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鄧麗君的一生

鄧麗君的一生



原名         鄧麗筠
羅馬拼音         Teng Li-Chun
英文名         Teresa Teng
暱稱         小鄧
國籍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籍貫         河北邯鄲大名縣鄧台村
出生         1953年1月29日
臺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
逝世         1995年5月8日 (42歲)
泰國 泰國清邁
職業         歌手
宗教信仰         佛教
音樂類型         華語流行、粵語流行、J-Pop
活躍年代         1967年—1995年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於臺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祖籍為河北邯鄲大名縣鄧台村。鄧麗君起因形象高貴、親切,成熟令她逐漸成為80年代的華語樂壇和日本樂壇巨星的天王巨星。據目前統計鄧麗君的唱片銷售量已超過4800萬張。在「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評選」當中,鄧麗君被選出港台最有影響力的藝人。

少年時期

鄧麗君在家中排行第四,其父親是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人。取名「鄧麗君」乃因為鄧父的同僚提議仿傚清代小說《再生緣》中元朝才女孟麗筠,而「筠」(拼音:yún,注音:ㄩㄣˊ)與「君」在國語字音雖不相近,但是有邊讀邊時,易誤唸為君,所以之後易名「鄧麗君」。

鄧麗君的家境並不富裕,鄧的父親於女兒出生後退役,舉家遷到臺東縣池上,五弟鄧長禧在1954年出生後搬到屏東市眷村,年幼受喜歡黃梅調電影的母親影響,對小調及歌仔戲感到興趣。1959年再移居臺北縣蘆洲鄉(今蘆洲市)眷村,並於蘆州國小唸書。小學時代的鄧麗君,不時利用課餘時間隨駐紮於學校附近的空軍93康樂隊到處勞軍表演,也曾參加僑大先修班的校內晚會演出,其歌唱天分亦漸露頭角。

1963年8月,10歲的鄧麗君參加中華電臺的黃梅調歌唱比賽,憑一曲「訪英台」奪得冠軍。1965年鄧麗君入讀私立金陵女中,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正聲廣播公司舉辦的歌唱訓練班。在1966年以「採紅菱」一曲奪得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大賽冠軍,其後獲得臺北東方歌廳的老闆賞識,邀請鄧麗君在課餘時間演唱,1967年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14歲灌錄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當時正值流行歌曲在臺灣萌芽時期,她主唱的小調民歌更是大受歡迎。15歲獲邀在臺灣電視公司製作的歌唱節目「群星會」中表演,首次在電視螢光幕演出[1]。

鄧麗君在1969年首次擔演電影《謝謝總經理》的女主角,電影由宇宙唱片公司為慶祝鄧麗君唱片銷售佳績而出資拍攝。同年,鄧麗君為中視拍攝的臺灣首部電視連續劇《晶晶》(1969年10月11日首播)主唱同名主題曲,旋即引起鬨動。1973年,鄧麗君獲臺北士林美國學校取錄為插班生,主修英文,完成她求學的夢想[2]。

在香港發展

鄧麗君於1969年12月27日首次赴香港登臺,在工展會義賣白花油,並以超人氣獲選香港工展會慈善皇后。1970年7月31日隨凱聲綜合藝術團再次來港登臺,其清新可愛的形象及不俗唱功,在香港各大歌廳廣受矚目。

1975年7月,鄧麗君簽約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並在港發行《島國之情歌第一集》大受歡迎,隨即於9月獲得香港十大歌星獎,並於10月在香港TVB電視臺拍攝首個個人電視音樂特輯。1976年,鄧麗君在香港利舞台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兩日三場門票旋即銷售一空,此後鄧麗君在1976年、1977年、1978年、1980年、1981年除了中途赴美進修,連續五年都在香港利舞台開個人演唱會,皆場場爆滿,人氣歷久不衰。

1980年12月18日,推出個人首張粵語大碟《勢不兩立》,大受歡迎。其後於1983年推出的第二張粵語大碟《漫步人生路》更成為街知巷聞的名曲。1982年1月8日至1月11日的英屬香港伊利莎伯體育館演唱會,以及1983年12月29日在紅磡體育館的十五週年演唱會的空前成功,使得鄧麗君在香港發展在198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但1984年後,鄧麗君歌唱事業重心移往日本樂壇,甚少在香港公開演出。

