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乞丐村

乞丐村

甘肅岷縣小寨鄉(現改為中寨鎮小寨辦事處)是 有名的「乞丐鄉」,這裡的人們大多都有過外出乞討的歷史。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現象?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背井離鄉走上了這條為常人所不齒的道路?他們在乞討背後的另一面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背後還有什麼故事?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遠赴「乞丐鄉」的兩個典型村子——小寨村和虎龍村,通過與這裡的近百名村民數十天的零距離接觸,逐漸揭開了這個乞討一族神秘的面紗……

無奈的回鄉之旅
他們的名字叫乞丐
乞討: 致富的「捷徑」
包治青今年52歲,虎龍村一社人,他是個已有6年乞討歷史的「老丐」了,上個月剛從瀋陽乞討回來。兩個月的時間,除去來回車票、在瀋陽平時的花費等開銷,這次回家帶來了700元錢。「孫子的學費和家裡的開支基本上差不多了,莊稼收完後準備再出去一次」,包治青說。
像包治青這樣出外乞討的村民在虎龍村的10個社中有很多,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虎龍村有10個社共300多戶、1500多人,據初步統計,有過乞討經歷的人佔了近2/3。而目前還在外面乞討尚未回家的有近300 人,其中又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因為他們比較容易要上錢。而在鄰近的小寨村情況也大體相似,1500多人中也有近1/5在外面乞討,主要集中在瀋陽、成都、 廣州等城市。
在虎龍村和小寨村採訪時,記者不時聽到這樣的一個說法:只要從各家各戶所住的房子、屋裡的設施就可以判斷出家裡是否有人出去乞討。為了一探究竟,記者特意走訪了兩個村子的部分家庭,看到的結果也部分證實了這一說法。
而在小寨村一社的包正懷老人家裡,破舊的桌子上擺著一台21英吋創維彩電格外引人注目,看起來與整個房間內的其他擺設極不協調。老人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常年在外乞討,已經三年沒回家了,這是去年兒子從成都寄錢過來 專門讓老人買的,總共花了1000多塊錢。「如果不是兒子討點錢,這輩子我可能也看不到電視了」,老人這樣對記者說。
與這些有人出去乞討的家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人出去討要的 家庭條件就寒磣了許多,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虎龍村二社的李正軍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家裡就他一個勞力,沒辦法出去討要,只能在村裡守著3畝多的山地 苦苦度日。三間土屋岌岌可危,除了一個炕桌,家裡基本上沒有任何擺設。
是否討要能反映出家庭條件的好壞這個傳說看來是客觀存在的,儘管這裡面也不排除部分富裕家庭其他的致富之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乞討成風的現象乞討已經成了這個地區最主要的、最容易的脫貧致富之道。

小寨鄉九成兒童出外乞討
當大多數同齡的孩子們正在學校裡汲取著知識的營養,享受著童年無限快樂的時候,他們卻在為生活而放棄尊嚴四處奔波,讓自己本應美好的童年在大街上度過,直至長大成人。他們就是通常所稱的「乞兒」。
在岷縣龐大的乞討大軍中,兒童乞丐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格外被人們所關注,他們和老人、殘疾人共同構成了乞丐大軍的主體。

4歲跟媽媽出外乞討
包小明,化名,虎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家住虎龍村一社。今年剛滿9歲的他是個已有5年丐齡的 「小老丐」了,從4歲起他就跟著媽媽出外討要,足跡遍及鄭州、成都、瀋陽等城市。幸運的是,他沒有像有些孩子一樣繼續討要,自從7歲上學後,小包僅僅是在每年寒暑假的時候出去。當問及出外討要的原因時,小包用岷縣方言中夾雜普通話腔的聲音回答「家裡窮唄」,同時他也表示即將到來的這個暑假還會跟媽媽出去。
而前面提到的尕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沒有進過一天學堂,沒有一個小學同學。自從記事起,他就跟著父母出外討要,一生中最美好的時間是在各大城市的漫漫長街中度過的,飽嘗了人間的冷暖辛酸。而今已滿15歲的他依然在大街上遊蕩著,不知道何時才能聞一聞書香味,體會一下手握鉛筆的感覺。
記者想問的是,這個時間還需要等多久?

租孩子乞討賺超額利潤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出租」這個詞主要的對象是物品,租車、租房、租書等等,「租人」相信都沒聽說過。然而記者近日在「乞丐村」採訪時卻驚奇地獲悉,該地租人特別是租小孩乞討的風氣已非常盛行,並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經過幾日的摸底採訪,逐漸揭開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