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內門宋江陣

內門宋江陣

宋江陣創於何時,成立於何地,正史上並沒有記載。

    而正史沒有記載的原因,據推測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宋江陣係以水滸故事為藍本的民間信仰現象,其代天行道思想畢竟具反政府色彩,因此不能載於官方文獻裡。
    二、宋江陣的訓練與武館有密切關係,其訓練者往往就是武術館的師傅,隊員又都是地方上的壯丁,這種結社在迎神賽會常因「拼陣」而引起械鬥,或因此而被文人所輕忽,無法登載於史冊上。
    三、宋江陣與台灣地方「大戲」(高甲戲)供奉同一位祖爺:田都元帥,足見其與地方戲關係密切,或許是它與大戲分道揚鏢後,方獨立成為業餘性陣頭。
        然戲子這種角色在民間是下九流之一,宋江陣與大戲既為師兄弟,其源流自然被文人史家所忽略。
    四、自孔孟降的中戰儒家,對戰事之學避而不談,乃使兵戰技書籍日漸稀少。宋江陣自三百多年前傳來台灣,未知始祖、未載正史,可能與此傳統思想有關。

    從水滸傳的誕生,至漳泉少林武術的與之結合,似乎可以看出宋江陣發展的一個脈絡。

    《明史》說「泉州、永春尚技擊,漳州人習籐牌,漳、泉人善水戰。」(卷九一、兵摯志三)技擊即拳術。

    又明遺臣泉州人黃景昉《溫陵舊事》稱:「吾泉郡拳棒手撲,妙蹶絕天下。」因漳、泉練武成風,後來鄭成功反清驅荷,收復臺灣。

    施琅功台,統一中國,其士兵多是泉漳人。清朝怕沿海拘居民反清復明,嚴禁民間聚眾練武,少林派為保存技藝不得不改換面目,以歲時節目娛神示敬為明,舞龍殺獅以資娛樂,實則暗中練武,又可借表演殺獅取得若干經濟收入,以解決鄭成功進軍台灣之時,泉州眾多青年加入鄭軍,收復台灣後,他們參加台灣的開發建設,泉州南少林拳也從此開始在臺灣傳播。

    證之台灣民間宋江陣師傅,皆由武館所產生,且由武術教練擔任,表演內容又以拳術器械為主。問及其武術的源流時,皆言「少林拳法」,可見宋江陣應是少宋拳術的化身。
    而宋江陣的傳台,應是明末清初漳泉地方人士隨鄭成功等來台者所帶來,屯墾於台灣南部地區,農閒時練拳健身、保鄉里,神誕賽會時出陣護神、驅邪保安,進而團結鄉里,向外彰顯武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