往日本發展

隨着歐陽菲菲與陳美齡在1970年代初在日本歌壇走紅,日本寶麗金唱片公司在英屬香港開始物色帶稚氣的女歌手,幸運地發現在英屬香港東方歌劇院登台的鄧麗君,其後正式簽約並於1973年3月1日赴日本發展。

早期在日本發展的鄧麗君被包裝為年輕活潑的偶像派歌手,但是矯揉造作的歌唱風格並不適合鄧的風格,首張日語唱片《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無論今宵或明宵)成績並不理想。其後鄧麗君改走清純高貴的玉女形象,演唱風格亦有所調整,第二張日語唱片《空港》(1974年7月1日發行)不到一個月即擠上日本流行榜前15名,總銷量突破70萬張。直到1977年短短的四年間,鄧麗君在日本推出8張大碟及12張個人單曲唱片,每張唱片都擠入流行榜前30名[3]。

在日本曾經創造被公認為評選最公正的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和日本有線放送大賞三連霸的紀錄(1984年到1986年),並曾三次參加全日本紅白歌唱大賽,是在日本發展最成功的外國歌手之一。

鄧麗君在日本的發展因「假護照事件」而嚴重受挫。1979年2月鄧麗君(當時26歲)因持不合法的印尼護照入境日本,遭媒體披露,日本有關單位因此下令調查鄧麗君,將她拘留。關於持有不合法護照的理由並無明確解答,只能推測是因為中華民國與日本無邦交,台灣人入境日本要申請日本政府核發的「渡航證明書」,回台灣又有警總把關,無論進出拿中華民國護照都很麻煩,鄧麗君或許是為了便宜行事,便持一張印尼護照,自英屬香港搭乘中華航空CI116班機由東京羽田機場入境日本。雖然一時混過日本海關,但旋即遭媒體披露其不法情事,立刻遭到嚴謹的日本官方調查。2月22日,日本出入國管理局東京事務所公佈調查結果,證明鄧麗君所持印尼護照並非假護照,也沒有僞造集團出售假護照,只是發給手續不合法。2月24日,日本法務省裁決將鄧麗君驅逐出境,且一年內不准許她入境日本。鄧麗君違法情事雖不大,但因日本輿論向來對於公眾人物的操守要求頗高,同時也對犯法行為特別敏感,她的演藝事業因為此一醜聞受到重挫。據稱鄧麗君在遭拘留時痛哭流涕,相當害怕。被釋放後也曾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

被日本驅逐一年的鄧麗君要返台也不行,因為她也曾持同一本印尼護照自中華民國出境,同樣觸犯中華民國法律,可能遭受牢獄之災。因此鄧麗君只好持蓋有美國入境簽證的中華民國護照轉赴美國「深造」,一方面要履行之前的表演合約,一方面也是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鄧麗君落入了有家歸不得的狀態。

鄧麗君沈寂數年後,於1984年在日本復出,推出單曲「つぐない」,並於4月進入流行榜前10名,8月躍升至第一名。這時她已經31歲。1985年12月31日鄧麗君首次入選(第36回)日本紅白歌合戰,演唱她當年創下銷售紀錄的歌曲「愛人」。當年進入紅白歌合戰對於日本藝人來說是無上的殊榮,這也顯示當時的日本歌壇已經徹底遺忘了她之前的過錯,重新接受她的歌聲。鄧麗君配合紅白歌合戰服裝華麗的傳統,梳起高高的髮髻,身着桃紅繡花的旗袍,盛裝扮成日本人家喻戶曉的楊貴妃模樣進行表演。1986年以「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獲得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冠軍。這首歌銷售量達出量200萬張以上、並再次入選紅白歌合戰。「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是鄧麗君以「我只在乎你」的題名在台灣,香港也很紅。「我只在乎你」可以説在亞洲裡最有名的歌曲之一。日本市場大,而且少盜版,而鄧麗君當時在台灣的事業已經是如日中天,再發展的空間有限。中國大陸市場則因為政治因素而無法進入。香港市場狹小,而且粵語流行曲的興起也令她難以發圍。因此在1973年-1991年都選擇在日本發展。鄧麗君選擇去日本後重新包裝,放棄在台灣時期的玉女路線,改走較成熟穩重的中國古典美人路線(如:穿中國長衫、配羽扇等)以配合日本人的喜好,加上日本作曲、填詞、演奏、舞台表現及設計均由極專業的人士負責,故她到日本後歌藝及舞台表現都特飛猛進。

