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新、彰銀合併案 彰銀工會、全國金融業工會齊聲反合併

台新、彰銀合併案 彰銀工會、全國金融業工會齊聲反合併

彰化銀行原訂26日召開董事會,將針對先前常董會所通過合併研究相關議案進行討論,雖然最後是延至下周五舉行,不過,彰銀工會與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等金融業工會下午仍如期召開聯合記者會,再次明確表達反對台新、彰銀合併案的立場。

彰銀工會強調,完全無法認同所謂「合併就能提高競爭力和獲利能力」這種一廂情願的說法,這由金融危機中破產者多屬大型化後的銀行即為明證。此外,前財政部長劉憶如也曾指出,公股銀行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顯示其安定市場、人心的重要性,因此,不論公股銀行民營化或整併公股行庫,都應再從長計議,如僅追求規模,現任財政部長張盛和更表示,「民併民」更具急迫性。

彰銀工會還直指,台灣的金融併購社會惡果罄竹難書,可從員工、客戶、股東三個層面分別舉證說明,對員工部分,2005年富邦銀行與台北銀行合併時,原北銀員工3600人至今僅剩約500人;台新銀行2002年併吞大安銀行也同樣引發逃亡潮,更因拒絕支付近300名前大安銀行員工應得的資遣費,幸賴全金聯、勞委會與大安銀行自救會成員鍥而不捨始允諾發放。

彰銀工會更說,4年前台新金控不顧台証證券辛勤工作、拼命為公司賺錢的員工反對,以290億元的價碼就這樣連同公司被出賣了,而彰銀近年辦理基層行員招募,甚至有台新銀行襄理參加報考,雙方企業文化優劣差異不言可喻。

不僅如此,彰銀工會也提到,信用卡等塑膠貨幣業務原是台新銀行的金雞母,然2006年9月爆發雙卡風暴不但自己受傷慘重,更製造數以萬計的卡債族,年紀尚輕信用即留下污點,或負債終身甚至家庭破碎,社會所付出的成本難以估算。而民眾的金融服務權也隨金融併購岌岌可危。

彰銀工會質疑,合併的規模利益若真有這麼龐大,試問國內怎會有同一家族卻還要分別擁有不同金控執照、甚至不惜發動聯名卡的業務爭奪戰,因為只要該家族彼此合併規模馬上變大,何苦還要公開和政府唱反調?說穿了,主導經營權的龐大利益恐怕才是「經營者」的真正目的,而且這些利益只掌握在大股東手上,先前中興銀行、中華銀行等被政府接管的問題金融機構,曾經風光一時,卻皆因被經營者當作自家金庫,利益輸送下致使銀行被淘空,投資大眾手中股票淪為廢紙,最後還得動用納稅人的血汗錢收拾善後。

彰銀工會認為,台新金控成立以來,屢因違規嚴重被開鍘重罰,日前台新銀行又遭金管會核處新台幣600萬元,即因長期將信用卡資訊系統委外予單一關係人,且未建立妥善採購制度易衍生弊端所致。

彰銀工會強烈質疑,業者所宣稱合併的好處,會否就像摻雜了毒澱粉的美食佳餚,在標榜美味、Q彈、耐保存的背後,卻隱藏了不欲人知的真相,消費者花錢又賠上健康,不肖業者大賺黑心錢,留給大眾無法估計的社會成本。

因此,彰銀工會與全金聯嚴正籲請社會大眾及輿論齊聲支持工會「反合併」行動,勿讓彰化銀行這塊百年招牌、金融文化資產落入「劫貧濟富」的金融財團之手,以確保我國金融秩序及投資人、消費者長遠利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