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插花藝術
東方式插花起源於中國,早在西漢時已有把花枝均勻地插在盆中的簡單的插花形式。到東漢末年插花成為佛事活動的供養物之一,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插花都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時插花從佛前供花擴展到宮廷和民間,出現插花文化,插花藝術日趨成熟,並於這個時期隨著文化,宗教等的交流開始傳入日本。日本花道在中國的影響下得到發展,大約於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獨特的風格和花道精神:派別頗多,有以草月、小原為代表的大約有300多個派。對東西方插花藝術的交流與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元6世紀時,日本天皇派特使(相當與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國做文化交流親善訪問,他回日本時帶回很多中國的字畫,雕刻,文學,戲劇還有園藝及供佛的瓶花等。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日本第一個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從此日本有插花學校的興起。名稱叫做池坊乃源於池旁之意。
日本式的插花,雖然傳自中國,但這種藝術在日本卻得到提高發展,形成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徵的藝術形式之一。最初的插花,只是將花隨意地插入花瓶,並沒有麼人工的造型和豐富的哲性含義。插花真正作為一門藝術,是從佛教傳入日本以後開始的。西元729至749,日本天平時代,佛教從中國傳至日本,佛像前供花的風俗也傳至日本。從純宗教儀式逐漸擴展到給死者的遺像供花,並將能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蓓蕾)的花,作為供花儀式提供內在的基礎。
作為一門藝術,插花的魅僅在於它所具有的美學觀賞價值,而且還在於它所具有的豐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哲,這種寓意和哲,顯示出日本民族的智慧。在日本人的眼裏,一束束鮮花和植物,僅是居室的點綴,同時也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和祝福,如松和玫瑰意味青春常駐和福壽綿延,牡和竹子表示繁榮與和平,白菜花,菊花和花則表示歡,等等。另外,日本的插花藝術還十分注重動感,並根據這一觀選擇相應的素材:以盛開的花卉,莢果,枯反映過去,以半開的鮮花或表示現在,以含苞欲放的蓓蕾,豐腴待發的幼芽表示未。
同時,一四季也都具有同的象徵手法,如以枝條有的曲線變化象徵春天,以舒展的花瓣,花和枝幹象徵春天,以稀疏的細枝象徵秋天,以凋枯萎的枝條象徵冬天。如前面所述,日本有各種同的插花派,但是,主要的藝術準則,以及這些準則所蘊含的人生觀,自然觀和宇宙觀,卻基本上得到較一致的遵守。深受儒佛思想影響的日本哲學,特別強調事一體,它的含義,就是作為人為的事,和作為天地自然法則,必須一致。只有這樣,人才能幸福,宇宙才能平衡。事一體,在日本又稱為天,地,人三才一致。這種在觀察自然,分析自然的同時,努尋求自然和人生統一的哲學思想,在日本的插花藝術中有絕妙的表現。
日本的插花藝術雖然千姿百態,但象徵天地人的三條線,則是它的最基本格局。在插花的造型,天線是主線,通常被稱為基線,它是整組花卉的基礎,必須相當固。人線是象徵人的枝幹,高大約為主線的三分之二,並和主線向同一個方面傾斜。地線象徵土地,是最短的一條線,長約為人線的三分之二。在造型上,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和需要增添各種草莖。但是天地人三才一致的原則容變。因為,它是插花藝術的魂。插花,飄逸,凝重,自然,灑脫,它是美的藝術,也是美的哲學和人生的哲學,它所蘊含的內容,尤其值得人們認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