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天下第一皇——忽必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子拖雷的第四子,蒙哥汗的弟弟。1215年生。童年便隨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西征。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於天下”,廣結中原文士,了解中原漢地的情況,熟悉儒家治國平天下之道。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受命主管“漠南漢地軍國庶事”,更廣泛地招賢納士,博採眾長,開始學習和接受儒家思想,表現了與當時其他蒙古統治者不同的雅量和氣度。1252年,受命徵宋,經四川西部攻入雲南,1253年滅大理後,率軍北返。留兀良哈臺繼續進徵未降服的各部,使西南廣大地區歸入蒙古統治之下。同年,受京兆封地,1256年又增受懷州封地,並開府於桓州東、灤水北之龍崗,後建成開平府(今內蒙正藍旗東)。此間,他大力推行“漢法”,鼎新革故,採取了禁止妄殺、屯田積糧、整頓財政等一系列措施,博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廣泛支持。但也因此遭到了部分蒙古貴族的反對和嫉恨。1258年,隨蒙哥徵宋,次年率部進圍鄂州(今武昌)。聞蒙哥汗死訊,又得知弟阿裏不哥欲謀汗位,遂與宋罷兵言和,率軍北還。1260年,在諸王合丹、阿只吉、塔察兒、移相哥、忽剌忽兒、爪都等支持下在開平即汗位,並仿傚中原王朝,以中統為年號。1264年平阿裏不哥之亂。後將統治中心由開平南遷燕京(今北京),復稱中都。1271年,依中原傳統,改大蒙古國之號為“大元”,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定為首都。即位後,採納漢族士大夫建議,“近取金、宋,遠法漢、唐”,日臻完善國家機構。在保留蒙古原有的“達魯花赤”(鎮守官)、“扎魯花赤”(斷事官)等官制外,在中央,設中書省總政務,樞密院掌兵權,禦史臺掌糾察百官。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6部。在全國各地設十路宣撫司。後陸續建立十個行中書省,下設路、府、州、縣,這對元代加強中央集權起了重要作用,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穩定和鞏固政權的同時,重新發動對南宋的戰爭。1273年破樊城、襄陽,1276年佔臨安,收降南宋皇室,1278、1279年相繼擊敗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抗元力量,滅宋,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成宗鐵穆耳即位後,追謚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如前所述,他最大功績,就在於結束了中國幾百年來南北對峙、諸國並立的分裂割據狀態,建立起了“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的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其“輿圖之廣,歷古所無”。他是統一中國,奠定今天版圖的第一個皇帝。同時,他還銳意改革。在經濟上,實行“以農桑為本”的重農政策,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在政治上,廣行漢法,建立行省制度,定朝議、主官制,制法律,在官吏的任用上,注意任用賢能,懲治貪污;在文化上,興學校、重教育,獎勵文士,頒行八思巴蒙古新字;此外,他還在全國設置驛站,使國內交通四通八達。他還保護商路,鼓勵對外進行經濟文化交流。這一系列措施,使得被戰爭破壞了的經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元代的的鼎盛局面,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其智慧沉深敏銳,其判斷賢明,其治績之可驚羨,皆優於迄今所見偉人之上,足使歷史中之諸名人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