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專家料年增五萬胃酸倒流

專家料年增五萬胃酸倒流

港人生活節奏急促,經常食無定時,容易出現胃病,目前約有六十萬人患上胃酸倒流。有調查指本港八成半胃酸倒流患者治療未達理想,逾三分一更意識不到患有此病。專家估計每年將會有五萬個新症,更為此病症狀定下新定義,以便更易識別,及早診治,否則有機會發展成食道癌。
  

  症狀或與食道無關  

  胃酸倒流(又名胃食道反流性疾病)乃一個由胃內東西倒流引起,令人困擾的症狀及併發症,典型的食道綜合症症狀包括胸口灼痛、胃酸倒流、吞嚥困難和上腹痛。為了解亞太區胃酸倒流患者的生活狀況,早前在七個地區,包括中國、香港、菲律賓及印尼等地,進行的調查共訪問了約千人,本港的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亦為其中參與研究的機構。受訪者年齡由十八至六十五歲,當中有一百人為本地患者。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有 34% 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胃酸倒流,包括已求診的患者,其中 85% 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後,症狀無得到紓緩,而且半數患者已受此病困擾超過四年,約六成的患者因此須戒口及常感焦慮,五成患者睡眠受到困擾。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胡志遠醫生表示,胃酸倒流的症狀與某些病症症狀相似,病徵不一定與食道有關,因此醫生與患者常被誤導,致診斷時未能對症下藥。他指此病會引致食道炎、食道潰瘍,患食道癌機會更比普通人高四十四倍
  
  食道炎演變成癌症

  為讓患者提高警覺及醫生更易識別此症,醫學界經過兩年商討,終於為此病定下新定義﹕即使是胸口出現疼痛、長期咳嗽、呼吸困難、牙齒磨損,以及耳、鼻、喉不適等,都有機會是患上胃酸倒流。胡醫生指新定義釐定後,有助醫生準確斷症,如醫生多次檢查也找不出問題所在,則有很大的機會與此病有關,醫生可試從胃酸倒流方向作診治。  

  胡醫生又以早前於 1995 年至 2002 年進行的相關研究推斷,每年將會有五萬個胃酸倒流的新症,四十歲以下患上嚴重胃酸倒流者亦有上升趨勢,而且食道癌前病變會提早至四十多歲出現。原因主要是肥胖及飲食習慣不良,如經常食無定時或暴飲暴食等,這均會引致胃壓上升,阻礙食道及胃之間的賁門括約肌正常運作,於無法合上下,容易引起胃酸倒流,而肥胖人士因胃受壓,亦會使賁門括約肌鬆弛。肥胖人士患上此病的風險,更達一般人的三至六倍。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教授王振宇則表示,如不及時治療此病,患者有較大機會患上食道炎,而食道炎更有機會演變成為癌症,情況不能忽視。單是依靠改善生活習慣,並不能治療胃酸倒流,患者須服食質子泵抑制劑,以減少胃酸分泌。目前醫學界臨脇發現,質子泵抑制劑能治瘉九成與胃食道反流性疾病有關的食道侵蝕。

 
  確立新定義

   患上胃酸倒流症的新定義包括﹕偶發性的胃酸倒流持續每周一次或以上,或出現以下症狀持續半年至一年而久治不瘉,症狀包括﹕

1. 胃酸倒流至食道或喉嚨
2. 胸口灼痛
3. 長期咳嗽
4. 長期喉炎
5. 上腹痛
6. 吞嚥困難
7. 哮喘
8. 牙齒磨損
9. 突發性肺纖維化
10. 周期性急性中耳炎


  飲食得宜預防有法

1. 飲食定時,臨睡前三至四小時避免進食。
2. 戒掉消夜及在短時間內暴食的惡習。
3. 飲食宜清淡,避免常吃過酸的飲品及食物。
4. 戒掉煙酒。
5. 如發現有早期徵狀應盡早求診,且避免飲汽水及有氣礦泉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