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崖壁上與蜂共舞 親歷喜馬拉雅山脈原始採蜜

崖壁上與蜂共舞 親歷喜馬拉雅山脈原始採蜜



  時間在這一刻靜止,當第一個採蜜人面對這野蠻場景時,同樣的收穫場面也發生在3萬年前

  親歷喜馬拉雅山脈原始採蜜

  當被激怒的崖蜂向採蜜人發起群攻時,首領Bolo Kesher依舊從容不迫地工作著,在考察卡里根德大峽谷時,我們近距離接觸了喜馬拉雅山脈中的獨特物種「崖蜂」,並親眼目睹了以採集懸崖蜂蜜爲生的採蜜人的生存方式。



  採蜜人團隊帶著繩子和木棒行走在懸崖邊的叢林

  喜馬拉雅懸崖蜜蜂攻擊力強大,採蜜人不僅要冒著隨時粉身碎骨的危險,還有可能受到成百上千蜜蜂 的蜇叮,嚮導傑森告訴我們,如果一隻蜜蜂的蜇針刺向某人,這個蜇針就會散發出強烈的氣味,其他蜜蜂便會根據這個氣味發起進攻,一旦遭到蜂群攻擊,輕則高燒 幾日,重則喪命。所以,每次採蜜前,古隆村村民都要舉行傳統祝禱儀式,在採蜜前祈禱神靈,殺羊祭司,並在羊的內臟上找尋脈絡和先兆,希望老天能保佑所有人 平安。

  一個人獨自無法到的地方



  巨大的繩梯是整個採蜜活動最重要的工具,爲了使其更軟更結實,出發前需要先將它放在溪水中浸泡

  這次到古隆村,就是爲了體驗目前世界上最驚險的採蜜項目。在尼泊爾境內,一些居民千百年來主要 以採集蜂蜜蜂蠟爲生,他們的採蜜方法至今幾乎沒變化,依然使用著世代傳下來的技術和最簡陋的工具。古隆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整個村子不大,唯一的廣場也 就200平方米。村裡人大都赤著腳,也有些穿著髒乎乎的拖鞋,他們衣著簡陋,不愛說話,讓我們這群「穿著鞋」的外來人顯得有點無所適從。

  不過好在我們還來不及去體會這種隔閡,就得跟著隊伍出發了。村民拿著各式各樣的棍子繩子及一捆 整齊的短木棒走在叢林中,嚮導傑森和採蜜人首領Bolo Kesher很熟,他交代我們要跟上隊伍,雖然穿著戶外鞋,卻一點不比穿著拖鞋的古隆人有優勢。走到溪邊,幾個村民把一捆像麻繩樣的東西浸在溪水中,傑森 告訴我們,那是採蜜用的最主要工具,是用竹絲編織而成的繩梯,結實耐用。但久放的繩索需要經過浸泡才能變軟變結實。村民一邊浸泡繩梯,一邊說「:高山採蜜 是極其危險艱苦的工作,要靠集體的力量。就像竹繩是由許多竹絲編成的一樣,我們團結在一起,就可以去一個人單獨無法去的地方。」看著他們質樸的笑臉,聽他 們淺顯的話語,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神聖的事更是好奇。過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樣子,繩梯浸泡完畢,人們整理好工具再次出發。
從2500米處開始攀爬



  村人向我們展示繩索的堅固

  懸崖蜂有隨季節遷徙的習性,冬天遷至低海拔溫暖地帶,夏天遷至高山涼爽地帶,崖蜂將采來的花粉 和花蜜帶回巢中,日積月累蜂巢就成了巨大的蜜餅,它們的蜂巢僅由一片與地面垂直的巢脾構成,而且都是露天營巢於懸岩下,離地數十米以上。「因爲蜂巢的位置 特殊,黑熊這樣愛吃蜂蜜的動物都很難接近,只有人類才有享用它的可能」。傑森在提到「人類」時,我似乎嗅到了冒險的味道。



