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猴洞藏貝化石 見證地殼變動
凹凸不平、大小不一的蜂窩狀岩壁,及各種貝類、生痕化石等,不在海岸邊,卻藏身新北市土城大暖尖山的天然險洞—猴洞;學者指出,猴洞的遺跡見證了地殼變動,遠古時期的台北盆地是在海平面之下。
沿著幾乎呈現垂直的山壁攀爬,猴洞位於陡峭的崖壁間,巨岩底下呈現內凹,形成一個天然大洞穴,內部寬約十公尺、深四公尺,光線明亮,視野良好;新北市古蹟文化協會創始人陳其發指出,相傳早年這裡常有猴子出沒,遂命名為「猴洞」,但現在已幾乎看不見牠們的蹤影。
陳其發說,依洞內岩壁推測,猴洞與周邊山壁的地層界於濱海相的石底層與海相的南港層,大約一千八百五十萬年前,地殼變動、抬起,地質較鬆軟的石底層被海水沖刷、打散,遂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海蝕凹壁—猴洞。
有疑似史前人類的陶罐
由於岩層裸露在外,經過風化侵蝕,可清楚看見包括管蟲、貝類及生痕化石等鑲嵌岩壁中,甚至有疑似史前人類的陶罐,但是否為圓山文化後期遺留下的文物,則尚需由專家鑑定。另外,猴洞附近還有兩處類似的凹壁,陳其發說,這些都是同時期形成的自然景觀,但因地勢更為險峻,較少人接近。
山區罕見出現海蝕地形遺跡,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做了最好見證,猴洞周遭也可看見板根植物覆蓋於巨石外生長,生態相當豐富。但陳其發說,儘管一般人不易接近猴洞,但也因缺乏管制,裡頭的化石因人為破壞而逐漸減少,希望人們若有機會來到這裡,用心欣賞即可,避免觸摸或擅自取走,讓自然美景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