學童努力用功的文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指出,孩子父母若持較高的期望,孩子的課業表現通常較好。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籌的201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近日出爐,在65個國家或經濟體當中,上海2度蟬聯數學、科學、閱讀素養項目的三冠王。
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儘管上海花在孩童一生的教育經費(平均約4萬9千美元)只有國際平均值(83,382美元)的60%,但是教學成果仍然亮眼。分析師指出,造成上海與其它國差異的關鍵,是上海有對課業要求高的家長及教師。
在上海,45.9%的家長會與教師聯絡,討論孩子的在校表現。此外,學校老師也經常打電話給家長,除了探查學生在家裡是否努力用功外,也會提供家長如何更有效教導孩子的建議。
升學壓力似乎也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80%的上海學童會接受高等教育。分析師說,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提升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多數孩童長時間待在校內學習,儘管每間學校的規定不同,但是學生大多每天需要學習9個小時以上。放學後也有許多的作業及課外活動。
在中國,進入好學校的難度高,學生間的競爭成為一種常態。OECD的教育專家施萊歇爾表示,中國的制度是精英領導,「如果你比別人優秀,你將獲得更好的機會,這就是中國學生的想法。」
另外,上海的教師在職涯中接受嚴格的訓練,學校也鼓勵教師們彼此交換教學心得。上海教師的薪水與其它國家相比不高,但其中30%的薪水是取決於他們的教學表現。
OECD的研究指出:「表現較佳的國家,尤其是在亞洲,都高度重視教師的選拔和培養、鼓勵教師彼此合作,且把重心放在提升教師品質而不是教室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