風靡大陸

她的歌曲在中國大陸曾一度被稱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隨着錄音機進入百姓家中,鄧麗君的歌曲很快被傳唱。鄧麗君優美抒情的歌風,解凍了剛經歷文革冰封的大陸人民。改革開放後很快解禁,並風靡大江南北,在早期很多人使用兩個錄音機對錄她的歌曲,使之快速傳播。

1980年代她成為流行音樂的標誌,她的風格也讓她在大陸擁有了廣泛的歌迷,連當時文化部部長劉忠德都是她的歌迷[4]。她的一曲曲柔和的佳音拉近了兩岸人民的心,因此鄧麗君在海峽兩岸齊名。在大陸鄧麗君贏得「小鄧」的美譽,和當時的中共實際領導人鄧小平(老鄧)一起成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並流傳著:「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只愛小鄧,不愛老鄧」[5]

鄧麗君對剛剛開始的中國大陸流行音樂也有着深遠的影響,1980年代初期的數位大陸女歌手,也都以模仿鄧麗君的風格而起家,如:李谷一、朱明瑛、程琳等都有「大陸的鄧麗君」之稱。1988年中國大陸的中央電視台向鄧麗君發出了參加第四屆海峽之聲音樂會的邀請,此前春節聯歡晚會的導演組也多次運作邀請她參加,但都沒有成行。

政治傾向

由於鄧麗君的父親曾在中華民國國軍服務,鄧麗君生前參加多場勞軍演出,演唱過《梅花》,《中華民國頌》等代表中華民國獲得了「愛國歌手」、「軍中情人」等等的稱號。直到1991年,年屆38歲並漸漸淡出歌壇的鄧麗君仍然前往前線勞軍演出。

以下為鄧麗君在金門前線馬山觀測所時,向大陸的喊話:

「         親愛的大陸同胞們,你們好,我是鄧麗君。我現在來到金門廣播站向大陸沿海的同胞們廣播,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我很高興地能夠站在自由祖國的第一前線——金門,我感覺到非常地快樂、非常的幸福。我希望大陸的同胞也可以跟我們享受到一樣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環境下,才能擁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也唯有全體青年都能夠自由發揮聰明才智,國家的未來才能充滿光明和希望。我希望很快地能夠再回到金門,跟金門的弟兄們見面;當然,還有跟沿海的大陸同胞們通話。在這裏祝大家身體健康,民主萬歲!謝謝!         」

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 ,為了支援中國大陸的學生,人在英屬香港的鄧麗君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作為歌手參加了抗議集會。1989年5月27日,在香港跑馬地有30萬人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活動中,她頭頸上掛了一塊牌子,上面手書「反對軍管」,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歌曲。據說當時負責轉播的無綫電視為免惹怒北京,多次刻意在鏡頭上遷就,避免她的牌子在鏡頭前出現。由於天安門事件,鄧麗君說過:「我回大陸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那一天」。堅持在中國大陸實現民主之前,將永不踏入大陸…;失去了作為歌手的夢想和期望的鄧麗君,離開香港去了法國,開始了巴黎的生活。當時中國的很多民主運動人士也到了巴黎,對鄧麗君來說巴黎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城市。

