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不矯情、不失禮,真誠好人脈第一課

不矯情、不失禮,真誠好人脈第一課

有好人脈,除了在人生道路上不寂寞,更能在遇到困難抉擇時,到處看見向你伸出的援手;當被需要的時候,也能成為他人的幸運星。

好人脈根基於真誠與自在,能產生1+1>2的能量,幫助你衝破人生關卡,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建立出深厚而長久的情誼。

在1995年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新生歡迎會上,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奉命帶著考慮入學的賴瑞‧佩吉(Larry Page)參觀校園,兩人一開始話不投機、幾乎對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當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以後,敏銳又務實、扮演策略家角色的佩吉,邀請熟稔技術、鬼點子多又富道德感的布林,與他一起編寫一個大規模的網路搜尋引擎。

18年後的今天,這對好朋友共同努力的成果──Google,成為世上最廣為人知的搜尋引擎,公司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

這對搭檔的創業故事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過去我們常忽略英雄身邊的夥伴。也是由兩人搭檔創業的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暨執行董事長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與班‧卡斯諾查(Ben Casnocha)認為,只要深入研究任何名人的生活,會發現他們都獲得來自朋友廣泛地支持與協助。


三大正向影響力,有助自我成長
想一想,過去一年的成就與快樂時光,其中是否總少不了幾個好友的身影?這些朋友,求學時,和你相互請益、一起學習;與你在職場上並肩作戰、共同成長。

每個生命階段中,朋友永遠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伴你走過各種人生歷程,而他們對你發揮的影響,也遠比你所想得還要巨大。

1.朋友,幫助事業更上一層樓:
全球500大企業之一的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在《稻盛和夫經營術》中,自述自己在創辦京瓷時沒有錢、沒有經驗,更沒有技術與設備,「有的只是足以信賴的夥伴」。如當時投資他的宮木電機專務西枝一江,請他以技術出資的形式擁有股份,同時擔任經營者。稻盛和夫認為,公司的阿米巴(小團體組織)經營形式,即是以人心為基礎,彼此尊重、協助,最終成功開拓京瓷的事業。

試想,以技術見長的本田汽車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如果沒有銷售搭檔藤澤武夫相伴,本田汽車也無法從一家機車修理廠,發展為世界級的機車與汽車製造商;宸鴻光電董事長江朝瑞在面臨破產難關時,要不是靠著前大同公司總廠長施國清的鼎力相助,及前戴爾亞太區供應鏈管理總經理方國健的投資,今日也無法帶領宸鴻躍升市占率達60%的觸碰面板界龍頭。


這些事業夥伴的成功,有的是相互砥礪、激發點子與才能;有的是能力與個性互補;有的則是在對方的事業低潮時伸出援手。無論是何種形式,朋友,都是幫助彼此攀上事業高峰的關鍵。

著有《別自個兒吃飯》一書的作者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ri)指出,大部分人都要應付遠超過能力所及的個人關卡和工作困境,「我們若是想追求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成就,就需要別人幫忙。」因為,擁有來自外界的聲音,才能讓我們看見自己未見的盲點,克服自己能力的缺陷,朝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此外,《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9年也曾引述一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有廣大個人線上社群網路的員工,生產力較一般員工高出7%;而擁有密切人際網絡的的員工,生產力則高出他人30%,證明人際關係能助我們想得更透徹,執行時更專注。

2.朋友,讓你追求更好的自己:
除了攜手邁向成功,朋友也是敦促你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提到,每個人都會受到朋友的行為與理念影響,把對方的價值觀變成自己的,因此改變自己的最快方法,就是和已達到你目標的人相處。

本田直之在《超強人脈術》一書中指出,每個人看見夥伴達成目標,如股票上市、出版書籍時,心中會湧現「既然他能,自己也能」的希望,如此一來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激勵自己成長,朝理想邁進。


3.朋友,讓你的工作更快樂:
在職場上有朋友相伴,也會讓你更樂於工作。《人生一定要有的8個朋友》(Vital Friends)作者湯姆‧雷斯(Tom Rath)引用蓋洛普(Gallup Organization)的研究,印證工作上有至交的人對工作的投入程度是他人的7倍。

這些人不只比較快樂,也較能創新、冒險進取、與人合作、分享大膽的構想,與顧客的關係也比較深厚。若你在工作上有可敬的朋友,工作滿意度可以大大增加一半以上。

良好的人際關係之所以能讓你更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與他人相連結。在以研究社會智能為主題的《S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書裡指出,不同於其他生物是由身體內部訊息來調節自身活動,人類的大腦會在我們與他人互動時,因應對方的內心狀態調整自己。

高曼認為,情緒就像感冒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當你向對方皺眉,會讓對方有憂慮的感受;而對方使你微笑時,他也會感覺到快樂。這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情緒,會由外而內影響你的心境。因此,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能增進健康;反之,「惡劣的人際關係則會像慢慢發作的毒液一樣傷害身體」。

網路社交,強化現實世界人際黏度
往年拜年,總是親自到朋友家,或以電話拜年,但是,現在你是否曾透過手機簡訊或是社群網站向朋友拜年?或是將家中年夜飯的照片放上Facebook,與朋友分享自家私房好料?

