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養生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但南北方喝粥卻有著不同的習慣。北方人熬粥使用植物性食材較多,以臘八粥最為典型,其用到的原料種類多、色彩全。
原料
穀物多,色彩全
喝粥養生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但南北方喝粥卻有著不同的習慣。北方人熬粥使用植物性食材較多,以臘八粥最為典型,其用到的原料種類多、色彩全。南方人熬粥則多是單一的米粥,常添加肉類,比如鮮蝦粥、皮蛋瘦肉粥等。從營養的角度來看,這兩者都遵循了食物多樣化的原則,讓粥的營養更為全面。但從控制血糖、血壓和預防慢性病的角度考慮,北方的雜糧粥更值得推薦。
專家指出,雖然同為“粗糧”,但不同種類的營養價值也有所不同。例如,燕麥蛋白質含量較高,能部分彌補其他原料蛋白質含量低的問題,燕麥中的β-葡聚醣還具有非常好的控制血脂和血糖的作用,紅豆、芸豆等雜豆含膳食纖維多,有利於脂肪、膽固醇的代謝,可防止血糖波動,而山藥和紅薯等食材是健脾胃的高手。此外,不同顏色的粗糧帶給我們的保健作用也不同,小米、大黃米和玉米中含有類胡蘿蔔素,有益眼睛健康,黑米和紫米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能抵抗衰老,綠豆中的多酚類物質能清熱解毒。
因此,專家建議,哪怕是熬雜糧粥,也要注意種類搭配,比如穀物類食材取幾種,雜豆類食材取幾種,再加點南瓜、紅薯等,並且顏色也要盡可能多。有些人不習慣雜糧粥的口感,覺得太粗糙,不妨將大米的量占到全部食材的1/3~1/2左右。需要提醒的是,雜糧粥也應變著花樣做,不要只喝一種。
烹調
口味淡,時間短
北方人熬粥第一講究一個“淡”字,熬雜糧粥時很少加糖,從來也不會加鹽。這也跟南方的鹹粥和甜粥有所區別。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往粥裡加的精製糖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而鹽攝入量過多易引發高血壓。但為了讓粥口感更好,熬粥加鹼卻是不少北方人的習慣。專家指出,鹼中不僅含鈉,還會破壞穀物中豐富的B族維生素,這個習慣建議改掉。其實,很多天然食材也是提高粥口味和口感的好幫手。比如放入黑米、紫米能讓粥香味襲人;想吃甜的,可在粥中添加南瓜、紅薯、紅棗、枸杞等;如果想喝黏稠的粥,可以加燕麥和糯米。
第二,北方人還懂得熬粥的技巧。食物煮熟需要的時間不一,先煮那些難熟的,如薏米、紅豆等較堅硬的食材,提前一晚泡上,並先煮20~30分鐘再放入大米等相對易熟的食材。當然,煮熟需要時間差不多的食物同時下鍋,如小米、大米等。加入食材煮沸後,用文火慢燉。
第三,北方人熬粥時間短,不會把熬粥過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有利於控制血糖。
專家提醒,熬粥時若水分太多,則營養濃度不夠;若水分太少,則原料不能充分與水接觸,能量密度過高,達不到養生的效果。如果用普通鍋,100克左右原料加1500毫升水比較合適,而高壓鍋加1000毫升便可。
搭配
不忘肉蛋菜
北方人重視喝粥,卻不完全依賴粥。他們用雜糧粥代替部分主食,從而做到粗細搭配。在喝粥的同時,他們也會吃雞蛋、瘦肉和蔬菜等食物。從膳食平衡的角度來講,只喝粥會讓身體缺少優質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D等營養素,而雞蛋、瘦肉等食物恰好能彌補這部分不足。同時,干稀搭配也更能滿足養生的需要。
不少南方地區,只在夏季喝粥以解暑,冬季則不喝粥。專家建議,粥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且可隨著季節的變化,有意識地隨四季喝粥養生。很多北方人冬季熬粥會添加小米、紅小豆等較暖的食物;春季則可多喝薺菜粥、芹菜粥等菜粥;夏季以綠豆粥為主;秋季則多喝去燥的百合粥等。
專家指出,從中醫的角度講,早上是胃經當令,喝粥能養胃,中老年人朋友不妨經常喝點山藥粥養胃,或雜糧粥提神養氣。此外,早上常會感到胃口不好、食慾不佳,喝碗熱粥,還能生津利腸,利於消化。晚上喝粥有利於睡眠,黑豆粥、百合粥等均不錯。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粥中含有大量的水,喝粥飽得快餓得也快。正在長身體的小孩、體力活動量大的人,只喝粥很容易就餓了,建議配點饅頭、餅等其他主食。
推薦
秋季養生粥
一場秋雨一場寒,由綠而黃漸漸掉落的樹葉,都提醒著我們,秋天就這麼到了。秋季多風,氣候乾燥,呼吸系統很容易受傷。專家們為大家推薦了以下幾款適合秋天食用的養生粥。
百合粥:百合味甘、性平、微苦,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止咳的功效,非常適合秋天食用。百合粥的具體做法是:鮮百合洗淨去皮;粳米淘洗乾淨,清水6杯,先用大火上煮沸,再使用小火煮粥將要熟的模樣;最後,加入百合,繼續煮至粥成。
玉米粥:玉米有“第一黃金主食”的美譽,營養豐富,它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健脾開胃、清濕熱等功能,立秋後食用,有助我們趕走秋燥。玉米粥的做法有很多種,如可用玉米麵100克、黃豆粉15克,在水快要煮開時加入玉米麵和黃豆粉,煮成粥狀;也可用鮮玉米煮粥,或熬玉米棒渣粥。
蓮子雪梨粥:梨具有鎮咳化痰、生津止渴等作用,再配以能補脾止瀉、養心安神明目的蓮子熬成粥,無疑是秋季佳品。具體做法是:雪梨兩個去皮切成小塊,蓮子40克,大米或糯米100克,冰糖少量。先將蓮子、大米洗淨,再將切好的雪梨和少量冰糖放入鍋中,煮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