逝世和紀念

天安門事件之後,鄧麗君離開英屬香港,旅居法國,結識了年紀較輕、身為攝影師的法國籍男友。這段時期鄧麗君的氣喘痼疾日益嚴重,為了調養身體,1995年她隨同法國男友前往以空氣清新著稱的泰國清邁暫居,並着手寫作復出歌壇的歌曲。然而鄧麗君卻意外在清邁飯店中氣喘病發作,當時男友並不在身邊,她孤單一人,求救無門,當飯店人員發現緊急送至醫院時已經回天乏術。消息傳出震驚港台與日本,紛紛以頭條標題報道鄧麗君的猝死。鄧麗君死後終於回到了當時尚健在的母親的懷抱,她的母親將其安葬於台北縣金山鄉的筠園。筠園有着綴飾成高音譜記號樣子的美麗小花園,園中長年播放着鄧麗君演唱的歌曲。至今每年忌日時仍有來自台港日各地的歌迷到墓前憑弔。

關於鄧麗君的死亡有不少傳言,包括她死於愛滋病、被暗殺等等。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只能當成是沒有根據的揣測。目前最合理的死因就是氣喘病。據說鄧麗君的家人對於她的法國男友沒有負起照顧她的責任,以致她孤單離世感到相當不滿。日本記者有田芳生編寫的《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鄧麗君第十年的真相》以及日本朝日電視台據此改編的特別單元劇《台灣歌姬·鄧麗君》(テレサ·テン物語~私の家は山の向こう)中指出,法國男友與鄧麗君雖然相愛,但卻不願改掉抽煙的習慣,使得鄧麗君氣喘加劇,兩人也常為此事爭執。此外法國男友也跟鄧麗君的家人處得不好,但鄧麗君仍堅持愛着他。劇中鄧麗君的喪禮上,她的弟弟氣得將前來弔唁的法國男友趕出靈堂,這個段落在台灣播出時瞬間收視率非常高。

鄧麗君的逝世,各界均深感震驚意外與惋惜。為表彰鄧麗君的愛國情懷和演藝成就,中華民國政府曾頒發褒揚令,明令褒揚。靈柩上獲覆蓋青天白日黨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旗覆旗官為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等四人,黨旗覆旗官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許水德等四人。總統李登輝特頒「藝苑揚芬」輓額。國民黨並追贈該黨最高榮譽獎章「華夏一等獎章」給鄧麗君。治喪委員會由當時的台灣省長宋楚瑜擔任主委,時任行政院長的連戰、以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國防部長蔣仲苓、台北市長陳水扁等中華民國政要也親臨致哀。宋楚瑜並且為其墓園「筠園」題名。台灣演藝界人士辭世後享有之哀榮,鄧麗君可說是絕無僅有。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新聞中報道了這位台灣歌星的逝世,並附以其生平簡介,這是鄧麗君第一次上央視的新聞。

2007年,朝日電視台為了紀念鄧麗君逝世12周年,拍攝特別單元劇《台灣歌姬·鄧麗君》,全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在該年6月2日,以故鄉台灣為首,香港、新加坡等鄧麗君活躍的東南亞各個地區與國家,澳大利亞、日本,全歐洲、中東和近東的一部分,加上美國、加拿大,在各自的黃金時段同時播放。這是日本電視史上的首次嘗試。

生平簡歷

    * 1953年 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
    * 1958年 至屏東市仙宮戲院附近學芭蕾舞
    * 1963年 參加中華電臺黃梅調歌曲比賽以《訪英台》獲得冠軍
    * 1964年 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
    * 1966年 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采紅菱》奪得冠軍
    * 1967年 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正式以歌唱為職業
    * 1969年 演出第一部電影《謝謝總經理》(導演:謝君儀)

    演唱中視開播首檔連續劇《晶晶》主題曲及主持中視《每日一星》節目
    應新加坡總統夫人邀請首度出國赴約做慈善義演

    * 1970年 獲白花油義賣「慈善皇后」榮譽

    隨「凱聲綜藝團」到香港表演
    在港拍電影《歌迷小姐》

    * 1972年 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並再度當選「白花油慈善皇后」榮譽
    * 1973年 與日本「寶麗多」機構(即寶麗金的日本分公司,現環球唱片)簽約赴日發展