網路技術所開啟的互動方式,正影響著我們的社交模式,讓建立人脈的方法由實體世界擴展到網路世界。

尼爾森(Nielsen)調查指出,光是2012年7月,美國人就花了20萬個小時在社群網站上。其中,坐擁10億會員的Facebook,已成為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國;而在這個虛擬國度裡,據市調公司Pew Research調查,每個人平均擁有245個好友,而且每月新增7名。

《超級關係》一書指出,從電腦到平板電腦、手機,我們無時無刻可以透過網路與朋友連上線,而當愈來愈多人被吸引加入網路的人際網絡,網路也開始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證明地球上每個人都可藉6個中間人相連結。當這個實驗搬到網路世界中、以e-mail進行時,根據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博士鄧肯‧華茲(Duncan Watts)的實驗,每個受試者平均只需透過4.05位中間人,就能將訊息傳達到目標對象。

透過網路,我們能比過去更容易結交到新朋友;在網路世界中,我們能更輕易串起自己的人際聯絡網。

《超級關係》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和葛雷格‧洛克伍德(Greg Lockwood)指出,有利我們開拓人際關係的網站與相關工具不斷出現,讓我們能夠記錄、組織,甚至管理我們在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與會員資料。你毋需成天掛在Facebook或LinkedIn上,只要把你的個人資料放上,就能發現久未聯絡的舊朋友,或是想要認識的新朋友。


網路雖能讓我們建立新連結、找到舊朋友,但除了溝通、聯絡的方式不同,我們交朋友的本質卻仍然相同。

柯克和洛克伍德在《超級關係》中強調,我們在網路中建立人際網絡的目的,其實也只是為了達成我們一直以來需要的歸屬感、被傾聽、與人交往、獲得資訊等欲望。網路並未創造新的社交世界,而是延續、強化原有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

前統一超商總經理、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提到自己過去在超商時期,與外派來台的日商合作夥伴累積深厚情感,至今有人升任公司高階幹部、有人退休,眾人仍在日本成立「仁友會」(徐重仁之友)。近期日本朋友來到台灣,仍會帶上禮物、大家一起餐敘。

對徐重仁來說,這些朋友在生意之外,不僅是自然而然昇華的友情,更是永遠的感情。他認為,當你真心待人,別人也會用真心對待你,若只是為了某個特別的利益建立關係,通常不會長久。因此,所謂認真經營人脈,徐重仁直言:「指的是用真誠去對待人吧!」

人性的正面觀感來自真誠
正如擔任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助理22年、現任PHP綜合研究所社長的江口克彥,在《好人緣七大法則》一書中,以做生意比喻交友,認為兩者的成功關鍵,就是要先確立心中常念的價值順序。如果說「做出令顧客滿意的產品」是創造良好利潤的前提,「誠意」就是建立互惠關係不可或缺的關鍵。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作者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與班‧卡斯諾查(Ben Casnocha)形容一般人對人際關係或人脈的傳統印象,通常是功利、虛假、刻意營造的。

然而,「培養關係應該是一件樂事」,你不需要像個過分積極的人脈狂,四處參加聚會、找人閒談、把每個見過面的人都加為社群好友;要建立好的人際關係,重點在於你是否用心與對方交往。真誠的概念看似簡單,要實際應用於人際相處上,卻非人人能做到。

事實上,一切的行動都源自一個基本的概念:你如何看待別人。

《好人緣七大法則》即指出,一個人唯有對人性有正確的了解,才可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若心中不認同對方,許多相處時的互動便只會流於表面功夫,就算用了高明的說話技巧或稱讚話術,終究無法感動他人。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也點出培養真誠關係的兩個關鍵:
1.從對方的觀點看世界:要做出大家願意付錢購買的商品,得先了解顧客在想什麼;同樣地,在與人相處時,唯有當你真正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才會開始培養真誠的關係。


2.思考如何幫助對方、和對方合作,而非你能得到什麼:當你偶然結識某個超級富豪,自然會想與他分享你的理念、或投資你的公司,但你應該先試著把那些念頭擺在一邊,先想想如何幫助對方。

認真的關係培養者,在交朋友時想到的是友誼、而非自己需要對方的什麼;他們知道好心會有好報,但不會念念不忘。

展現親和力、禮貌溝通,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懇
對他人的真誠若只放在心中,無法實際表現,對方將永遠也無法得知你的心意。高曼在《SQ》書中指出,與人互動時所需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所指的不僅是要明智地理解人際關係,更強調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至於在日常相處中,要如何實際體現你對他人的誠意?其實,從每天上班與同事、主管、客戶間的面對面接觸,到透過Facebook、e-mail與他人互通有無,都有許多互動的機會,而在這些看似平常的相處中,其實你就可以將以下真誠的原則付諸於行動,在人際關係中明智行事:

1.培養後天親和力,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無論是虛擬或現實世界,了解對方背景、傾聽、積極發問與請教,有效地拉近彼此距離;

2.保持禮貌溝通:在虛擬世界或面對面時,遵守一定禮節,展現對他人的基本尊重;

3.透過讚美、送禮,讓對方明白你的心意:每一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藉由具體、即時的讚美及送禮擄獲人心;

4.讓關係隨著互助變得更緊密:秉持互惠原則,掌握他人渴望,創造雙贏局面。如江口克彥所強調: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態度就是真誠無欺」。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第103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