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中醫分四型
生活步調增快,腸胃的問題也增多,「慢性腹瀉」便是其中之一。所謂「慢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或糞便含水量增加,時間持續兩周以上。
從中醫的觀點,慢性腹瀉分成四種證型:
1.溼熱薀積大腸:出現排便多次、黏膩穢臭、裏急後重或大便不爽,當多吃油炸、瓜果時會加重。兼有舌苔厚膩、脈滑,治療時會以「祛濕」為主,宜用胃苓湯治療。
2.脾虛腹瀉:出現大便不成形,每因勞累或飲食不慎加重。兼有面色乾黃、少光澤、舌邊齒痕。治療時以「健脾」為主,宜用參苓白朮散治療。
3.肝氣乘脾:出現泄瀉、腹痛、瀉後痛減,每因情緒變化而加重。兼有脅肋脹痛、口乾、口苦、口臭,治療時會以「疏肝」為主,宜用痛瀉要方治療。
4.脾腎陽虛:黎明時,腹中一陣冷痛,隨即欲腹瀉,每因天氣寒冷而加重。兼有腰膝冷痛、手足冰冷、舌淡、脈沉。治療時會以「溫陽」為主,宜用四神丸治療。
日常生活中,飲食的選擇,對腹瀉的治療和保健具有重要意義,包括以下幾點:
1.減少油脂的攝取,清淡湯品(避免高湯、濃湯)。
2.蜂蜜、種子(杏仁、花生、芝麻、腰果、核桃等)、咖啡、巧克力,不可食用過多。
3.減少粗纖維的攝取。
4.水果方面,可選用蘋果、葡萄,而少吃哈密瓜、西瓜、香蕉、番茄、柚子等。
5.調理時,可準備中藥粉「健脾散」,組成為炒白朮、炒白扁豆、懷山藥、炒蒼朮、蓮子去心等量,研成細粉,食用時「健脾散」15克、米粉30克,加入適量水,邊煮邊攪動,煮熟成糊狀,即可食用,適合脾虛腹瀉、吸收不良、體瘦氣弱的患者。但應先請教中醫師。
要特別提醒的是,不可一見腹瀉,立即服用止瀉藥,先了解病因再施治,才不會將邪氣留滯體內,並且久瀉會出現「陰傷氣耗」,治療時必須加強「升陽健脾,養陰生津」,達到祛邪不傷正。
長期腹瀉時,應進一步檢查,糞便檢查中往往可見到紅血球、白血球或黏液,結腸鏡檢查亦可見到潰瘍、充血或水腫,應即時診治,以確保大腸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