    到香港演唱於「香港歌劇院」、「漢宮」及「珠城」,後前赴越南演唱

    * 1974年 以《空港》一曲當選1974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賞」
    * 1977年 成為「香港第一屆金唱片頒獎禮」一位金唱片得主
    * 1978年 個人大碟《鄧麗君Greatest Hits》及《島國之情歌--第三集》同時獲香港第三屆金唱片

    於日本以《東京夜景》獲得「正頑張中賞」

    * 1979年 「香港第四屆金唱片頒獎禮」上,同時有3張大碟獲白金唱片獎,另有2張大碟獲金唱片獎

    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數學,4月首次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演唱會

    * 1980年 榮獲台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登台
    鄧麗君身在美國,然而其歌聲卻響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眾為鄧麗君歌聲而醉倒。據悉,連鄧小平也甚為欣賞鄧麗君獨特的演繹方式。
    在香港推出第一張粵語大碟--《勢不兩立》,瞬即達到白金唱片數字
    第四度踏足「利舞台」,舉行一連7場個人演唱會
    10月返台於國父紀念館義唱,門票收入全數捐作自強愛國基金。
    年底赴東南亞作巡迴表演

    * 1981年 中華民國新聞局頒發「愛國藝人」獎座,與李季准主持金鐘獎典禮

    在香港利舞台創下個人演唱會場次最多之記錄
    6月於台灣義演,台視播出長達120分鐘的《君在前哨》特別節目。
    參加「香港第五屆金唱片頒獎禮」,她所灌5張個人大碟同時獲白金唱片,勇破歷屆金唱片記錄

    * 1982年 於香港舉辦個人演唱會,推出《鄧麗君演唱會》雙唱片,面世即雙雙成為白金唱片
    * 1983年 赴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演唱,是首位在此簽約演唱的華籍女歌手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推出廣東大碟《漫步人生路》,唱至街知巷聞

    * 1984年 在東南亞各地舉辦15週年巡迴演唱會

    重返日本推出《償還》專輯,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內接近一年,刷新日本樂壇歷史記錄。鄧麗君也因此獲得眾多獎項,其中包括「年度有線大賞」、「最受歡迎歌曲賞」,也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賞」之「最優秀歌唱賞」。
    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十億個掌聲」大型演唱會

    * 1985年 在日本憑藉新歌《愛人》連續14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並再奪「有線放送大賞」,同時在日本樂壇創下兩項歷史記錄

    《愛人》一曲不費吹灰之力便入選日本「第36回紅白歌合戰」
    首次參與電視劇演出,《愛人》一曲更成為該劇主題曲。(「愛人」一詞在日文中為[第三者]之意。)
    8月返台與張菲主持「反盜錄、反仿冒」義演晚會
    12月在日本NHK大會堂舉行演唱會

    * 1986年 主持台視春節特別節目「與君同樂」

    單曲《任時光從身邊流逝》蟬聯日本年度有線電視大賞
    再度順利入選日本「第37回紅白歌合戰」

    * 1987年 繼續穿梭於香港、台灣、美加及法國等地,但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參與慈善演出外,甚少於公眾場合露面。

    赴紐約參加「國際公益金」義演
    出席日本「第38回紅白歌合戰」

    * 1988年 名作詞家慎芝女士過逝專程返台弔唁
    * 1989年 香港亞洲電視於農曆年初二晚直播煙花匯演,鄧麗君應邀出席,並演唱一曲《漫步人生路》
    * 1990年 應邀出席「無線電視」直播之慈善節目,作表演嘉賓
    * 1991年 赴港為「愛心獻華東」賑災籌款,作慈善表演嘉賓

    三度入選日本「第42回紅白歌合戰」,也是唯一一次與歐陽菲菲同時入選。

    * 1992年 推出《難忘的Teresa Teng》專集
    * 1993年 三月赴港作「亞洲電視」Talk Show「龍門陣」嘉賓

    返台在台中國軍清泉崗空軍基地舉辦「永遠的情人」大型勞軍演唱會

    * 1994年 參加華視慶祝黃埔軍校建校70週年所舉辦的「永遠的黃埔」晚會,為最後一次在台灣之公開演出。於日本推出《夜來香》唱片
    * 1995年 5月8日因氣喘病發猝逝泰國清邁,得年42歲。5月11日,其遺體由泰國清邁以飛機運抵臺北。5月28日,在國人及全球華人目送之下,長眠台北縣金山鄉的金寶山「筠園」。同年獲香港電台追頒金針獎,以表揚其對樂壇的貢獻。

