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史第一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神農時期到隋朝是中國茶道的醞釀時期
遠古時代無文字記載,但留下了美麗的傳說。相傳神農身體奇特,肚皮透明,五腑六髒一覽無餘。按時下氣功理論家的推測,神農是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可以憑觀察,靠感覺,斷定植物入哪經、走哪穴、治什麽病。當然,嘗遍百草難免中毒。世界第一部藥物學著作、據考證成書於先秦的《神農本草》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與此相關的傳說有幾種:一說神農嘗到茶葉後,五臟六腑如經過洗滌山般,乾乾淨淨,神清氣爽;一說神農煮水,茶葉落入鍋內,偶然中發現了茶葉神奇的作用;一說神農嘗了金綠色滾山珠中毒,瀕於死亡,幸得茶樹汁流入口。中而得救。陸羽是有幾分相信的,《茶經》說:“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並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古人還喻爲“嘉穀”。嘉者,至美至美也。這幾種傳說表明:人們在認識茶樹過程中進行審意體驗,發現茶樹具有治病的功效和濟世活人的品格。前者是物質的。後者是精神的。一原始社會及後來的奴隸社會,人類征對大自然難以抗衡,疾病多,死亡率高,彼此需要幫助,“濟世活人”便被十分推崇。茶樹便成爲這種品格的象徵物。
稍後還有雲南普洱茶的傳說。相傳三國時代,蜀國軍師諸葛亮帶兵南征七擒孟獲,進軍途經西雙版納南糯山,因不服水土,士兵們一個個患了眼疾,在山壑間東撞西碰。諸葛亮心急之下把手杖插入地裏,乍時出現奇迹:手杖活了,生根發芽長葉,成了蔥綠的茶樹。摘下茶葉煮水讓土兵喝。茶有明目之功。士兵們恢復了視力,不久奏凱而還。自此,山上有了茶樹,這裏的少數民族稱爲“孔明樹”,山叫“孔明山”,孔明叫“茶祖”,每逢農曆七月十六日,即孔明的生日這天辦“茶祖會”,高懸孔明燈,載歌載舞,“對月品茶,寄託思念。
這則傳說一方面說明雲南早在三國時代就已開始種茶和飲茶,另一方面說明茶樹之非凡,竟將它和一個古代智慧人物的名字聯在一起。茶是智慧的樹,濟世的樹。古人借茶樹表達對高尚道德的追求。
茶道史第二個時期
第二個時期是唐代,這是中國茶道的形成時期
前面說過,茶道要以茶文化爲依託。而茶文化興盛的前提條件是飲茶成風俗。到唐代,一發明瞭蒸青制茶,茶葉品質經高了,飲茶之風漸盛。唐玄宗天寶末進土封演所撰《封氏聞見記·飲茶》雲:“……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輪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椽,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沒錢取機。”顯然,茶已不是貴族和士大夫們的特有享受品,已普及民間,成“比屋之飲”。《封氏聞見記》又說:“按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范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茶事興盛的客觀條件是茶葉種植業的空前大發展,據《茶經》所載:唐代産茶度分佈在8個道、43個州郡、44個縣,不再限於雲貴川之一隅。茶葉傳入東南,得其天時地利,湧現不少名茶。有了這個物質條件,茶事便日漸興旺。
唐代的茶文化引人注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文人學士深得茶之益處,清醒頭腦,增長思維能力,易來靈感,於是爭相漚歌茶事。一時間飲茶成了熱門題材,連酒仙李白也寫下了《玉泉山仙人掌茶詩》,還有柳宗元的《竹間自采茶詩》和代武中丞謝《賜新茶表肝,呂溫寫”《三月三口茶宴序》,皮日休寫;《茶中雜詠序》,劉禹錫寫《西山蘭若試茶歌》,韋應物寫《喜園中茶生》,白居易寫《睡後茶興憶楊同州》,溫庭騖寫《采茶歌》等,油于文人推波助瀾,飲茶和研究茶葉的風氣大盛。茶不再僅僅是農學家的研究物件,,也是一種可登大雅之堂的世俗文化,文人雅士們不斷用思維的鏵和如椽的筆開掘其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又深深烙印在民族習俗、民族心態和民族性格中,並日漸成爲可遺傳的文化基因;二是出了一批茶學專著,有陸羽的《茶經人張又新的《煎茶水記》Z溫庭筠的《采茶錄》,蘇廙的《十六湯品》等,這些茶學專著使茶事成了一門高雅的文化藝能,對茶的認識已條理化、系統化,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茶事已成一門博大精深的涉及多邊學科的學問。
唐代創立中國茶道,是對華夏文明的貢獻,也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茶道史第三個時期
第三個時期是宋明,這是中國茶道的發展鼎盛時期
維唐之後,宋代飲茶更爲普遍。王安石《臨川集卷七十議茶法》說:“夫茶之爲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李覯(gò))《盯江集卷十六·富國策一十》雲:“茶並非古也,源于江左,流於天下,浸淫于近世,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宋人吳自牧編撰的《夢粱錄》載有“開門八件事”;柴、米、油、鹽、酒、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同布帛菽粟,成日常生活之必需品,須臾離不得。到元代,去掉了酒而成“開門七件事”。元雜劇《劉行首》二折中有一首詩;
教你當家不當家,
及至當家亂如麻;
早起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明代畫家、文學家唐伯虎窮困不堪,作《除夕口占》自嘲:
柴米油鹽醬醋茶,
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淡無一事,
竹堂寺裏看梅花。
宋代明代商貿繁榮,飲茶成了一大服務行業,由家庭走向社會,由比屋之欽發展到茶肆、菜行、茶亭、茶定、茶攤、茶店、茶館比比皆是,由獨欽發展到辦茶會、茶宴聚飲。茶道亦成社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榮事不再是個人的享受,已全方位向社會開放,成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社交及一切世俗生活的載體,一個小小的茶館竟是社會的縮影,茶事如一面鏡子照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旮旮旯旯。
茶道的發展要以茶文化的發展爲依託,茶文化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是茶業文學。宋明文人亦如前朝,著詩文歌吟茶事。茶詩數量倍增,內容也有兩個突出的變化:
一是宋明茶業文學涉及對茶政的批判。
二是宋明茶葉文學對茶道藝能的描寫更細膩入微。
資料來源:茶語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