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皇帝杜月笙傳奇
(1)生平事略
杜月笙(1888-1951)
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改名鏞,號月笙,出生于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四歲以前,母父相繼去世,先后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日夕與流氓、歹徒為伍,又嗜賭成性,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
后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綽號“套簽于福生”,在青幫中屬“通”字輩,杜月經按序排在“悟”字輩。由于陳世昌等人的關系,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他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佣差上升為鴉片提運,并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因善于糾合同伙,勾結軍閥,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并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比起黃、張來,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他善于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系,善于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系,善斂財,會散財,他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台等活動,大量聚斂錢財,然后,又以這些不義之財,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干,無所不有。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總統黎元洪,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黨羽吹捧為“當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買人心的事情。他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藥水,送到浦東老家,按戶免費發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他有時裝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調解勞資糾紛。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手戴戒指、卷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打扮斯丈,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他附庸風雅,廣結名流,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4月11日晚,他設計騙殺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后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他因此獲得蔣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雖是虛銜,但有助于提高社會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陳光甫、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大興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詞”典禮。儀仗隊有五干人之眾,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長達數里,巡捕開道,鼓樂震夭。杜祠開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蔣介石、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排場之大,靡費之巨,極一時之盛。
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 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以“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宗旨,實際上是幫會組織。杜月笙借此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恆社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余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8月,又發動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上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投入英勇悲壯的抗日斗爭中。在全國人民抗日要求推動下,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后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他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送到抗敵后援會。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贈送給八路軍使用。
上海淪陷后,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于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繼續活動。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情報、策划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筷庵。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這是在國民黨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后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托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借此中飽私囊。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舊部,重整旗鼓。這時,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國民黨勢力可以公開活動,幫會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經過多方活動,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當選后馬上辭職。此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會長、常務董事、校董達六七十個。
1948年,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蔣經國到上海實行市值改革,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沒有完全照辦,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經過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連獲大勝,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攜家倉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幫,青幫不是他所"創立", 但是杜月笙所創立的恒社是屬於青幫的一種..
青幫相傳創始於清雍正年間,時間與洪門不分先後。起源於朝廷興辦漕運,那些負責漕運的行幫被稱為「安清會」,或許為了避免閒雜冷語,又稱作「安慶會」。據傳在雍正三年(西元1725),朝廷為了加強遭運,懸榜招賢,有三位天地會會員翁岩、錢堅、潘清揭榜受命,並組成一個「道友會」,後來逐漸形成「清幫」,由於成員都用青布扎頭,所以後來改稱「青幫」,有時也稱「漕幫」。與負責鹽運的「鹽幫」(紅幫--洪門系統),原屬敵對的兩個幫派,洪門還特別強調:「由清轉紅,披紅掛彩;由洪轉清,抽筋剝皮。」
青幫組織比紅幫更嚴密,規矩也更複雜。崇尚「師徒如父子」,會眾以師徒相稱,最初成立時,曾定下輩份排行二十字:「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 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傳聞到了清末,徐錫麟、秋瑾入幫時,又加了「大通悟覺」四字,統稱前二十四輩。後來又續增「萬家依皈,戒律傳實,化渡心回,普門開放,廣照乾坤,帶髮修行」,稱後二十四輩。
入會時都要舉行拜師禮,經過一套非常繁瑣隆重的儀式後,由本命師向新徒眾訓話,內容大致是:「前人開香堂,後人上錢糧;不來不怪,來就要戒。糧船跳板三尺三,進門容易出門難。進門求的五個字,『敬學求吃怕』,敬天地君親師,學仁義禮智信,求四季平安福,吃金木水火土,怕生老病死苦。……鐵樹不開花,青幫不分家;鐵樹一開花,分幫不分家。三分安幫,七分交情;前人領進門,交情在各人。」 青幫頭目又稱「老頭子」,幫眾以水手相稱。幫內有「十大幫規」、「家法十條」、「傳道十條」等密約,不得觸犯。後來各處碼頭又或自增規條,如「安清三十六善」、「旱碼頭十大幫規」等,這些嚴格的規條,應該也是青幫勢力後來凌駕紅幫的原因之一。青、紅幫的仇隙,到了清末已經逐漸消瀰,由於青幫對於革命成功曾有助力,所以民國成立後,青幫勢力大增,不少紅幫轉而加入,使得兩幫界限難分,終於逐漸合流,一般統稱為「青紅幫」。
上海皇帝杜月笙所創立的「恒社」就是青幫組織,入社儀式也簡化了許多。
(3)重現民初歷史與上海灘風華
杜月笙先生雖名聞天下,對民國政治有影響、有貢獻,但究屬黑社會人物起家,藉煙賭發跡,受其惠者甚多,受其害者也並非沒有,可以說有譽有毀。若干人士因而有了:這樣一個人物值不值得寫「傳」,應不應該寫「傳」的問題?因為我國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所謂「正人君子」或「一代完人」才可以「立傳」。
我們認為這種傳統觀念是錯誤的,是我國傳記文學所以不發達的一種絆腳石。只要關係人方面能夠無保留的提供資料,而在寫作上不受到任何干擾,絕對值得寫,並且應該寫。
本書蒐集大量史料、附帶珍貴照片。作者「用跑新聞的方法找材料,以做苦工的氣力寫傳記」,與杜氏往來最密的親友,也不禁驚佩他「寫誰像誰」。這除了說明他的智慧與文學修養外,也正代表他所下的苦功夫之深。
杜月笙的一生,出身寒微,崛起市井。由平淡而臻於絢爛,夠得上是一位多采多姿的傳奇人物。縱使他一生與黨政首要聯繫極多,關係密切,然而,在他六十四年的生命史上,他永遠保持做一位中華民國一品大百姓。
「杜先生」這個稱號,風行大江南北,人人尊稱杜先生而不名。「杜先生」三個字,竟比那些十張名片都印不完的頭銜,彌足珍貴多矣。
蓋棺論定,杜氏一生的事蹟是動人的,如果能有人寫下翔實生動的傳記,將是近世最可貴的歷史性報告文學,更可從而窺見上海的新舊轉型。。半世紀來的上海,反映了新舊轉型,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革命力量的滋長與蛻化。這一個萬花筒,只有在歷史家的顯微鏡下,才能夠看清。杜氏本人始終是站在政治圈子的邊緣,他的操守是舊道德的準繩,而他的一生卻是大時代、大洪爐中的火煉。他的死,也正是這半世紀結束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