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引爆世界大戰的一槍

引爆世界大戰的一槍

  19世紀以來,老牌封建帝國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時,在整個歐洲民族主義浪潮影響下巴爾幹地區民族主義也日益高漲。但一來巴爾幹地區的民族國家已經消失了數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劃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爾幹周圍的大國環伺,把巴爾幹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這使得這個地區的形勢十分複雜,自19世紀中葉以來,就成為歐洲歷次矛盾衝突的焦點地區,有「歐洲的火藥桶」之稱。
  對巴爾幹地區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運動,各大國反應不一。俄羅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護者」自居,一向煽動和支持這個地區的民族運動。奧地利則由於自身統治下也有許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會燃燒到自己轄區內,而主張保持現狀。英法等國則根據自身利益及具體形勢的變化伺機而動。到了20世紀初巴爾幹各民族擺脫土耳其已成定局,奧匈帝國也一改以往的保守態度,轉而積極向這個地區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爾幹各國因領土劃分問題引起的兩次小規模戰爭中,塞爾維亞接連獲勝。塞爾維亞國內的民族分子大為振奮,堅定了他們奮鬥目標:建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主導的包括南斯拉夫各民族在內的國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頭號敵人就是奧匈帝國。
  早在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宣佈吞併波黑地區(實際上已佔領多時),此舉引起了塞爾維亞的嚴重抗議,奧匈帝國也向塞爾維亞邊境集結軍隊,局勢緊張,史稱「波斯尼亞危機」。後來在列強干預下,塞爾維亞被迫讓步。但塞爾維亞國內的仇奧情緒卻在不斷擴張,不少人認為奧匈帝國下一步將要吞併塞爾維亞,用「妖魔化的奧匈」來形容此時塞爾維亞人眼中的奧國再確切不過了。
  就在這種背景下,奧匈帝國老皇帝約瑟夫的侄子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卻選擇了在塞爾維亞國恥日這一天出巡波斯尼亞,此舉被許多塞爾維亞人認為是對塞爾維亞肆無忌憚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就是以塞爾維亞作為假想敵的。1914年6月28日,在觀看完軍事演習後,斐迪南偕同妻子,坐著敞篷車,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廳。
  當車隊行到鬧市中心時,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亞青年查卜林諾維奇衝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車投擲一枚炸彈,但沒有命中,只是傷了一名隨從軍官。斐迪南故作鎮靜,命令車隊繼續前進。在參加完市政廳的儀式後乘車返回,行駛到一個街道的拐彎處時,車速突然慢了下來。隱藏在路旁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疾步上前,用手槍對準斐迪南夫婦連發兩槍,彈無虛發,兩槍打死了兩個人。
  行刺者普林西普是「青年波斯尼亞」組織的成員,這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和籌備的刺殺事件。行刺後普林西普自知難逃此劫,自殺身亡。
  斐迪南夫婦和普林西普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犧牲品。
  後來發生的大家都很熟悉了,歐洲各國的矛盾因這一事件而激化,原本已經劍拔弩張的形勢,終於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又一個的國家被捲入到戰爭之中,分成兩大集團廝殺。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浩劫中,歐洲實際上沒有獲勝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