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健康人生;養生

健康人生;養生

養生的最基本的意義就在於延緩衰老和防治疾病。

人的衰老是受着眾多的因素影響,除了社會制度、地理環境、生活條件等因素外,從醫學角度來說,先天稟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後天的頤養也是影響衰來的關鍵,生活無度,起居不節,容易戕伐真元,損害形體,導致早衰。《素問上古天真論》內提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請問正在閱讀着的你,是否曾經有過以上以酒為漿等等的行為呢?如有的話,該在新年的應酬中開始恰當的節制啦。不然的話,五十歲開始,身體的衰老狀況就會很明顯了。相反地,若能堅持養生之道,則可「形與神俱」、「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為配合國家的高速發展,高鐵也快來到我們家門口了。你瞧!我們就是生活在這個節奏緊密,急速發展的社會裏,可是疾病發生率仍然偏高。它嚴重妨礙了市民的身體健康,縮短了人類的壽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精闢地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不亦晚乎。」意思是應該注重於防止治病的發生,後知後覺地發現了疾病才急於用藥治療,就好像是口渴才去打井,實在是為時已晚的做法。我也估不到二千年前的古人就能想到這麼生動的比喻來諷刺那些不懂得愛惜身體的人,噢,不是在譏諷着你吧?

邪氣過盛傷伐正氣

那麽,什麼東西使我們生病呢?中醫學認為,疾病使人體生理功能遭受到破壞而處於一個陰陽失調的狀態。它關係到兩個方面:一是人體本身的功能紊亂,正氣相對虛弱。二是邪氣(pathogen factors)對人體的影響。邪氣過盛,可傷伐正氣,破壞人體的生理平衡;正氣不足,自身機能調節不和,臟腑陰陽氣血不暢,更易招致外邪的侵擾。所以大家要記住這句經典「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我們養生,就是要培養人體的正氣,增強機體本身的自穩調節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抗禦能力;同時注意外避邪氣,排除致病因素的干擾,從而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

哎喲,很悶啊,你在說什麼啊?搞不懂了。
好吧,我就舉些例子,讓你看看懂得養生的人能活到幾歲吧。

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世界上有很多長壽的人,一個叫弗姆.卡因英國人,二百零九歲,足足經歷了英國十二個朝代的盛衰。南美婦人瑪卡蘭珠在二百零三歲時,還能從事家務勞動。日本農村萬部一家都非常長壽,他自己一百九十四歲,妻子是一百七十三歲,兒子一百五十三歲,孫子一百零五歲【註】。中國的歷史資料中記載,西漢音樂師竇公一百八十歲,你看,音樂在陶冶性情,益壽長生上還是起了很正面的作用。另外,擁有如雷貫耳之名,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華佗「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說明他已經有百歲之齡,可是別人看上去還是像壯年的男士一樣,我想曹操當年不應該這麽對待華佗,他的養生術相信很多女士都趨之若鶩,該留下多點醫術和養生法,讓我們好好學習與研究。就算是沒有華佗般響亮名字的東漢醫學家與養生家封君達在史官的筆下也記載着「年百歲,視之如三十人」。東漢的著名養生家皇甫隆「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意思是說當年的皇甫隆已經超過一百歲了可是,體力並沒有衰減,聽力和視力都很正常,面色還很好看。一代梟雄曹操還特意向皇甫隆請教長生之道呢。怪不得曹操當時對華佗可以狠下毒手,他根本就不怕失去他,原來在三國時代,醫學家與養生家已經高手林立,我實在自愧不如啊!當代的原佛教長老吳青雲,一百四十二歲了,還可以騎自行車。這些資料都說明了懂得養生的人,身體就會健康,人更能長壽。

愉快度過每一天

要養生,首要的方法就是要調攝精神情志。精神情志可促進身體健康,而精神情志活動失調有能削弱或破壞人體的生理活動,直接損害人體的健康。我們可以透過清靜的思想,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開朗的性格,控制憤怒,排除憂悲,節制思慮,避免驚恐,生活調節等等概念使我們的精神情志得到良好的調節,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愉快的空氣中,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也說過:「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易於感受,無論是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是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現代科學研究也指出了,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對人體是十分有益的。生理學研究證明,笑能擴大肺容量,調整機體潛能,影響內分泌的變化,使血糖增高,碳水化合物代謝加速,肌肉活動能力增強。這樣的你,將會是很健康的。

註 《中醫養生學》二十三頁,劉煥蘭/鄺杰釗主編,2001年9月廣州中醫藥大學出版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