  在崖壁上採蜜是項團隊工作,Bolo和他的同伴在各種手勢和口號的指導下,總能配合得天衣無縫,而採蜜人掛在繩梯上採蜜更像個空中舞者




  崖壁頂端,Bolo的助手正在等待放煙指示

  我們跟著大隊人馬行走在海拔2500 米的地方,樹木逐漸稀少,慢慢能發現成群飛舞的野蜂。在山裡走了一段時間隊伍停下來,看來是到了採蜜的地點。村民把扛來的短木棒插進泡軟的繩索中,做成一 架大概五十米長的繩梯,幾個人確定位置後攀上崖頂,傑森帶著我們在距離懸崖幾十米的地方停下,他示意大家可以支好三腳架進行拍攝,還拍著胸脯說,這個位置 看的清楚而且安全。順著他手的方向,抬頭望去,只見已經爬上山崖的首領Bolo從腰間解下米袋,將一把穀物拋向空中祈求順利,他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地放下用 於採蜜的繩梯,整個過程最關鍵的就是不能驚擾蜜蜂,要儘可能安靜地接近蜂巢,蜜蜂一旦受到驚嚇就會傾巢而 出,不但沒法採蜜,連生命安全都會難以保障。繩梯放好後,Bolo在搖晃不定的繩梯上蹣跚而下,另外兩個採蜜人則從下爬上懸崖,到達繩梯三分之一處,他們 站在崖坎上,背靠石壁,用繩索把繩梯拉向懸崖,使Bolo能靠近蜂巢,這一切配合得天衣無縫,無聲無息。



  數以萬計的蜜蜂因煙熏而到處亂竄

  此時山下的村民點燃篝火,用濃煙引得蜜蜂傾巢而出,霎時一團黑黝黝的「烏雲」從山崖間盤旋而 出,嗡嗡的叫聲混在村民驅趕群蜂的喧鬧中,金色的巨大蜂巢顯露出來。因爲知道受到驚嚇的野蜂會攻擊它們見到的所有事物,所以村民們一哄而散躲得遠遠的,十 幾分鐘後,蜂群分散開來,真正的採蜜才開始。
喜馬拉雅懸崖蜜蜂

  Apis dorsata laboriosa



  世界眾多物種中,很少有像蜜蜂一樣,五萬個個體同時聚在同一個巢穴中

  世界上最大的野蜜蜂,學名黑大蜜蜂,其中最大的工蜂體長17~18釐米,比普通蜜蜂大好幾倍, 因它們把巨大的蜂巢建在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因此得名「喜馬拉雅懸崖蜂」。這類蜜蜂主要分佈在我國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地區及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 部等地。在尼泊爾,這種蜜蜂只屬於當地人所有,不許外人隨便取蜜。取蜜時一般都要留下部分蜂巢和蜂蜜,以供蜜蜂重新築巢,所以它們暫時沒有滅絕的風險。喜 馬拉雅懸崖蜜是一種經濟價值較大的野生蜜蜂資源,一個蜂巢可產60千克蜂蜜和很多蜂蠟。根據蜂巢海拔分佈不同,會產出3種不同類型的蜂蜜,分爲:春蜜、紅 蜜和秋蜜。其中紅蜜最珍貴,只有海拔2500~3000米的喜馬拉雅蜜蜂能夠出產,具有陶醉的芬芳氣味和藥用價值,可謂「世界最高海拔的蜂蜜」,紅蜜的價 格是普通蜂蜜的5至10倍。 在蜂巢上留得份蜂蜜



  村人使用帶鏤空的金屬籃子過濾採集的蜂蜜

  Bolo Kesher把兩根短棍插進蜂窩,就像兩根巨大的筷子,短棍上繫著從崖頂上吊下來的繩索。站在山頂上的村民們拉動繩索,金黃色的蜂窩便被拉下來,墜落在繩 梯上。採蜜人緊緊抓住它,把這個含有大量寶貴蜂蠟的蜂窩傳送到地面上。所有的一切看起來乾淨利落,採蜜人彼此合作的貼切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彷彿一個有 機作戰部隊,流程清晰配合到位,我想這份勇氣是源於人類最初對自然抗爭的本能吧。幾十隻蜜蜂嗡嗡地在我身邊盤旋,傑森說所有的流程必須要趁蜂群還暈頭轉向 的時候迅速完成,一旦蜜蜂回過神來,後果不可想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