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五關斬六將之說
三國演義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過五關斬六將" 是三國演義的故事~~~
不是歷史~~~
第一關 東嶺關:守關將士孔秀
第二關 洛陽城:太守韓福、牙將孟坦
第三關 沂水關:守關將士卞喜
第四關 滎陽城:太守王植
第五關 黃河渡口關隘:守關將士秦琪
在人物方面,正史三國志中全無記載,結論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全部虛構。
為甚麼羅貫中要這樣描寫呢?可能覺得關羽「千里尋兄」平淡無奇,因此為了表達出關羽的歸心似箭及勇武,作出以上虛構。
第27回所寫的「過五關斬六將」,乃是書中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它說的是關羽掛印封金,辭別曹操之後,保著甘、麋二夫人,往河北(黃河以北)投奔劉備,先後經過五個關隘;因未向曹操討取文憑,沿途受到阻撓,不得已斬了六員曹將。這所向披靡的戰績,成為關羽赫赫功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情節如下:
關羽自從得知劉皇叔在河北表紹那裡,便帶著二位嫂嫂準備要去找他,但是丞相曹操各關卡守將卻百般阻擋,於是關羽便一路過關斬將。
東嶺關守將孔秀因為關羽沒有關卡過路證,而不允許他們過關,關羽一聽火大,提起青龍偃月刀對著孔猛劈直打,才交戰一回合,孔秀就被砍中了,關羽於是順利過關了。
到了洛陽,當地太守韓福見關羽到了,就故意百般刁難,不准他們過關,派將軍孟坦接待到城內,韓福暗中發射一箭,射中關羽,關羽用牙齒將箭拔出,忍痛擊退韓福,一刀把韓福、孟坦砍成兩半,關羽又過了洛陽。
出了洛陽、趕到沂水關,沂水關的守關卞喜,早聽說孔秀、韓福都被殺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便設下陰謀,在關前的鎮國寺中埋伏刀斧手,要剌殺關羽,當關羽到沂水關時,卞喜便假裝好意要先請他到槷中為他洗塵,但關羽一進鎮國槷就看見幾名刀斧手躲在牆角,於是他提起青龍偃月刀,便砍殺了好幾個,其他的都被關羽的氣勢嚇走了,卞喜也正想逃走,關羽一個箭步追上他,一刀把他砍死了!
不久又到了滎陽關,此地的守將王植是韓福的親家,他早知道關羽的厲害,知道不能以力取勝,而須智取,就設下一個陷阱,要殺死關羽,來為韓福報仇。關羽在胡班的幫助之下,要順利出關,誰知王植得知消息卻一路追了上來,關羽舉起大刀,一刀把王植砍成二段。
到達了滑州,當地太守劉延知關羽已到達城外,親自迎接,並問他要去何處,關羽都據實回答,並要求劉劉延借船給他渡河,可是劉延不肯,關羽就自己去找船,但黃河渡口的守將秦琪堅持不讓關羽渡河,關羽只和他交戰了起來,不久秦琪就被關羽砍死,關羽一行人也順利過河了。
歷史上有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之事呢?沒有,這只是羅貫中的藝術虛構。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指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這就是說,在關羽離開曹操之前,劉備已奉袁紹之命到了許都南面的汝南郡,與劉辟等領兵攻打許都附近地區,擾亂曹操的後方。亦即是說關羽只需直接從許昌北上渡河,距離甚短。但三國演義卻將關羽寫為從西北走向洛陽,再走回東,之後再南下,繞了一個大三角形。關羽得到劉備的消息後,自然只能由許都南下以歸故主,而絕不可能北上河北去尋找劉備。因此,他根本不會去「過五關」,也不會「斬六將」了。
另據《三國志˙魏書˙曹仁傳》:「太祖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紹遣劉備徇&彊諸縣。」可見劉備當時是在&彊(今河南臨潁東)一帶,距許都不過三百里左右,步行三四天即可到達 。所以,關羽此行路途也不算遙遠,說不上是「千里走單騎」。
羅貫中為了表現關羽不辭艱辛千里尋兄的忠貞之節和義勇之概,虛構了一個「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讓他先赴河北,再折回汝南,這在小說藝術上是允許的。問題在於,由於羅貫中的歷史地理知識不足,他的虛構卻有一個相當大的漏洞──地理方位混亂。按照情理,關羽既然要到河北投奔劉備,那麼,他離開許都之後,就應該向北,直趨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 或者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渡過黃河,即可進入冀州境內。然而,羅貫中卻讓他首先通過東嶺關(虛構的地名),接著突然莫名其妙地折向西北,跋涉一千多里,走到洛陽,白白繞了一個大彎;然後才折回東方,經過汜水關(即《演義》第五回寫到的虎牢關)、滎陽,最後再到達滑州(應為白馬),從那裏過河。這樣的路線,猶如一個大「之」字,讓人物來回折騰,行程將近三千里。完全不合邏輯。此外,在具體事件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之處。如韓福要阻擋關羽過洛陽,只需把城門一閉,就叫關羽無可奈何,他卻偏要出城送死,便令人費解。
不過,儘管「過五關斬六將」在藝術上經不起推敲,它卻符合熱心「聽」三國故事而無暇辨別地理方位的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天長日久,「過五關斬六將」不僅已被人們接受,而且已經成為典故,化作成語。《三國演義》的影響,於此可見一斑!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