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龍傳
公孫龍,趙國人,或曰魏人。有傳字子秉,未知真偽。約生於周顯四十四年,死於周惠公六年。燕昭王二十人年已破齊,公孫龍遊燕說昭王偃兵。昭王答應,然公孫龍辯之將不為偃兵,於是言昭王曰:「日者大王欲破齊,諸天下之士,其欲破齊者,大王盡養之,其率果破齊以為功;今大王曰:『我甚取偃兵』,士之在大王之朝者,盡善用兵者也,臣是以知大王之弗為也。」昭王無以應,然而公孫龍亦因此不受重用,去燕而返趙。
當時平原君為趙國國相,好賢士,廣舍名士於府,龍亦為一客,而平原君敬之,常問事於龍。秦與趙與空雄之會相盟而約:秦之所欲為,趙助之;趙之所欲為,秦助之。」不久,秦攻魏,趙欲救之。秦使人言趙背約。趙王告以平原君,平原君則告與公孫龍,龍曰:「此亦可以發使而讓秦曰:『趙欲救之,秦獨不助,此非約也』。」
後,秦國攻打趙國,圍趙國都城邯鄲,信陵君帶兵救趙,趙國的上卿虞卿欲為平原君請封地。公孫龍聞之,夜見平原君,言平原君無功於退兵,切莫受封,「非以有功也,不可奪人之功以益己。」平原君許諾,不受封,且愈益厚待公孫龍。
龍持白馬非馬之論,善辯。魯人孔穿過趙,與公孫龍會於平原君家,言願為弟子,不過要求公孫龍先去白馬非馬之術再教之。公孫龍則言其論悖,先教人而後學其術,悖也。孔穿無以應。後來他又與公孫龍辯論「臧三耳」,又不能言。於是趁著平原君問起此事之時,難平原君欲公孫龍或孔穿之言論,平原君不想得罪二者,默然,及後謂公孫龍:「公無與孔穿辯矣!」
與公孫龍同期的名家學者,有毛公、公子牟、桓團等,皆「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也。」及齊王使鄒衍,鄒衍見公孫龍及其徒,論以白馬非馬之辯,鄒子應曰「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悖,巧譬以相移,引人聲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眾人稱善。自此,公孫龍遭罷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