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燃油.....將來武器用油可能不必仰賴進口
經濟部能源局推動低碳能源發展有成,工研院與台泥共同宣布台灣首座「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正式竣工,採用工研院自行設計之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試驗系統,二氧化碳於水泥旋窯煙道之捕獲效率可達90%以上,總捕獲量達每小時1.0公噸,在全球同型技術的示範計畫中,不僅超前其他國家,且獨創與水泥廠互利雙贏的商業模式,利於技術後續之商業化,可望為台灣開創綠能低碳新途徑,尤其對於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如發電、水泥、石化與鋼鐵等工業,此清潔生產的新技術,可為減碳做出大尺度又直接的貢獻。
經濟部能源局歐嘉瑞局長表示,政府《能源發展綱領》已明確揭櫫「安全穩定、效率運用、潔淨環境」的國家能源發展願景,並以「安全、效率、潔淨」3大核心思維,建構我國的能源發展策略。能源局自2006年即已開始投入淨煤與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CCS)技術的推動,2010年起更整合產官學研成立CCS研發聯盟,共同發展關鍵技術與本土示範計畫,來推動CCS技術產業化,力求落實能源政策綱領中「低碳能源發展」的政策。CCS被國際能源總署認定為全球減碳的各單項技術中之減量冠軍。據工研院預估,若將CCS技術做為配合台灣減碳的主要工具,且至2025年捕獲廠總投資規模達二千億元的話,就能於2020年與2025年經由碳捕獲與封存,達成減碳490萬與3,670萬噸的目標量,若以每公噸二氧化碳30美元計算,每年操作運轉所帶動之產值可達數百億元,成為節能減碳新經濟的火車頭。
台泥辜成允董事長表示,台泥公司深耕台灣為國內最大的水泥生產業者,本著「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企業理念,積極投入參與國家能源計畫,台泥和平廠是能資源整合最具代表性工廠,工研院在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的研究具有領先的優勢,所以提供和平廠的場地及相關設備經費,參與碳捕獲技術的研究開發,隨著試驗廠的竣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讓碳捕獲技術從試驗室進入工廠,使CO2溫室氣體減量漸邁入商業運轉模式,產研合作激發出真正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的核心經濟價值。更進一步的從碳捕獲技術延伸到「生物固碳法」,充份的再利用這些捕獲的二氧化碳,開發微藻養殖技術,二氧化碳及微藻養殖可以固碳外,尚能生產轉化為生質燃料及高經濟藻類產品,CCS從而開展成CCUS。這些技術成果將來會導入台泥企業,同時分享社會及業界。
工研院綠能所童遷祥所長表示,碳捕獲技術在各種節能減碳手段中,是直接針對燃煤或燃氣電廠這種主要碳排放源進行改善的有效處理方式。與世界其他先進碳捕獲技術比較,工研院鈣迴路技術與水泥廠現行製程結合,一方面因為二氧化碳吸附材本就是水泥原料,可免除吸附材的採購與運輸成本,另方面可將捕捉過程所需的額外能源降低,使整體效益大幅領先國際;例如使用目前具國際代表性的捕獲技術,電廠為了捕碳必須額外增加30%的能量,工研院的技術則可將此額外能源需求降低至20%以下,使得此項技術的二氧化碳捕獲成本每公噸可降低至26美元以下,相較於國際現有示範計畫能達到的最低成本每公噸50美元進步很多。此外,所捕獲的二氧化碳除了進行封存外,因為其潔淨、高品質的特性,也可做進一步產業應用。
本次竣工典禮,也在和平廠內同步展出工研院與台泥公司合作的微藻固碳技術,利用工研院針對微藻所開發之養殖、採收及萃取關鍵技術,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生質燃料或蝦紅素等加值產品。這樣的創新商業營運模式,發揮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更提高了未來系統整合與商業應用的可行性。
【新聞小辭典1:二氧化碳捕獲】
台灣蘊藏豐富與價廉的石灰石,過去石灰石(碳酸鈣)只當作水泥原料,但現在我們運用它來捕獲二氧化碳,免除了捕獲原料的成本。在水泥製程中,石灰石經過高溫煅燒後成為石灰(氧化鈣),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因。如果反過來讓氧化鈣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鈣,就是捕獲的技術。
一般常見的「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CCS)技術在捕獲的階段,可分為「燃燒前捕獲」、「燃燒後捕獲」及「純氧燃燒」三種。工研院的研發團隊是以「燃燒後捕獲」的方式,並融入新開發之純氧煅燒技術,在原有的鈣迴路技術上增加新突破。
【新聞小辭典2:鈣迴路技術】
工研院的鈣迴路技術,是將碳酸鈣及氧化鈣的反應反覆多次循環,可將水泥廠製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捕獲90%以上並收集起來。當吸附劑逐漸失去捕獲的活性之後,可以完全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換言之,在水泥生產過程結合鈣捕獲二氧化碳技術不需要額外吸附劑,也不會產生廢棄物,並且由於吸附劑的循環利用與廢熱回收的有效應用,可以大幅降低捕獲的成本。
且經研究顯示,捕獲效率可達95%以上,而捕獲的二氧化碳經過壓縮及液化,可以進行封存與再利用。例如利用二氧化碳培養各種微藻,再透過工研院的「微藻能源利用技術」,便可從微藻中萃取生質燃料,具有龐大的生質能源商機。
花蓮和平廠的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1.9MWth),其中採用了工研院創新之純氧煅燒技術,可獲得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亦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之鈣迴路捕獲試驗廠,也是亞洲首座結合水泥廠捕獲二氧化碳之試驗廠,此試驗廠的規模大於未與水泥廠結合的西班牙(CSIC)於2011年興建完成之實驗廠(1.7MWt)及德國Darmstadt大學於2010年興建完成之實驗廠(1.0M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