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英國王朝: 斯圖亞特

英國王朝: 斯圖亞特

斯圖亞特王朝,初名爲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颠群島的王室。但其統治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曆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于斯圖亞特王室的羅馬天主教背景,導緻基督新教徒爲主的英格蘭民衆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不列颠群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令英國最早成爲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于歐陸諸國。

起源
首見經傳的斯迪瓦特家族成員是法拉爾德一世(Flaald I the Seneschal)。他是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是當地多爾及科堡領主(the Lord of Dol Combourg)的追随者。法拉爾德其後獲得世襲尚膳(Dapifer)這一虛職。後來法拉爾德一世的孫子,法拉爾德二世決定舉家遷往大不列颠島,以示支持英王亨利一世。此舉開啓了這個家族的新一頁。

蘇格蘭王家大管家
法拉爾德二世舉家遷居英國後,一直活躍于英格蘭的宮廷。法拉爾德二世的兩個孫子,華特·斯迪瓦特(Walter the Steward)和威廉·斯迪瓦特,在英王亨利一世駕崩後,支持其指定的繼承人馬蒂爾達皇後繼位。但英格蘭王位實際落入亨利的外甥布盧瓦伯爵史蒂芬手中。家族爲免遭報複,于1141年北遷蘇格蘭,投奔馬蒂爾達皇後的舅舅,蘇格蘭王大衛一世。

大衛一世随即冊封華特·斯迪瓦特爲蘇格蘭王家大管家(High Stewards of Scotland)和仁弗魯男爵(Baron of Renfrew)。馬爾科姆四世登基後将王家大管家一職授與斯迪瓦特家族世襲出任。在此以後,該職務一直由斯迪瓦特家族的族長擔任,直至1371年,第七代大管家羅伯特·斯迪瓦特繼承其舅舅大衛二世的蘇格蘭王位。自此以後,大管家的職位轉授與蘇格蘭的王儲。其後斯圖亞特王室入繼英格蘭王位,蘇格蘭王家大管家成爲大不列颠(英國)王儲的稱号的一部份。

蘇格蘭國王
第六代王家大管家,華特·斯迪瓦特于1314年迎娶了蘇格蘭王羅伯特一世的長女,馬喬裏公主。兩年後公主懷孕期間,不幸堕馬,被迫剖腹産下一子,即日後的第七代王家大管家,羅伯特·斯迪瓦特,而公主卻搶救無效而不治。1318年,鑒于蘇王羅伯特一世未有合法婚生子女在世,蘇格蘭國會通過決議,授與羅伯特·斯迪瓦特王位繼承權。雖然羅伯特一世的第二任妻子于1324年誕下麟兒,即後來的大衛二世,但大衛二世于1371年無嗣而亡,羅伯特·斯迪瓦特同年繼承蘇格蘭王位,是爲蘇格蘭王羅伯特二世。開創了斯迪瓦特王朝。

與都铎王室聯姻
和以往的蘇格蘭君主一樣,斯迪瓦特王朝的君主統治蘇格蘭時,都面對來自南方鄰國英格蘭的威脅。英格蘭常常支持蘇格蘭内部企圖推翻斯迪瓦特王朝的叛亂,而在斯迪瓦特王室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玫瑰戰争期間,斯迪瓦特王室都有支持好幾個王位争奪者,增加了英格蘭的混亂程度。

當亨利·都铎成爲英格蘭國王後,由于自己是非正統後裔的身分,因此開展對外和親的政策,以穩定英格蘭與鄰國的關系。而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也意識到和平的重要性,因此英蘇兩國于1502年達成“長期的”和平協定。詹姆士四世于次年根據協定,與英王亨利七世長女瑪格麗特公主(Margaret Tudor)結婚。

但這次聯姻并無爲蘇格蘭帶來長久的和平,在亨利八世于1513年發兵攻打法國時,詹姆士四世撕毀了協定,出兵英格蘭,以攻其不備。實際上,蘇格蘭一直處于戰亂狀态,直至漢諾威王朝入主蘇格蘭後才得到持久的和平。

但這次聯姻最終都成爲了不列颠和平統一的基礎,因爲這次聯姻令詹姆士四世的後代擁有英國王室血統,也即是令斯迪瓦特王室獲得了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而這繼承權正正是英格蘭和蘇格蘭日後成爲共主邦聯甚至統一爲一國的基礎。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
1603年,因終身未嫁而被稱爲“童貞女王”的英王伊麗莎白一世無嗣而駕崩。在女王臨死前,暗示願意讓接受基督新教教育的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入繼英格蘭王位。自此英格蘭和蘇格蘭組成了共主邦聯,完成兩國的王室聯合。與此同時,詹姆士一世決定将家族姓氏由斯迪瓦特改寫較爲法國化的斯圖亞特。而斯圖亞特這個法國化的拼寫是由詹姆士一世的母親,瑪麗·斯圖亞特從法國宮廷帶回英國的。

英國内戰和護國公時期
斯圖亞特王朝統治全英期間的曆任君主,除了查理二世,與英格蘭國會的關系都很差。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國議會,看不起掌握較多實權的議會下院,鼓吹君權神授。而查理一世因國會企圖限制他的權力,而長期不召開國會達11年之久。

1630年代末發生了蘇格蘭人起義。查理一世爲了籌措軍費,于1640年重召國會。資産階級和新貴族議員在國會組成了主張限制王權的“反對派”,與查理一世開始了近9年的鬥争。這場鬥争最終于1642年8月升級爲英國内戰。這場戰争的結果便是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處決,其後英格蘭成爲一個共和聯邦,進入聯邦-護國公時期。在此期間,斯圖亞特王室失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王位,大部分成員被迫流亡海外。

王朝複辟
1658年9月克倫威爾去世後,英國各地高級軍官和議會之間展開争奪權力的鬥争,國内政局動蕩。駐紮在蘇格蘭的蒙克将軍回師倫敦,并與流亡法國的查理·斯圖亞特達成複辟協議。1660年5月查理·斯圖亞特重返回到倫敦登基即位爲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複辟。

光榮革命
斯圖亞特王室成員的天主教背景,一直是英格蘭信奉基督新教的民衆心中的一根刺。查理二世表面上雖保持爲英國國教徒,但臨終時還是秘密皈依天主教。他的繼承人詹姆士二世/七世卻無視國會反對,公開宣稱自己的天主教信仰。而他對清教徒的迫害和親法政策導緻更多人的不滿。1688年,詹姆士二世信奉天主教的第二位王後産下一子,這使得他信奉新教的女兒們的王位繼承序列往後挪了一位。國會議員爲免再出現另一位天主教國王,密謀發動政變,令瑪麗長公主得以入繼大統。1689年,此次不流血政變成功,英王詹姆士二世被迫流亡海外,國會和新任英王威廉三世共同通過《權利法案》,永遠改變了英王的政治地位和承繼制度。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