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風水學上的陰陽理論

中國風水學上的陰陽理論

中國風水學的理論是有山有水必形成氣場,山與水是唇齒相依,用世俗眼光看是夫妻關係,山陰水陽:山主靜而水主動,前者納氣而排卵,後者迎氣而輸精,精卵經作動交媾結果再產生「生旺氣」氣場。故古人視山為母專管人丁孕育,水為父專事謀生求財,是以:山管人丁水管財之理論成立。同時則重於先有「人丁」後有財的理據,所以自古以來風水學均看重山脈形態和行龍走勢,俗語有所謂:來龍去脈就是源出於此。(至於論水則排其次,水以九曲十三彎水深緩流無聲視作吉水,彎抱環抱為秀,有所謂:山明水秀和食正條水的形容也是源出在此。)

看山脈走勢所謂來龍去脈,就是將山脈擬作傳說中的龍觀察,先看龍脈出自何方,行龍走勢如何,龍行之際疲倦時在何處歇腳(落脈),最終停留於何地(結穴)。全中國各省市縣大多數地方都有祟山峻嶺,分類別出起源的最大山脈巒頭和蜿蜒起伏的群山為:太祖山、少祖山、祖山、父母山……等等。各派學說紛紜,頗難統一,由於本篇文章並非研究山脈行龍走勢,故略為帶過。有派學說謂中國的太祖山(最大起源地)是崑崙山,而經過各分枝路線,其中一枝落脈在廣東羅浮山,視作廣東山的最大分脈(少祖山)。山脈行經路線(行龍)至樟木頭到深圳梧桐山,過麻雀嶺(打鼓嶺)至大刀仞經觀音山而上大霧山落脈結成港九(祖山),然後行龍路線遍及港九及大嶼山各山脈。換言之,作為香港青龍地的九龍區,不單只陸地連貫內陸廣東省,風水學的山脈行經路線(行龍)也發源自內陸。

中國古代先賢一早已經掌握宇宙天文知識,特別太陽系九大恒星相互的磁場影響,因應地球自轉和公轉區分陰陽定位,由左旋轉至右的規律制定晝夜寒暖冬夏的陰陽學說。因循理論創出:河圖洛書和六十四卦,統稱易學。所有大自然陰陽變化盡納卦中,醫學、玄學和風水學術均由其中演繹計算出來。風水學又稱陰陽學,陰陽的配置區分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任何山水地域都有自然的分布,人為的建築物和上自行軍布陣下至單位家庭都有系統性的編排,此中又以主位立極及青龍白虎的關係最密切。換言之,三者之間若然不平衡均等是敗局,災禍休咎也由此產生。

陰陽理論要求在於陽勝陰,陽蓋陰。(陽:乾為天。陰:坤為地。乾坤之象是:天納地天覆地天大過地)

因此青龍方一定宜高宜大宜廣宜光宜動,反之白虎方相對宜低宜小宜窄宜簡宜靜。青龍與白虎有如文武官,分別施政和統兵以襄扶帝座的中正主位,此乃中國自古以來統軍者不過問政事則天下太平邏輯,也合乎近代民主國家政府議會節制兵權的政制。假若白虎方有違上述布局(不論自然環境形成抑或人為造局)而蓋過中正主位,更奪青龍方威勢的話,大者必然引發地方不靖,小如建築物也會導至內部人事起爭鋒,家庭產生大變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