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世界突厥語與各民族的關係

世界突厥語與各民族的關係

  阿爾泰語族的人種原始基礎主要是棕種人,與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土著人是一個種群,也含有少量矮黑種人血統。隨著黃色人種的發展,這一種群向環境惡劣的地區遷移。中國由於炎黃集團的強大,棕色人種和矮黑人種被徹底消滅和驅逐,在今天的漢族人中父系血統中這兩者可以忽略不計。而一部分非炎黃血統的黃色人種也被迫向北部遷移,後來一些炎黃集團內部鬥爭的失敗者也進入了這一進程,這就是《史記》中稱匈奴是夏人後代的來由,可能匈奴人的王室和核心是商滅夏之際夏人的逃亡者,但這一部分血統在阿爾泰語族裡並不佔優勢。 匈奴人本身就是一個混合民族,同時匈奴統治下的也不盡然是匈奴人。在匈奴最強的時候,大部分阿爾泰語族包括說突厥語的種群都在匈奴人的統治下,但遊牧民沒有真正的文化和民族觀,有的無非是對強者的畏服,當時各遊牧民都自稱匈奴人,但真正意義上的匈奴人只是一小部分。有專家認為,匈奴語言保存少量漢語的譯音,與現在存的阿爾泰語族各個分支都有所不同,應該屬於獨立的匈奴語族。雖然由於黃色人種的遺傳能力比較強,現在的不少阿爾泰民族的外貌更像黃種人,但他們仍然是棕種人。  
  匈奴人先後經過漢朝的幾次遠征,南匈奴臣服,北匈奴先後幾批逃亡到裡海以北的草原,最後進入歐洲,導致了歐洲民族大遷移,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日耳曼人興起,而匈奴人在阿提拉以後在東羅馬帝國和各日耳曼人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他們留下的遺跡只不過是匈牙利平原這個地名而已,而現在的匈牙利人自稱馬扎爾人,是匈奴人消失很久以後來到這裡的芬蘭-烏戈爾語系的民族,與匈奴人沒有傳承關係。南匈奴本身已經嚴重漢化,在五胡亂華之際,趁中國內亂進入中國,曾經短暫的建立了前趙國,但不久就另一支更凶悍的有白種人血統的匈奴分支羯人取代,南匈奴劉姓王室被殺戮殆盡。後來冉閔《殺胡令》的號召下,匈奴人和羯人基本被漢人殺絕,最後的一小部分羯人的分支契胡也在南北朝時期被徹底滅絕。  
  在東漢後期,北亞草原上,東胡語族的鮮卑人取代了匈奴人的地位,這時的草原各民族又都自稱鮮卑人了。在鮮卑人進入中原後,北亞草原的空白又被東胡語族的柔然填補,這時的突厥人才開始出現在歷史上,地位是柔然的鍛奴部落。在北魏滅亡前夕,突厥人興起,打敗了柔然人,成為北亞草原的新霸主。由於這時中國北方的北魏分裂成北齊和北周,突厥人利用雙方有求於他大肆勒索,這是突厥人最風光的時候。但好景不長,北週日益強大,消滅了北齊,從此突厥人開始面臨中原的強大威脅。此時的鮮卑人已經在北齊和北周的戰爭中死亡殆盡,漢人楊堅推翻了北周建立了隋朝,又對鮮卑人進行了大量殺戮,從此鮮卑這個民族不復存在,所餘的極少量鮮卑人都已經漢族化,並自認是漢人了。  
  在隋朝在西晉滅亡近三百年後又一次統一了中國後,突厥人卻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隋朝巧妙的利用突厥人的內部矛盾,使東西突厥人成為中國手中的棋子。但由於隋末的大動亂,突厥人又一度恢復了對中原的影響。但唐朝建立後,東西突厥人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向唐朝臣服以後,成了唐朝的僕從軍的提供者。雖然在武後亂唐之際一度迴光返照,但很快就在唐玄宗時期被唐朝聯合回紇徹底打垮,全族向中亞逃亡。回紇後來改稱回鶻,在安史之後數次搔擾中國,在唐武宗時期被唐朝聯合柯爾克孜人的祖先打垮,開始向塔里木方向逃亡,經過一百餘年時間,逐漸與塔里木和哈密的土著融合,這是公元十世紀中期才完成的事,距近不過一千年。而現在維吾爾人的形成則是後來經過蒙古人長期統治在明朝後期真正形成的,距今不過四五百年。  
  說到血統,根椐對漢族的父系的Y染色體的研究,漢族的父系血統自炎黃時代就已經穩定,漢族父系血統90%以上一致,可以說是世界上血統最純正的民族。而突厥語族各民族的父系血緣相差極大,這是什麼原因呢?遊牧民族沒有漢族人的倫理觀念,在古代甚至近代遊牧民族的性關係都非常混亂,家庭關係和家族關係更無法與漢族相比。沒有倫理觀念,加上而長期的大規模遷移,使得遊牧民族與各種其他民族接觸,這就導致了遊牧民族的父系極不確定。  
  泛突厥民族本身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一個沒有共同血統、歷史和政治、經濟聯繫的群體,他們唯一有關係的只有他們的語言。但如果單純靠語言相近就可能構建一個泛突厥民族,不妨先把加勒比海上的黑人、美國的華人、英國的印度裔和愛爾蘭人先給定義成泛英語民族才成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