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糖尿病或慢性病患 不適艾灸穴位

糖尿病或慢性病患 不適艾灸穴位

艾灸由於牽涉對穴位的溫熱刺激,可能引發輕微水泡或紅暈。中醫師林銘堉指出,古人認為艾灸穴位起泡後有助刺激抗病能力,但在現代可能衍生醫療糾紛。北市聯合醫院中醫師林在裕則說,糖尿病或慢性病患,由於皮膚癒合力較差,一般不主張用灸法,避免造成皮膚損傷。

對於皮膚癒合力差的慢性病患來說,操作溫熱刺激作用的艾灸,若未留意確實有危險性。中醫師林銘堉指出,古代中醫主張艾灸腿部的足三里穴時,要讓該穴處的皮膚起泡,如此刺激抗病能力的效果最佳;但現代中醫師艾灸時,頂多讓患者局部穴位起輕微紅暈,不再刻意讓患者燙到起水泡。

燙到皮膚起泡有傷口、化膿,有時會引發醫療糾紛,尤其在老年人慢性傷口照護日益被重視的今日,在傷口較難癒合的腿上製造灼傷或水泡,可能引發不小的爭議。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師林在裕指出,艾灸牽涉溫熱性刺激,醫師必須先告知病患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臨床上傷口癒合慢的患者如糖尿病患,中醫大都以不灸為原則。

灸法是利用燃燒艾葉或其他熱源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刺激,以溫通經絡。林在裕指出,較折衷的方式是將艾粒插在針上,針刺穴位,點燃艾粒時,溫熱感透過針傳送,但由於距離皮膚稍遠,不會產生明顯的燒灼感,這種療法稱為針上灸。不過扎針或艾灸都須審慎評估,患者應找醫師診察後決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