曾演唱著名的曲目

中文(國語)

    * 愛人
    * 償還
    * 我只在乎你
    * 海韻
    * 千言萬語
    * 小城故事
    * 南海姑娘
    * 中華民國頌
    * 梅花
    * 阿里山的姑娘
    * 假如我是真的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原鄉人
    * 奈何
    * 春在歲歲年年
    * 一個小心願
    * 少年愛姑娘
    * 我怎能離開你
    * 酒醉的探戈
    * 何日君再來
    * 但願人長久
    * 獨上西樓
    * 又見炊煙
    * 雲河
    * 別把眉兒皺
    * 雨不停心不定
    * 甜蜜蜜
    * 幾多愁
    * 香港之夜
    * 我飛翔前方
    * 恰似你的溫柔
    *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 紅豆
    * 忘不了
    * 恨你不回頭
    *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 相見在明天
    * 愛的使者
    * 淚的小雨
    * 難忘的初戀情人
    * 泥娃娃
    * 讓心兒圈起你
    * 今夜想起你
    * 人面桃花
    * 胭脂淚
    * 再見,我的愛人
    * 我怎能離開你
    * 夜來香
    * 小村之戀

粵語

《勢不兩立》於1980年12月發行

《漫步人生路》於1983年5月發行

《風霜伴我行》作曲:顧家輝、填詞:鄧偉雄

《忘記他》詞曲:黃霑

台語

    * 天黑黑
    * 思想起
    * 走馬燈
    * 快樂的出帆
    * 望春風
    * 雨夜花
    * 碎心戀
    * 祖母的話
    * 難忘的愛人
    * 人生是一條路
    * 賣肉粽
    * 三聲無奈
    * 安平追想曲
    * 舊情綿綿
    * 六月茉莉
    * 心酸酸
    * 勸世歌
    * 十一哥
    * 心酸孤單女
    * 縁投囝仔
    * 安平追想曲

日語歌謠翻唱

括號內為日語原曲歌名

    * 愛人(愛人)
    * 償還(つぐない)
    * 我只在乎你(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 夏日聖誕(Merry X'Mas in Summer)
    * 漫歩人生路(ひとり上手)
    * 襟裳岬(襟裳岬)
    * 再來一杯(二人でお酒を)
    * 再見我的愛人(グッバイ・マイ・ラブ)
    * 誰來愛我(港町ブルース)
    * 我和你(北国の春)
    * 四個願望(四つのお願い)
    * 愛的理想(あなた)
    * 旅愁(旅愁)
    * 小村之戀(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
    * 情人的關懷(空港)
    * 遇見你(北酒廠-蛻變)
    * 與你共度今生(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
    * 不着痕跡(ノスタルジア)
    * 一片落葉(津軽海峡.冬景色)

日語原唱

空港(1974年7月1日)

つぐない(1984年1月21日)

愛人(1985年2月21日)

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1986年2月21日)

スキャンダル(1986年11月21日)

別れの予感(1987年6月21日)

恋人たちの神話(1988年1月25日)

香港~Hong Kong~(1989年3月8日)

悲しみと踊らせて(1991年7月)

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1993年5月12日)

被翻唱的鄧麗君歌曲

鄧麗君的歌曲被多位歌手翻唱,如:王菲於1995年7月推出的整張舊曲翻唱專輯《菲靡靡之音》,北京搖滾群星於1995年灌錄的致敬專輯《告別的搖滾》。

有關《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為陳芬蘭,及後《月亮代表我的心》被鄧麗君翻唱,令此曲當紅,並成為鄧麗君的成名曲,而《月亮代表我的心》亦被齊秦等歌手翻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