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隆平原戰役
西元451年6月,在卡塔隆平原(法國東北部的大平原,位於特魯瓦城以西,得名於卡塔勞努姆城—今馬恩河畔沙隆)進行的“各族人民會戰”,結束了匈奴對西歐的侵犯。
五世紀中期阿提拉領導匈奴人同東哥特人和格皮德人等結成廣泛但不鞏固的多民族同盟,侵入高盧。高盧—羅馬人的統帥是愛底烏斯,其同盟者有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蘭克人和阿蘭人等。阿提拉為使人數眾多的輕騎兵靈活機動,選定在平原進行交戰。他率匈奴人在戰鬥隊形中央,東哥特人為左翼,格皮德人為右翼。而另一方,愛底烏斯所率羅馬人為左翼,西哥特人為右翼,法蘭克人、阿蘭人和其他民族在戰鬥隊形中央。匈奴人首先發起進攻,先突破對方中央,後向西哥特人突擊,但被羅馬人從左翼反突擊擊退。這時愛底烏斯率羅馬軍進逼格皮德人和匈奴人,迅速佔領了制高點,因而決定了會戰的結局。
卡塔隆平原會戰是西元初期戰史中大血戰之一。據六世紀哥特族歷史學家約爾丹明顯誇大了的數字,會戰中陣亡人數達20萬人。會戰導致匈奴人結成的民族同盟解體。多民族軍隊(包括被征服民族的軍隊)的不團結是匈奴人這次會戰失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