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中國市調是特許 沒門路進不去
〔自由時報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市場研究」,台灣民調業者指出,在中國市場調查是特許行業,必須定期申請執照,「沒有門路進不去」,且嚴格限制只能在特定區域進行商業調查,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法辦;兩岸互相開放市場調查,跟出版業狀況一模一樣,「條件完全不對等」。
跟出版業一樣 兩岸條件完全不對等
服貿協議將「市場研究」納入開放項目,但註明僅限「市場分析、消費者態度和偏好的分析」,經濟部商業司發言人陳秘順表示,這項規定是考量中國沒有開放民調,基於對等原則,才會把範圍限縮在產業調查。
不過,台灣指標民調總經理戴立安指出,這項限制意義不大,因為台灣沒有法令規定民調公司「只能市調不能民調」,中國業者在台灣進行民調,除非有人檢舉,否則不可能查核。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更指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早已成立民調中心,多次在台灣選舉期間,跨海執行電話民調,但地點設在廈門,「根本無法可管」。
針對中國也同步開放台灣業者進行「市場調研」,陳秘順說,台商進軍中國市場,有必要了解當地消費者偏好,市場調查有實際需求。
但洪耀南指出,中國對「涉外調查」限制重重,是特許行業,台灣業者有進入障礙,反之台灣成立民調公司,只須向各縣市商業局登記即可,條件完全不對等,完全是出版業翻版。
戴立安進一步指出,不管是台灣還是跨國民調公司,都是中共官方定義上的「涉外公司」,必須分區申請執照,在上海開業,不能無照跑去北京做民調,無法進行全國性調查。此外,業者必須高度自我審查,不能做「習近平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免「洩漏國家機密」。
政大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更指出,在中國進行民調,技術上遇到很大挑戰,首先是中國室內電話普及率不如手機,難以做電話民調,且中國戶籍制度特殊,至少有一半的人無法取得所在城市戶籍,做書面訪談也有困難;目前只能以焦點團體訪談法進行民調,很難進行普查,對台灣業者的門檻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