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轟炸德國魯爾水壩70周年

轟炸德國魯爾水壩70周年























  1943年,英軍統帥部發動了著名的魯爾戰役,命令皇家空軍從空中重點打擊德國的魯爾、杜伊斯堡、科隆、埃森等工業城市,其中首要目標是炸燬魯爾附近的3個水庫大壩。只要炸燬了這3個水庫大壩,德國的軍火生產、煤礦、石油等都將陷入癱瘓。

  但是要徹底炸燬這些目標並不容易。麥乃水庫大壩的基底寬34米,頂部寬8米。要炸開這座大壩,需要把一枚10噸重的超級炸彈,從1.2萬米的高空投下。當時還沒有哪一種轟炸機可以執行這個任務。即便有轟炸機可以執行投彈任務,高空投彈也極難命中。如果使用航空魚雷進行攻擊,德國大壩水下設置了多層防雷網,也很難取得成功。

  為了炸燬大壩,英國軍方專門設計了一種特殊的巨型航空炸彈。這種炸彈高1.6米,直徑1.27米,形狀酷似一個圓桶,內裝3噸RDX炸藥,總重量8.325噸,是一種跳躍式炸彈。如果將這種炸彈從低空投下,它可以以500轉/分鐘的速度旋轉,同時在水面跳躍前進,躲過防雷網。用這種炸彈,貼著大壩放在離水面9米深的水中引爆,就可徹底摧毀大壩。為了準確地炸燬大壩,英軍還需要解決兩個技術難點。第一個難點是如何準確測定炸彈落點。從偵察機攝下的照片得知,水庫大壩兩側,每隔180米設有一座監視塔,並配有高射機槍。英軍決定利用監視塔解決炸彈落點問題。飛行員用一塊等腰三角板,在頂端打一個觀察孔,在其底邊兩端各釘一個釘子,做成一個簡易瞄準器,當觀察到釘子與監視塔重疊成一直線時就立刻投彈,這樣準確測定炸彈落點的問題就解決了。第二個難點是如何確認飛機的高度。飛行員必須保持離湖面18米高度水準飛行,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最後,英軍吉布森中校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機頭和機腹裝兩個聚光燈,透過計算,調整好角度,使它們相交時,從機身到燈光焦點的垂直距離恰好是18米,解決了問題。

  有了這種新式炸彈,飛行員又進行了嚴格的訓練,英軍便決定立即轟炸大壩。英國皇家空軍制訂了轟炸水壩的作戰計劃,行動代號取名為「懲罰」。5月16日晚,月光朦朧,星光依稀。「懲罰」行動開始。英國空軍第617轟炸中隊的19架經過特殊改進的「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分3個批次起飛了。它們轟炸的目標是莫勒、索普、埃德爾3個大型水壩。「蘭開斯特」是二戰期間載彈量最大的轟炸機。它碩大的彈艙內可選掛各種航空炸彈,除掛載112公斤的常規炸彈外,還可以半裸懸掛重達9噸的航空炸彈。此時,每架「蘭開斯特」的機腹下方都掛裝著一枚重8.325噸的大「圓桶」炸彈。

  在夜幕的掩護下,皇家空軍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掠過北海,進入荷蘭海岸後,以15米的高度超低空飛行。子夜時分,實施第一波攻擊的9架重型轟炸機進入目標區域。在朦朧的月光下,莫勒水庫大壩像一條臥在水中的巨龍依稀可見。守護大壩的德軍發現了來襲的英軍轟炸機,防空高射炮拚命向空中射擊。一架轟炸機被德軍的炮火擊中,拖著濃煙和火焰向地面墜去。吉布森中校一邊駕機盤旋在炮火射程的週邊,一邊用無線電招呼編隊集合,並下令開始攻擊。他們冒著猛烈的炮火,勇敢地向莫勒水庫大壩撲去。

  當吉布森的飛機貼近水面、速度達到規定的要求時,他果斷地下達了命令:「測定高度,調整速度!」「開燈!準備投彈!瞄準!」但是炸彈沒有投中目標。大壩依然如故。吉布森命令2號機進入。2號機打開探照燈向下俯衝。突然,一股紅色的火焰從機翼的油箱裡噴射出來。隨著一團橘紅色的火光衝出,飛機爆炸了。其投出的炸彈飛過水庫落在一座發電廠裡。

  「3號機進攻!」吉布森發出命令,但3號機仍沒有成功,接著4號機、5號機也都沒有成功。吉布森繼續命令7號機進攻。終於,7號機的炸彈命中了目標。

  只見一枚大「圓桶」炸彈快速旋轉著砸向水面,躍過一道道防雷網向大壩衝去,準確無誤地擊中了莫勒水庫水壩的要害,「轟」的一聲爆炸了。巨龍似的大壩被攔腰炸開。億萬噸的洪流咆哮著衝出水庫。魯爾地區立刻變成一片汪洋。與此同時,第二波、第三波轟炸機也開始轟炸另外兩個目標。埃德大壩被炸出一個缺口。幾分鐘內,附近的小鎮和軍用機場都淹沒在水中。吉布森在這次轟炸中建立了功勛。為此,他獲得了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空軍僅有32人獲得這種榮譽,而生前榮獲的僅有7人,吉布森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他僅25歲。





此炸彈是由Barnes Wallis發明設計,他同時也是Wellington轟炸機的創造者。 為了要能在水面彈跳,這些炸彈每分鐘會旋轉500圈(RPM) 且轟炸機本身必須時速保持240英里,如此才能準確的在水壩的底部爆炸。 他們攻擊了五次,才成功炸燬Moehne水壩。接下來,Gibson率領剩下的三架蘭開斯特, 攻擊Eder水壩。衝破水壩而出的大水,淹沒了魯爾河谷(魯爾工業區一部份) 淹死了數千人,並迫使德國工業暫停。19架之中,有八架沒能返航。 中隊長Gibson在任務24小時之後,就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不過他在16個月之後的一場任務中陣亡。

至於炸個水壩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不是用一般炸彈炸就好,了不起用魚雷?

水深越深水壓越大,因此壩體(圖中的K)基本上是一個三角形
壩頂最薄,越往下越厚。 要讓水缸的水流出來,當然是要打破水缸的底部才會讓水流光 只是打破上面,只會濺出一點水 問題就在於用一般炸彈,原則上了不起轟到壩頂,損失小,修復也快 2.炸彈不行,那用魚雷吧,反正魚雷可以走水下,就可以轟到水壩底部了? 可是德國人也想到了這點,所以他們在水壩裡加了防雷閘 (圖中的P和Q虛線),即使成功空投魚雷,仍會被擋住。
所以,Barnes Wallis的設計就是,蘭開斯特在快要接近水壩時, 炸彈開始以500 RPM自旋,並讓炸彈在X點投下 然後因為炸彈仍在高速旋轉中,炸彈並不會直直落入水中, 而是會像水漂一樣,彈跳過A、B、C三點,同時「躍過」P、Q兩道防雷閘 撞到D之後,利用僅剩的動能往下墜到E點引爆。 引爆之後,因為引爆點很深,水壓已經很大,因此炸彈不需把水壩炸穿, 只需產生一些裂縫或損傷,水壓本身就會把水壩底部給壓垮。


TOP

發新話題